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桥旅融合”为贵州山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05 19:31: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桥旅融合”为贵州山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是4月26日拍摄的贵州龙里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透明的观光玻璃步道上,一眼能看到距离桥面200多米深的峡谷底,桥上行走的人可感受到如临深渊的惊险与刺激。这是飞架于朵花大峡谷之上的贵州龙里河大桥,近日正式建成通车,也是贵州探索“桥旅融合”打造的新“网红”景点。

“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既能开车从桥上过,也能走上大桥,在玻璃步道上观光游览,体验很不一样。”自驾前来观光的贵阳市民王傲强说,在大桥上边走边看,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壮美的高山峡谷风光。

龙里河大桥全长1260米,桥面距离峡谷底部高达280米,是一座高山峡谷景观斜拉桥。从规划建造之初,大桥就设计将旅游观光与大桥通行融为一体。

主桥主跨两侧,各设置了528米的玻璃步道,由254块玻璃构成。从空中俯瞰,玻璃步道宛如透明的丝带,与车行道共同构成了这座世界级景观桥的独特魅力。

在大桥上,游客不仅能在与车行道平行的玻璃步道上体验“空中漫步”,还能乘坐依托桥体修建的观光电梯360度欣赏朵花大峡谷的雄伟壮丽。

“桥旅融合”为贵州山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是4月27日拍摄的贵州龙里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修建这座大桥时,既要确保大桥基本的交通功能,又要满足发展旅游的观光需要,团队遇到了不少技术性难题,最终都一一攻破。”承建大桥的中交二公局龙里河大桥技术质量部部长焦林洋说。

在施工时,建设团队主要进行了人致振动舒适性科学技术研究、玻璃步道可靠性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景观电梯安装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同时,团队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包括1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国家新型专利。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省,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为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贵州这些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起“高速平原”。

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3万座,几乎囊括了所有桥型,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龙里河大桥建成后,贵阳市至龙里大草原的行车时间从1.5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将逐渐形成一条草原、大桥、峡谷、田园融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总规划师冯伟介绍,全省正进一步推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相继打造了平塘大桥、坝陵河大桥等一批“明星桥”,并加快编制交旅融合发展规划和交通服务支撑荔波、黄果树、赤水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旨在以交通先行,服务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桥旅融合”为贵州山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是4月26日拍摄的贵州龙里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几天,距离黄果树瀑布不远的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内,有不少游客带着孩子研学、观光,实地体验中国的桥梁建设历史和精神文化。

“在山区架桥,桥梁建设者们不仅要攻克一系列难题,建造安全、耐用的世界级大桥,还要考虑如何将大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桥梁建筑之美与自然风光之魅的统一。”来自贵阳的一名中学生何奕伶说。

作为贵州“桥旅融合”的主要基地,该博物馆于2021年经贵州高速投资集团升级改造,成为中国峡谷大桥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截至目前,这里累计接待国内外研学、旅游观光团队500多个、7万多人次。

此外,贵州高速投资集团还利用坝陵河大桥可进入桥体内部观光游览的特色优势,开发了高空蹦极、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等旅游业态,并连续举办了多届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等国际重要赛事。

“桥旅融合”为贵州山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3月26日,一名工程师在花江峡谷大桥的桥塔上查看桥梁建设进度。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目前,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力争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和5A级“桥旅融合”景区。

贵州交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说,依托这座世界级大桥,团队将打造“以桥为目的地、以桥为文化、以桥为场景”的桥旅、体旅深度融合产业化特色项目,最大限度挖掘项目旅游价值,为贵州桥旅、交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庞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5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位法国摄影师眼中的“中国桥梁之魅”
...拍摄高空作业的桥梁建设者们。这是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省六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的施工现场。建成后,大桥将飞架于被称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桥面距离峡谷水
2024-05-10 09:29:00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从565到625米,只有贵州自己了
...262米高的主桥墩正以平均每天1.2米的速度奋力长高。这是贵州在建的又一个世界级超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1420米的主桥跨径和625米的
2023-05-21 20:09:00
【全国两会·现场特写】超5400公里!贵州桥梁连起来可以往返贵阳北京一个来回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文/程曦 图/杨昌鼎)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在126万个山头间建造了3万多座桥梁。都说贵州桥梁数量多、类型全,那么这3万多座桥梁加起来有多
2024-03-08 09:22:00
【聚焦2025科技节】“桥”见贵州“高速平原”建设奇迹
...板等相继施工完毕,项目总体施工进度完成98%……”随着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进入倒计时,世界第一高桥的纪录将被重新定格在625米!无论是让215吨钢梁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还
2025-06-04 00:22:00
...为一体的“文旅体之桥”。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贵州因桥而兴,因桥而富。一系列桥产业链,正在日益发力,并酝酿着一场又一场的蝶变。2023年,贵州桥梁建设和“桥旅融合”
2024-01-23 06:14:00
大桥在生长 梦想在发芽:花江峡谷大桥绘就桥旅融合新风景
3万多座桥梁编织起“高速平原”,为群山环抱的贵州带来了“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也带来了独树一帜的旅游资源。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邓登彬,贵州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峡谷村村民。3月的清晨
2025-03-25 02:47:00
作者:刘洋6月11日,在贵州铜仁,铜吉高铁全线最长桥豹子营特大桥首桩开钻,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施工阶段。铜吉高铁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和贵州省铜仁市境内,线路起自铜玉铁路铜仁站,向东经铜
2025-06-13 17:45:00
从106.4°E 25.5°N,中国用科技硬实力凝望星河更深处
...·天空之桥服务区全貌。杨明亮 摄同处坐标106.4°E25.5°N,贵州平塘孕育出两座世界级重工,这是时间与地点的不谋而合,更是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和谐共鸣的生动映照。指针划至
2024-03-11 02:33:00
贵州日报摄影记者年度相册②丨刘青:问路群山几万重
...擅长捕捉这些瞬间、记录时代跳动脉搏的群体。2024年,贵州日报摄影记者通过独到的眼光和拍摄手法,全方位、多维度地聚焦贵州的发展新貌和时代气息,深度挖掘这片多彩土地的美丽与独特
2024-12-28 16:2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引导医疗照护转运服务良性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6个部门11月3日发布通知
2025-11-04 08:04:00
记者11月3日从教育部获悉,《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于日前印发,要求有关高校要认真落实特殊类型招生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的主体责任
2025-11-04 08:04:00
11月3日,贵州赴上海举办“爽居贵州”旅居产业(长三角地区)招商推介会,邀请长三角地区游客、友商来黔定居。贵州自然风光一眼入心
2025-11-04 05:31:00
近年来,贵州文旅持续破圈,不少游客从“走马观花”到“停留居住”,2024年省外客群在贵州购房3.06万套,销售金额超百亿元
2025-11-04 05:32:00
11月3日《经济日报》以《主动靠前服务保障供暖入户》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出实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报道介绍,随着冷空气频繁造访
2025-11-04 06:42: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连日来,我市十县(市、区)委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小店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
2025-11-04 06:43: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1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
2025-11-04 07:09:00
本报讯(万礼妍 全媒体记者谢凌瑾)入住10年,吉水县山水豪城的住户帅先生还在为用水犯愁。近日,帅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记者反映
2025-11-04 07:09:00
11月1日,由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负责实施的北排洪汾西南路下穿通道(北岸)渗水治理工程完工,成功阻断了渗漏水对道路路基
2025-11-04 07:13:00
“晋闽携手,构建文旅新发展格局”交流座谈会,11月3日在晋祠博物馆举办。此次座谈是我市对接南方市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实践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阳曲县商贸新街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一次性解决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远的双重痛点。该停车场对面积2375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改造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座检查井水位回落至正常范围,后王南街下游管道排水功能全面恢复,路面积水逐步消退,周边道路排水恢复正常
2025-11-04 07:14:00
实现全周期陪伴、助力“开业第一步”、提供定制化服务……近日,迎泽区税务局聚焦街区业态,以“线上远程帮办+线下走访答疑”模式
2025-11-04 07:14:00
六合引入7台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粮食“不落地” 晒粮“不看天”南报网讯(通讯员胡宏记者孙敬清)不用“看天”晒粮,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烘干服务
2025-11-04 07:41:00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大米“贴封条” 扫码可溯源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在南京浦口正式开镰收割
2025-11-04 0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