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技术赋能关键要看治理效能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2-16 03:2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冀翠萍

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紧密围绕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各项议题。各级政府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能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产生良好示范效应,数字治理已然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重要手段。然而,在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同时,“数字留痕”“数据打卡”“指尖空转”等数字形式主义问题逐步显现,产生了技术在场与效能退场的治理困境。2023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为加强数字化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进数字政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技术赋能要考虑多元因素

技术赋能是利用数字技术来赋予某个领域或行业更多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提高效率、改善治理和推动创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主要体现为:一是治理的精细化。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也意味着存在极其复杂和丰富的治理信息,借助各类数字化终端进行数据采集,改变传统的样本式的经验认知,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二是服务的便捷化。数字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使得“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减时减力上取得突出成效。三是决策的科学化。技术嵌入到治理平台后,通过信息开放、数据共享、组织互动,以“算法”驱动复杂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保证执行通畅和治理高效。

但是技术从来都只是工具,对工具的设计、执行与运用才是决定技术影响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技术叠加”不等于“技术运用”,运用技术和工具的主体是重要因素。数字技术作为外嵌型资源,在进入基层治理的同时,需要考虑其与治理主体、治理场景的适配性,需要考虑基层工作中是否真正能够使用好这些新技术,超越治理主体数字能力的技术极容易沦为“盆景”,最终偏离了数字技术赋能的初衷。另一方面,“技术在场”不等于“治理在场”,保障数字治理的规则环境是重要因素。数字治理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治理行为而非技术行为,但是在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到治理全域的情境下,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技术万能”的错觉,社会治理的注意力渐次转移到是否应用了数字技术上,忽视了保障数字治理的制度规则的建立,忽略了与之相适配的社会环境的培育。

技术赋能要追求治理有效性

技术赋能的价值目标是追求治理的有效性,保证社会治理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还要以群众的满意度、成效的显著性作为衡量的重要依据。

技术赋能需重点关照“大场景”的数字化。数字治理不能只选择复杂性低、显示度高的场景,关键是要聚焦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群众需求诉求为主线,以“小切口”入场,牵引多元主体参与、向上向下数据流通和跨层级协同保障,开展跨场景的协同治理,创设满足群众期待的“大场景”,推进集成式场景改革,让基层群众在技术赋能中有更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技术赋能要适配当地数字化能力。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不能片面强调数字技术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评估当地的数字化能力,是否有数字化的内生动力。在承接与转化的过程中,统筹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技术能力,结合制度建设、运营生态和人才支撑,通过可控的成本、适度的功能,适配与当地数字能力相适应的技术手段。

技术赋能要关注限度与边界

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技术赋能的领域在不断延展,技术赋能的边界在不断扩张,然而技术的扩张也可能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技术赋能意味着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正面效能的同时,还需厘清其限度与边界,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负面效应,重点是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处理好技术与治理的关系。技术的选择、工具的选用是与社会治理场景密切相关的,技术与治理适配是技术赋能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技术工具“瞄准”治理事务或场景。如果出现“瞄不准”的问题,技术就会脱离实际,无益于治理效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治理理念“引导”技术工具应用。数字化不是简单的应用堆砌,而是在需求牵引下的改革,是对模式流程、体验逻辑、风险管理等进行的革命性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只是手段但不是目的,需要相关治理主体找到制度机制变革的办法。

处理好需求与效益的关系。评估技术赋能的效用,可以从场景需求和结果效益两个维度观测。如果治理场景需要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又最终带来了较好的治理效益。或者治理场景中数字技术不请自来,且产生了很大效能,这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治理场景需要数字赋能,但是其没有发挥应有效益,这就失去了其重要的功能性。如果治理场景不需要数字技术也产生不了多大效益,却应用了数字技术,这就使数字技术成了摆设。在统筹需求与效益的关系时,要避免走向技术治理的反面。

处理好主导与参与的关系。数字治理不仅仅是治理主体的责任,也需要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脱离了群众这一重要治理主体,数字治理的效能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数字治理的需求侧挖掘,调研乡镇、社区等基层的需求,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提供数字治理的方法手段,注重群众参与度和透明度,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吸收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不断调整优化、补充完善。需要吸纳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政府不仅是数字治理的供给者,还是治理服务的融通者和数字社会的服务者,创新数字治理的供给侧改革,充分挖掘社会中的优秀资源,充分动员社区中的潜在力量,引入到数字治理中来,不断丰富数字治理参与的力量。

处理好效率与尺度的关系。数字治理既要关注发展动能,提升政务服务、城市运行、社会治理的效率;也要关注群众的感受度,把握好各类服务与治理的尺度,做到兼容并蓄、包容发展。一方面,针对社会共性需求,推进数字治理。充分借助数据分析和智能技术,提炼共性需求的特征,快速响应、快速部署。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不断评估调整治理策略,确保策略的科学性准确性。另一方面,面向个性化需求,实现包容性发展。建立包容性的数字基础设施,确保更多群体能够获得数字服务和信息。同时,帮助提升其数字技能,确保他们参与数字化进程并分享发展成果,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数字社会治理成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提升数字社会治理效能,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需求表达方式、行为习惯和对社会治理效率与效能的期待,冲击着传
2024-04-22 11:39:00
...济学院教授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的目标,详细阐述了坚持求真务实、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完善考评体系、整治形式主义等关键措施。报告还特别指出,加强
2025-03-07 09:00:00
...:人民网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改革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大举措,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营造便利环境,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
2023-09-05 19:14:00
...,不断增强数字素养能力和应用水平。二是提高协同育人效能。要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不同育人主体间的交流联通,促进多方积极配合、互联互通、协同
2024-01-29 09:06:00
小鱼易连召开2024年新品发布会 国产化视频会议加速新质效能提升
...通和协作体验,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新质”效能提升。小鱼易连构建的云视频数字底座,成为全行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助力数字治理、企业数字化、智慧金融发展,此次发布的新品,
2024-03-30 17:28:00
...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
2024-03-18 04:04:00
...结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日益凸显,如何发挥数据要素效能,优化资源配置,突破产出边界,对推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充分发挥大数据与旅游资源的双重优势,促进数字经
2024-04-17 05:59:00
...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产业升级、数字化空间拓展及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如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产业,通过电子传感器调整、软件算法优化等,使光学影像向电子数据格式转变,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市场
2023-06-09 04:59:00
...智能化等优势,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数字金融 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 金融科技 信用体系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改
2024-11-30 04:4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