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所有的身体活动都会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出现老化。有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为6%,且中国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和年代推移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北方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南方人群。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口向后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于20-50岁中青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于L4,5和L5-S1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度负荷、急性扭伤、遗传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吸烟、糖尿病、妊娠、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等也是导致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原因。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表现
(一)腰背痛,多数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有腰背痛。疼痛感觉部位比较深,起病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痛,部位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且腰痛症状很少完全影响生活或者工作。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数年,有反复腰痛的发作史。
(二)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为放射性神经根性痛,部位有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部。病人常为了减轻疼痛,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采取弯腰屈髋屈膝位。站立时疼痛而坐位时疼痛减轻,多数病人不能长距离步行。
(三)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
(四)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再行走症状又反复出现。
(五)感觉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则引起肢体麻木而不出现下肢疼痛。
(六)马尾神经综合征,当马尾神经受压受损时,表现为会阴区麻木、排便和排尿无力或者不能控制、双下肢不全瘫、括约肌功能障碍、男性出现功能性阳痿,女性出现尿潴留或反常性尿失禁。
(七)肌肉瘫痪,神经根受压时可使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据统计,中国有超过3亿人腰椎间盘出了问题,而其中20-40岁的中青年人群占到了60%以上。
三、腰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组成,腰椎间盘上下是两块腰椎骨,把腰椎间盘夹在中间,每当人运动或弯腰时,两块腰椎骨就会相互挤压,腰椎间盘里富含的大量水分可以保护它免受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不当的运动习惯,导致个别椎体经年负累,逐渐脆弱、退化,或者突然的弯腰负重导致椎体承受的压力暴增。由于椎间盘毗邻脊髓、神经根,流出来的髓核无路可走,只能抢占其他地方,少量的压迫问题不大,但是如果突出太多就可能刺激甚至压迫到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痛、腿麻,甚至瘫痪。
一般来说,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年龄增长导致机体机能下降,饮食不当、缺乏锻炼等原因,骨骼肌肉的含量明显减少,椎间盘组织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容易突出。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坐姿不正,久坐不动,疏于锻炼,或者暴力弯腰、搬重物,导致椎体之间对椎间盘形成疲劳性挤压,压迫椎间盘,造成髓核突出。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一)保持正确的卧、坐、站、走等姿势。床铺不宜过硬过软,以避免腰部长期处于同一姿势。此外,不要弯腰驼背,尽量不弯腰提重物,以减轻腰部负荷。
(二)保持正常体重勿过于肥胖或消瘦。平衡饮食,适当补钙。加强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三)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群的力量。早期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功能收缩、踝泵运动。此外可行“小燕飞”运动:俯卧位,头胸抬离床面,双手放后背,双膝伸直并拢,大腿努力缓慢抬离床面。坚持20秒休息19秒为一组,每次练习5-10组。
(四)避免剧烈运动。从事腰部剧烈运动的工作者,应当加强腰背部的保护,经常进行腰背部检查,防止反复受损。 □罗远丽(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1 12: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