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用大爱绘就人生最美画卷 | 沂南好人朱存花不遗余力照顾智力障碍村民30年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2-29 16:51:00 来源:大众网

朱存花,女,1957年8月出生在沂南县依汶镇南石汪崖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1985年与大梨峪的林清东喜结连理,从此落户大梨峪村,开启了她长达30多年的大爱之路。

大梨峪村,因北海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印钞厂所在地而为人熟知。在这座仅有300余人的小山村里,朱存花和丈夫一起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日子虽然辛苦,却很幸福,而让人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还是朱存花照顾同村无亲无故智力二级障碍的村民高俊先(当地人称其“二虎”)30多年的故事。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高俊先从小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靠母亲的照顾,勉强度日。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79年,高俊先的母亲朱茂相不幸去世。从此,智力障碍的高俊先再也没有了母亲的庇护,彻底成了孤儿,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四处流浪的日子。人们那时候过得都不富裕,但是看到高俊先的状况,周边村的好心人还是拿出家中本就不多的饭菜给他吃,把旧衣服送给他穿。

这样的流浪生活,高俊先过了十几年,这让善良的朱存花感到揪心。每当高俊先来家里要吃的,朱存花总是多给一些。走时还不忘叮嘱,要是饿了,还可以再来。可是,高俊先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始终让朱存花感觉不是滋味。

1991年,智力有障碍的高俊先在外给人帮工时,不小心脚被烫伤了,因得不到治疗,时间久了恶化出了脓。高俊先每天疼得嗷嗷叫,特别是夜深人静时,那疼痛的叫喊声更让周围的邻居揪心。

看着高俊先的痛苦的样子,朱存花不禁心疼落泪。当时家家户户过得都很困难,朱存花的家里也并不富裕,但是为了高俊先能及时得到治疗,她不顾亲戚的劝阻,四处筹钱,把家里能换钱的东西全都卖掉,哪怕是一个鸡蛋她都没放过,就这样东拼西凑的凑到了1000块钱。她揣着钱带着高俊先找到村里,把他送去县里医院治疗,而家里的娃娃则只能托付给婆婆照看。朱存花自己则在医院尽心尽力照顾高俊先,直到他康复出院。

虽然这次高俊先康复出院了,但是,他今后还是照顾不了自己,高俊先的境遇没有根本的改变,回家后的朱存花还是天天盘算着怎么帮助他好呢。收留高俊先的想法在朱存花心里慢慢生根发芽。直到一天,她试探着跟丈夫林清东商量:“他爸,二虎现在的日子怪可怜的,我想把他接到家里,跟咱一起过,你觉得呢?”

“你可要想好啊。二虎又脏又能吃,你不嫌弃啊?别到时候接到咱家没几天又走了,让别人笑话咱。”林清东摸不清妻子到底有多大决心,便把自己的顾虑也说了出来。

淳朴善良的林清东,也曾想过要照顾高俊先。但是,他有自己的顾虑:家里的三个孩子需要抚养,双方父母需要照顾,家里的农活还要人张罗,他实在是怕妻子忙不过来。

“放心吧!”朱存花早就盘算好了,“二虎要是来了,咱就不能让他受委屈。”

妻子的善良和决心,深深打动了林清东。他太了解这个善良、乐观、看不得别人受苦的妻子了。这么多年,多少次回村里,不管谁家有事,她都不遗余力地忙前忙后帮忙,有时甚至不请自到。

“好,那咱就把二虎接来。”林清东也不再犹豫。

于是在1992这一年,高俊先有了自己的新家。为了照顾好刚来的高俊先,朱存花赶忙卖了家中的一只老母鸡,给高俊先从头到脚换了个新,而这一住,就是30多年。

亲情接力大爱无疆

随着高俊先的到来,让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看着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的6岁,小的也仅2岁,一家子的重担都落在了林清东一个人的身上,没白没黑地劳作,也仅够维持这一大家子的生计,这些朱存花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常常背着丈夫也曾无数次偷偷掉眼泪。与此同时,她还要忍受四邻好友的不解、亲戚的埋怨,朱存花有时心里也委屈,但是这都没有动摇继续收留高俊先的念头。夫妻俩还是打定主意,就是再困难,也不能让高俊先离开这个家,更不能让他在这个家里受一丁点儿委屈。孩子们受到朱存花夫妇的影响,都对高俊先非常好,每当家里有好吃好喝的,总是懂事地先拿给他。

高俊先小时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落下腿疼的毛病。随着年龄增长,腿疼的毛病更加严重,只要一入冬,就只能躺在床上。因此,每年冬天朱存花都会早早的给高俊先准备过冬的棉衣,做好软软的护膝,床上也会多铺上一床新套的厚实的棉花被子。孩子们眼巴巴地瞅着,也只有眼馋的份。除此之外,朱存花每天晚上都会给高俊先用林清东从大山上挖来的不知名的草药给他烫脚、按摩,减缓他的疼痛。腿疼的毛病犯了的时候,朱存花还会带着高俊先去沂南县医院住院治疗。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从未间断过。每次住院,朱存花都无微不至地照顾高俊先,不知疲惫,从不松懈。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医生护士和同病房的人会忍不住问这是你兄弟吗?朱存花都会耐心地解释,但是时间久了,去的多了,医生们早就习以为常,取而代之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与温暖。

就这样,无论酷暑严寒,四季变换,高俊先都被照顾的妥妥帖帖的。全村的老百姓都想不到,一个曾经到处乞讨、捡垃圾吃的智力障碍患者,有一天也能过上这么体面的生活。看到高俊先被照顾得这么好,村民们不由得称赞朱存花夫妻俩心善,有菩萨心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小就看见妈妈再苦再累也未抱怨更未放弃对高俊先的照料,用真情大爱诠释“大爱无疆”。在朱存花影响下,孩子们都特别懂事,他们非常理解妈妈30多年来的辛劳付出和良苦用心。

早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深受父母的感染,常常回家帮着父母一起照顾高俊先。儿媳、女婿都把高俊先当成自家人。每次吃饭,高俊先总是坐在最重要的位置。一日三餐,高俊先总喜欢先喝上一杯小酒,随着生活越来越宽裕,夫妻俩都会毫不犹豫满足他的“小嗜好”,现在,他们的儿子、女婿都会早早准备好酒,方便他随时喝。

如今,林清东和朱存花也早已做了爷爷奶奶。朱存花深情的说,三十多年了,高俊先早就是家里的一员了,如果有一天他们夫妇没有照顾他的能力了,孩子们也不会抛弃他,只会继续照顾好他,让他也有个幸福的晚年。(通讯员 刘子钰 李泽辉 邢欣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沂南人朱存花:怀一颗善良之心,照顾智力障碍村民30年
朱存花,女,群众,沂南县依汶镇大梨峪村人,1957年8月出生在南石汪崖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户家。1985年与大梨峪的林清东喜结连理。朱存花在家堪称贤内助,在外种地是一把好手,和丈夫
2023-08-07 09:35:00
...打卡。这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田园图景,正是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交出的绿色发展答卷。十年前,这里还是房屋闲置、年轻人外流的空心村。如今,它已成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国家
2025-09-09 22:45:00
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文明,淳美和谐家园。沂南县界湖街道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为抓手,依托“红色基因传承地、乡村振兴示范地
2024-07-27 15:47:00
...王雪 通讯员 刘建建 临沂报道薛俊娟,女,1973年12月生,沂南县龙宿山百果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沂南,农户们或许没听说过她的名字,但一定用过她的农资产品,二十多年
2023-08-17 17:43:00
沂南县依汶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 努力营造文明好风尚
大众网记者 林鹏 临沂报道近日,沂南县依汶镇大梨峪村举行仪式,向该村评选出的“好婆婆”“好媳妇”以及“美在农家”示范户发放洗衣用品、卫生纸等纪念品。“好婆婆”“好媳妇”以及“美在
2025-01-28 16:57:00
沂南:“四好农村路”舒展乡村振兴新画卷
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革命老区沂南县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十年间,沂南农村公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实现了所有建制村“户户通硬
2025-06-19 16:12:00
沂南县铜井镇以培养“输出”型乡村振兴带动企业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点,创新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走好“村企共建共赢共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以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目标,探
2023-11-02 08:56:00
感动海南的身边好人|曾小慧:十五载如一日 照料瘫痪婆婆和智障婶婶一家
...,1988年5月生,海南省屯昌县坡心镇海株村委会官僚坡村村民。21岁出嫁至今15年,5000多个日夜,她任劳任怨,先后照顾失忆的婆婆、患病的叔伯、智障的婶婶,用瘦小的肩膀,撑
2024-12-31 00:50:00
近年来,沂南县蒲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工作,结合实践阵地资源特点和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了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从服务形式到服务内
2023-12-01 13:3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00后回村拍短视频记录爷爷奶奶 爷爷说:“心里头倭也(wo ye)很”
“我们相互陪着挺好。”在返乡创业的第3个年头,24岁短视频博主乔志远终于和家人达成和解与共识。在新疆“新”发现:爷爷奶奶很乐呵国庆长假期间
2025-10-27 11:48:00
巨额彩礼给付后婚事迅速告吹 哪些算彩礼?返还比例如何定?
订婚时豪掷现金、金条等价值60余万元的彩礼,共同生活短短数日便矛盾爆发,男方一纸诉状将女方及其父母告上法庭。近日,江西省金溪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
2025-10-27 07:35:00
暖心守护“夕阳红”!农行临沂沂州里支行助老人追回养老钱
鲁网10月25日讯作为农行临沂市中支行倾力打造的适老化服务网点,沂州里支行创新融合“农情暖域”与“金色港湾”专区,配备适老圆桌
2025-10-25 20:01:00
热爱劳动 作息规律 不计付出 百岁老人传授长寿秘诀
作息规律堪比闹钟,热爱劳动手脚不闲,心态豁达从不计较……10月25日,在新兰路龙凤苑小区2号楼百岁老人邹珍华的家中,南寨村网格员代表南寨街道送去百岁生日和重阳节的双重祝福时
2025-10-26 18:49:00
男孩迷路 幸遇快递小哥
家里来了客人,5岁男孩独自到楼下玩耍,结果越走越远,迷了路。快递小哥派件时遇到路边哭泣的孩子,安抚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顺利找到家人
2025-10-26 19:20:00
发布救人视频却被获救者投诉 这是侵犯“肖像权”吗?
因为第一次救人,浙江杭州的高先生本想发视频到网上“记录一下,求夸夸”,却意外陷入一场侵权争议。近日,男子勇救落水女子后网上发布视频
2025-10-24 07:21:00
滨医附院菌群移植,点亮孤独症希望之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蒋芳芳10月19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乡理乡亲》栏目“医生来了”专题纪录片《守护孤独症宝贝》报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025-10-23 15:02:00
遇事多包容少计较 金婚老夫妻分享幸福经
重阳节将至,中海社区请来摄影师,为10余对金婚夫妇补拍婚纱照。10月23日在拍摄现场,多位老人分享幸福秘诀:相互包容、体谅
2025-10-23 21:46:00
倍速社会下的“高能量”错觉
王涵在社交媒体上,类似“高能量人的一天”等视频内容展现出了能够适应倍速社会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精力旺盛,从早起醒来的那一刻就过上了有事可做的生活
2025-10-22 14:07:00
孩子阅读容易漏字错字,数学差,理解困难可能也是一种病!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就要注意了
萱萱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小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连续好几年都是班长,但进入初中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萱萱越来越不适应学校生活
2025-10-21 15:08:00
闽江畔,豆香长!一位台湾媳妇的“豆腐情缘”
姚凤燕是土生土长的闽清女儿,1997年,她嫁到台湾,成为“台湾媳妇”,夫家祖辈从事豆腐制作。2018年,怀着对父母的牵挂与传播台湾豆腐古法工艺的梦想,她毅然返乡创业。
2025-10-21 19:05:00
【天眼问医】宝子们,年轻人是真能忘事啊
宝子们!咱们今天必须好好唠唠压力和焦虑这对“搞事两兄弟”。平时咱们老说压力大、焦虑,实际上焦虑就是压力搞出来的“小怪兽”
2025-10-21 19:41:00
不只拼条件!珍爱网白皮书揭示当代青年择偶三大关键因素
在当下的婚恋话题里,常常能看到年轻人们热议:“找对象到底该看什么最重要?”有人认为,性格合拍才是走得长远的关键;也有人觉得
2025-10-20 11:49:00
遇良医终得子!宝妈携女专程感谢郭海英主任
近日,曾因不孕难题辗转求医的孙女士,带着1岁多的女儿重返济南红绘医院,特意向郭海英主任报喜。两年前,饱受生育难题困扰的孙女士
2025-10-20 15:59:00
一把幸“孕”钥匙开启两次好孕,点赞济南嘉乐生殖医院
"胡主任,我们一家子又来向您报喜了!"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的诊室里,来自山东的艾女士捧着鲜花,在丈夫和公公婆婆的陪伴下,向胡雪慧主任分享怀上二胎七个月的好消息
2025-10-20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