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明吃得越来越好了,却还是有很多人都营养不良,尤其是人体代谢时的必需维生素。明明许多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但是据统计,仍有超过80%的中国居民,还缺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
一、一个举动,维生素C白白流失
要知道,维生素算是一种“娇气”的营养素,其中维生素C更是“娇贵”,怕光怕热还怕水,它也是流失得比较快的一种营养物质。
日常做饭中,一个很日常的举动,就会把蔬菜中的维生素白白浪费了。尤其是维生素C这样水溶性维生素,很容易从果蔬的切口处流失。
曾经有一项专门的研究发现,切完蔬菜并用水冲洗后,维生素C的含量剩余92%;如果切完后再浸泡30分钟,维生素C含量剩余77%左右。也就是说还没经过高温这一关,已经有两成左右的维生素C白白流失。
从烹饪习惯来看,西方的冷餐冷食,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维生素C的再次流失,而我们习惯猛火爆炒、炖煮的烹饪方式,会导致在长时间的加热环境中遭到破坏,大量的维生素C流失。
烹饪时加入食盐,也会导致蔬菜中的维生素C被部分破坏,且加盐量越多,蔬菜中的维C损失就越大。这是因为烹调时盐形成的高渗溶液使得细胞中的维生素C浸析出来,更容易发生氧化。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健康成人每天应摄入100mg维生素C,在换季或者传染性疾病高发期,成年人每日补充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增加到500mg。
很多人认为自己吃了很多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应该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但实际上依旧有很多人缺乏维生素C,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维生素的摄入量仅为80.3mg,摄入不足的人高达68.9%,一多半的人日常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
二、维生素最怕这4个字
平衡膳食,也是食补维生素的一个好方法。然而维生素比较“脆弱”,尤其是在面对这几个因素。
精:目前市场上,无论是面包、糕点还是米饭和主食制品,基本上都是用精白米面做成的。虽然口感好,但是营养可是大打了折扣。稻谷、麦子等粗粮本身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在加工的过程中,70%左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损失了。
水: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的维生素,处于水溶液状态时很容易流失。清洗切好的蔬菜,维生素C就会从切口处流失,焯水,淘米等都会导致维生素随着水流失。
氧:部分维生素接触氧气后,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造成损失。许多蔬菜水果一旦切开暴露在空气中,维生素C就会被氧化破坏。
碱:碱是B族维生素的天敌。谷物中的B族维生素很丰富。在熬粥的时候加了碱,会导致大部分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损失掉;为了更好的口感,用碱提前腌制肉片,也会使得肉中的B族维生素大量流失。
三、补充维生素,食补最健康
补充维生素,重点在于均衡饮食,多吃蔬菜,补充足够的奶制品。这几种最常缺乏的维生素,都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达到平衡。
补充B族维生素:每天至少吃50g杂粮,日常饮食中用杂粮代替部分主食,“一半杂粮,一半精白”的主食搭配最好;除了足够的奶制品补充外,每天遵循“半斤水果,一斤菜”的原则,尤其是深绿色叶菜,例如菠菜,它们的维生素B2含量都高于浅色蔬菜。
补充维生素D:动物的肝脏、肾脏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但是多数人因担心胆固醇而很少食用,但其实适量的食用可以很好的补充维生素D;对于老人来说,将胳膊露出来,每天晒20分钟太阳,也可以补充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 A:饮食中可以适量吃一些动物肝脏,富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等黄色的蔬果、深绿色的叶菜含有一定的胡萝卜素,能够很好地补充维生素A。
饮食的均衡除了能够补充足量的维生素,更能给我们带来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免疫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