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朱存花,女,群众,沂南县依汶镇大梨峪村人,1957年8月出生在南石汪崖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户家。1985年与大梨峪的林清东喜结连理。朱存花在家堪称贤内助,在外种地是一把好手,和丈夫一起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日子虽然辛苦,却很幸福。
大梨峪村,因北海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印钞厂所在地而为人熟知。如今,在这座仅有300余人的小山村里,朱存花照顾同村无亲无故智力二级障碍的村民高俊先(当地人称其“二虎”)30多年的故事,成为十里八村的美谈。
爱的港湾 从此不再乞讨流浪
高俊先的父亲高洪灵是当地最早的一批老八路之一。参军后,高洪灵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后来复员回村务农。1965年,高洪灵病故。高洪灵去世后,妻子朱茂相含辛茹苦拉扯着两个智力有障碍的儿子。经鉴定,高俊先智商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大哥情况更差,于1970年去世。
1979年,朱茂相不幸去世。从此,智力障碍的高俊先再也没有了母亲的庇护,彻底成了孤儿,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常年流浪于附近村庄。看到高俊先的状况,周边村好心的人们拿出家中本就不多的饭菜给他吃,把旧衣服送给他穿。
这样的流浪生活,高俊先过了十几年。
高俊先的状况,让善良的朱存花感到揪心。每当高俊先来家里要吃的,朱存花总是多给一些。走时还不忘叮嘱,要是饿了,还可以再来。可是,高俊先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始终让朱存花感觉不是滋味。
1991年,智力有障碍的高俊先在外给人帮工时,不小心脚被烫了,因得不到治疗,时间久了就恶化出脓了。疼得嗷嗷叫,每到夜深人静时叫得周围的邻居都揪心。看着高俊先的痛苦的样子,朱存花不禁落泪。90年代初家家都不宽裕,山沟沟的村民日子尤其艰难。为了高俊先能及时得到治疗,她不顾亲戚的好言规劝,卖了家里能卖的、能换钱的所有东西,哪怕是一个鸡蛋她都没放过,东拼西凑的弄到了1000块钱。她带着高俊先找到村里,把他送去了医院,家里的娃娃托付给婆婆,在医院尽心尽力照顾他直到出院。
“虽然他这次得到了及时治疗,可是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咋办?”一个想法在朱存花脑海中闪现出来。
一天,她跟丈夫林清东商量:“他爸,二虎现在的日子怪可怜的,我想把他接到家里,跟咱一起生活,你看行吧?”
“你可要想好啊。二虎又脏又能吃,你不嫌弃啊?别到时候接到咱家没几天又走了,让别人笑话咱。”听妻子这么一说,林清东直言相告。
淳朴善良的林清东,其实也想照顾高俊先。但是,他有自己的顾虑。毕竟,夫妻俩要抚养三个孩子,还有父母需要照顾,怕妻子忙不过来。
“放心吧!”朱存花用坚定的表情和语气打消了林清东的顾虑,“二虎要是来了,有咱吃的就有他一口,绝不让他受委屈。”
妻子诚恳的语气,深深打动了林清东。他太了解妻子的为人了,善良、乐观、看不得别人受苦。村里不管谁家有事,她都不遗余力地忙前忙后帮忙,甚至不请自到。
“好,那咱就把二虎接来。”妻子的话,让林清东不再犹豫。1992年,林清东将高俊先接到了家中共同生活。朱存花赶忙卖了家中的一只老母鸡,给高俊先从头到脚换了个新。这一住,就是30多年。
亲如一家,善德代代相传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老区是贫穷的代名词。大梨峪村这个位于老区核心位置的小山村,各方面条件更是落后。2012年以前,该村也仅有一条两米宽的小路通向外界,更多出门是翻山越岭。这里的村民,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随着高俊先的到来,让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看着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的6岁,小的也仅2岁,一家子的重担都落在了林清东一个人的身上,没白没黑地劳作,也仅够维持这一大家子的生计。四邻好友的不解、还有亲戚的埋怨,朱存花默默承受着。她更心疼丈夫,常常背着丈夫也曾无数次偷偷掉眼泪。尽管如此,夫妻俩还是打定主意,就是再困难,也不能让高俊先离开这个家,更不能让他在这个家里受一丁点儿委屈。每当家里有好吃好喝的,孩子们总是懂事地先拿给高俊先。
无论酷暑严寒,高俊先身上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全村的老百姓都想不到一个曾经到处乞讨、捡垃圾也会吃的智力障碍患者,会有这么体面的生活。看到高俊先被照顾得这么好,村民们不由得称赞朱存花夫妻俩心善。
高俊先小时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落下腿疼的毛病。随着年龄增长,只要一入冬,就只能躺在床上。每年冬天朱存花都会早早的给高俊先准备过冬的棉衣,做好软软的护膝,床上也会多铺上一床新套的厚实的棉花被子。孩子们眼巴巴的瞅着,甚是羡慕。每天晚上她都会给高俊先用林清东从大山上挖来的不知名的草药给他烫脚、按摩,减缓他的疼痛。每年冬天朱存花都会带着高俊先去县医院住院治疗。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从未间断过。每次住院,白天黑夜,无微不至地照顾,看到的都是她像陀螺一样忙碌的身影。同病房的人会忍不住问这是你兄弟吗?刚开始,医生护士也会问这同样的话,如今早已习以为常,看到他们给予的是更多的照顾与温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小就看见妈妈尝遍生活的苦和累,但是从未抱怨放弃,用真情大爱诠释“家”的真谛。在朱存花影响下,孩子们都特别懂事,理解妈妈30多年来的辛劳付出和良苦用心。
如今早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深受父母的感染,常常回家帮着父母一起照顾高俊先。儿媳、女婿都把高俊先当成自家人。每次吃饭,高俊先总是坐在最重要的位置。一日三餐,高俊先总喜欢先喝上一杯小酒,随着生活越来越宽裕,夫妻俩会毫不犹豫地买来他喜欢喝的酒,如今都是儿子、女婿早早准备好,方便他随时喝点。
如今,林清东和朱存花也早已做了爷爷奶奶。朱存花说,三十多年了,和高俊先早已成为一家人了,如果有一天她们夫妇没有这个能力了,照顾不动了,孩子们也将会继续照顾好他,让他安享晚年。(通讯员 刘子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