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民族日报
本报记者 马茹萍
美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临夏,美食更体现了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品尝美食便是一种文化体验。
河州包子、手抓羊肉、甜醅、酿皮子、发子面肠、杂面囷锅、油炸馃馃……在临夏市红园广场的一个个“小红伞”下,几乎汇集了全州8县市各具特色的美食。在这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声与喧闹声不绝于耳,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马哈三与美食广场的“约定”
每年都要来此摆摊成为商贩马哈三与这个美食广场不变的“约定”。这些日子每天一大早,他就起来准备新鲜的食材,和家人一起通力合作,制作起他的招牌美食——牛头肉,附带一些牛蹄、熟牛肉、老汤鸡。下午一点,他的美食准时出现在“小红伞”美食广场。
人头攒动的“小红伞”下,马哈三的摊位前分外热闹。因为他家的牛头上都插着一簇小红花,来来往往的食客纷纷驻足,就算不买,也会多看几眼。
马哈三带着诙谐的语气告诉记者:“你看,我这簇小红花插得好吧,让我的牛头肉看起来美味又鲜艳!”
确实,马哈三别出心裁的创意,让这个小摊前人群熙攘,也让他的生意红红火火。“在这儿摆摊第五个年头了,每年这一个月的收入近5万元,知足得很。”马哈三的脸上始终挂着笑意,他熟悉地叫卖揽客,称斤装袋,经营着这份让他有不错收入的小摊。
据统计,这样的小摊,在“小红伞”美食广场有近550户。他们每天下午两点出摊、七点收摊,每一位摊主拿出自己擅长的美食叫卖,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品尝过的人都念念不忘
每一种美食背后,都镌刻着临夏人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每一个品尝过临夏美食的人都念念不忘。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家里人来美食广场转一圈,买一些喜欢的临夏美食带回去。不单是因为这里的食物好吃,更因为这种浓厚的烟火气息,让人忍不住想多转几圈。”一位来自青海循化的游客告诉记者,到“小红伞”美食广场打卡,已是他们一家人约定俗成的一件事。
美食与文化交织,造就了独特的临夏特色美食文化。除了传统的临夏美食,新晋“网红美食”提拉米苏、寿司、酸奶麻花、柠檬鸡爪、糯米糕等,深受年轻人喜爱。
临近下午五点,是美食广场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来自东乡县的顾客王云和小伙伴已经逛了广场大半了,她们每个人手里提着几种小吃。“感觉根本逛不完,看这个想买、那个也想买。”王云嬉笑着,在一个寿司摊位前还不忘跟老板说:“每一个口味都拿一个!”
一顶顶“小红伞”下鲜香欲滴的美食,拉近了每一名摊主和食客间的距离。
“来来来,新鲜的椒麻鸡看一哈”“现炸现卖,各种口味的麻团,欢迎品尝”“一盒5块,凉菜拼装一盒5块啦”……自家美食特色的吆喝声,似一种直入人心的广告词,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老板,来一只椒麻鸡”“老板,称一斤麻团”“老板,凉菜给我装上一盒”……每一名被吸引的游客,都会在自己感兴趣的美食摊前驻足问价,买上一定量的食物后心满意足地前往下一个摊点。
藏在记忆深处的浓浓乡情
在这里,每一种河州味道里的每一缕香气、每一口咀嚼、每一刻满足,唤起了那份藏在记忆深处的浓浓乡情。
“小时候,到集市上吃一碗酿皮子是最高兴的事情,长大后就没有那种感觉了。现在有了孩子,带着他到这里转一转,买些东西,仿佛又找到了儿时的记忆。”临夏市民马以苏回忆道,这几年,他每年都会带着孩子到一个固定的摊位前买一份酿皮子,告诉儿子这是他儿时最爱吃的美食。
临夏美食特有的文化符号
临夏人对食物是有感情的,每一种不同的食物都能唤起心中那一份久藏的记忆。一开始,临夏各类街边美食是分散的,食客想买某一样美食要沿街找。为便于群众购买心仪美食和政府统一管理,自2018年起,各色各样的特色美食便集中到红园广场。
从一开始的300多户商贩,到如今的550余户商贩;从一开始的一天3万多人流量到现在的近8万人流量,这个美食广场越开越热闹,美食种类日渐增多,知名度一年胜过一年,已成为临夏美食特有的文化符号。
红红火火的“小红伞”美食广场,还吸引了来自兰州、定西、白银等地越野车爱好者和机车爱好者前来探索。“我认为临夏美食是最棒的,我想给外地朋友说,临夏值得一来,美食值得品尝!”兰州车友甘A大石(抖音名)买上满满当当的临夏美食后,发出感叹:“临夏美食名不虚传!”
航拍视角下,一顶顶红色帐篷紧密地排列分布在红园广场,游客来回穿梭在一顶顶“小红伞”下,感受着升腾的烟火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3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