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秋意渐浓养生清单该如何更新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23 20:54:00 来源:康之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夏天的热烈缓缓落幕、秋日的凉意铺陈开来,专家提醒,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大,人们体感分明,需逐渐适应,此时您的养生作息及食谱都要调整上新了。

护“鼻”“肤”

皮肤是抵御外界风寒入侵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秋凉之时,上班族可随身携带一件轻薄防风的“皮肤衣”,以“肤”护肤,避免发生感冒、关节痛等,还可搭配一条柔滑的丝巾,保护后颈部防止受风。此时节,鼻子是呼吸系统的保护对象,宜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有助于预防流感。秋高气爽,建议居室多开窗透气,可在空气清新之处 “吐故纳新”。

尝秋果

夏吃瓜、秋吃果,包括水果、坚果等,口味选择宜多酸少辛,可生津消热通便。比如葡萄能健脾和胃,对气血不足体质有补益功效;石榴能生津止渴润喉,并富含花青素有助人体抗氧化、滋养皮肤;秋梨堪为应季水果之星,能养肺生津、缓解秋燥,番茄、乌梅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愿意动手,不妨做一杯五汁饮(雪梨、荸荠、芦根、麦冬、藕汁),可缓解发烧后和糖尿病患者的口干舌燥症状。坚果中杏仁能润肺止咳,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辅助缓解皮肤干燥、口角炎、舌炎等,推荐每日进食20克以内。其他如核桃、榛子、花生等有助人体获取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有滋养润肠功效。不过,五香或微烤的坚果易使人口咽干燥,除控制摄入量外,还需配合补水。

不露足

出伏之后,昼热夜凉。中医认为“寒主收引”,足底足跟部主要是肾经循行之处,受寒易引发抽筋等。此时宜遵从白露“不露足”的原则,切勿再穿夏季“凉拖”,防止承受“足跟痛”之苦。另外,足部受凉还可导致腹痛腹泻,脾阳虚体质者尤其要足部保暖。晚上可做做“足浴”,用纯热水或在热水中加一些具有散寒、活血、通经络作用的姜片、盐、艾叶、花椒等泡足,适合体虚老人和寒湿体质的日常保健,能缓解手足冰凉、减轻下肢水肿,注意水温避免烫伤。下肢动脉硬化、风湿痹证患者,泡足时还可加入红花、威灵仙、伸筋草等中草药辅助治疗,每种用量约20—30克。

润秋燥

秋意渐浓,气候渐干,人体皮肤、毛发、口唇会出现干燥表现。除了外用润肤露和润唇膏,如何内外兼顾、滋润秋燥呢?其实,食谱中肉菜搭配合理,即可列出一份凉爽清润的防燥菜单。鸭肉性凉,味甘咸,有滋阴养胃功效,搭配百合、竹笋等烹饪,可佐餐饮汤,老少皆宜尤其是体虚内热、食欲不振、便秘、水肿者。甲鱼配伍枸杞、山药炖煮更是中医补肾滋阴的经典药膳之一。不停讲话的老师们,饮一杯蜂蜜柚子茶能润喉润肺;上班族劳累失眠时,一盅银耳莲子桂花羹有助滋阴润肺、养心安神。此时也应多饮温开水,还可选择养阴润燥的豆浆、牛奶、淡茶等有“内涵”的水,但要避免烈酒、浓咖啡、浓茶等“厚味”之水。

解秋乏

融入自然。秋季天高云淡,慢跑骑车、郊外畅游、登山远眺有助于人体吸收大自然的阳气。登山前注意准备帽子和薄外套,防止多汗后受风。老年人可做操快走,缓中加力,锻炼骨骼肌的同时还能改善心肺功能。

“顶”起精神。上班族劳累困倦时,端坐闭目,用手掌大鱼际按摩百会穴(两耳尖直上到头顶,和头正中线的交点),顺时和逆时针方向按揉30圈,完成3组,以局部微感胀热为宜,能升发阳气,神清气爽地再次投入工作。头痛、失眠者,用空掌心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完成3组。久对电脑、视物疲劳时可配合双耳垂揉按,拇指和食指配合,多次轻轻按揉,每次1分钟,具有清心明目作用。

“戏”解困乏。中医五禽戏通过肢体锻炼,促进气血通畅、保养脏腑。“鸟戏”主肺,应和秋季。人体直立时模拟鸟儿水平展开双臂,上举过顶、下落平肩,配合单膝90度交替上抬(建议“四八”拍节奏),可补肺气、宽胸膈,增强血氧交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23: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秋分至,秋意浓 养生应遵循两个原则
秋分,通常在每年的 9 月 22 日至 24 日之间。作为秋季的中点,标志着阴阳交替、昼夜均分的时刻。在这个季节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医养生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认为,秋分时节需顺应自然
2024-09-21 10:31:00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白露起秋意浓 养生关键要记住
...着冷空气转守为攻,人们也远离了夏天酷暑,开始感受到秋意渐浓。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在季节变化时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顺应季节变化,让身体更加健康。白露时节该如何养生?让我们听一下
2024-09-06 16:04:00
处暑来临,秋意渐起 如何“防秋燥”,中医专家给你来支招
昨天,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的来临标志着高温即将退场。随着夏季的酷热逐渐退去,初秋的凉意将渐渐开始弥漫。处暑过后,正是夏秋转换之际,在这个过渡的
2024-08-23 06:59:00
节气养生丨寒露:秋意浓,凉风习,早晚清寒勤添衣
大众网记者 王世敏 通讯员 赵洁 潍坊报道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相对于“白露”而言,“寒露”期间气候更凉
2024-10-08 17:04:00
秋燥渐起,做好这四点安稳过秋天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之后,秋意渐浓。作为连接夏秋的重要节气,处暑不仅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转折点,更与人体健康紧密相连。“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法则,也是充满中医智
2025-08-21 22:39:00
白露至秋意浓 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上线《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白露篇)》
本文转自:人民网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天气渐渐转凉。清晨时分,人们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为昼夜
2023-09-07 16:50:00
暑气消散,秋意渐浓,秋季养生正当时。下面由中医中药专家为大家讲解秋季养生知识。专家指出,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活习惯占60%,环境因素占20%,遗传因素占2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3-01-07 22:29:00
处暑到,秋燥来!临沂市中医医院养生要点帮您敛神润燥,安然入秋
...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暑气渐消,秋意悄悄爬上身 —— 昼夜温差拉大,空气日渐干燥,养生重点也得从 “防暑降温” 转向 “收气润燥”,跟着 “秋收” 的自然规
2025-08-25 13:55:00
白露时节,如何养生更健康?这份秋日“养生秘籍”请收好
...增多,寒气渐长,秋天的凉意越发明显。进入白露节气,秋意渐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养生?又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好方法?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徐嫚丽认为,白露时节,气温转凉,
2023-09-11 06:5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症
如今,肥胖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型问题”,而是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2025-11-08 05:24:00
从了解症状到有效预防掌握肺炎防治知识
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地区。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肺炎防治知识水平
2025-11-08 05:24:00
胃溃疡,你真的了解吗?
“一饿就胃疼,吃点东西就缓解”“饭后半小时胃隐隐作痛”,很多人有此经历,却以为是“胃炎”或“吃错东西”,随便吃胃药应付
2025-11-08 05:24:00
重症肺炎的“隐形杀手”如何打破免疫防线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ICU)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当普通肺炎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发展为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时,这场与病原体的“战争”便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
2025-11-08 05:24:00
拔罐养生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拔罐是流传千年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温和调理的特点,但是很多人忽视护理细节,没达到养生效果,引发皮肤损伤、邪气入侵等问题
2025-11-08 05:24:00
深呼吸真的能减压吗?科学原理揭秘
面对堆积的事务、突发的挑战,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叹口气或做几次深呼吸,随后便感觉紧绷的神经稍有舒缓。但也有人疑惑:这不过是简单的呼吸动作
2025-11-08 05:24:00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病因与诊疗进展:聚焦扁桃体与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健康。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主要病因
2025-11-08 05:24:00
呼吸道感染高发期病毒检测项目怎么选
秋冬一到,咳嗽、咽痛、发烧的人突然变多,诊室里常能听到这样的疑问:“我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要不要做病毒检测?”“核酸和抗原选哪个
2025-11-08 05:24:00
中医教你几招打通气血
生活中,不少人常被头晕、手脚发麻、胸闷等不适困扰,却不知这多与心脑血管气血运行不畅相关。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025-11-08 05:24:00
腹痛发生,不能盲目用药
日常生活中腹痛不是单一症状,还可能是胃肠道、肝胆、妇科等多系统问题,盲目用药会掩盖真实病因,加重病情,那么,发生腹痛应该如何处理呢
2025-11-08 05:24:00
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哪些方面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科学调整饮食结构,不仅能辅助控制血压,还能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研究
2025-11-08 05:24:00
腋下悄然冒出无痛肿块?神经鞘瘤或是罪魁祸首
鲁网11月7日讯家住宁阳县的胡先生今年59岁,10余年前,胡先生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侧腋窝下有一鸡蛋大小的大疙瘩,按压有痛感
2025-11-07 11:04:00
首创躺瘦黑科技,TimeShop肠倍轻登陆2025进博会,引领千亿赛道新风尚
11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成为世界焦点。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大开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为期六天的全球商业盛宴
2025-11-07 12:14:00
专注妇婴健康,南昌华儿山医院以匠心守护生命起点
在医疗健康领域,妇产专科承载着关乎生命起源与家庭幸福的重量。位于赣江之滨的南昌华儿山医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医疗、预防
2025-11-07 12:17:00
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任英杰主任:精医重德,守护患者健康
在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任英杰主任凭借数十年临床经验,致力于帮助各类癫痫患者改善病情、重获健康。癫痫发作表现多样,从短暂意识丧失到肢体抽搐不等
2025-11-07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