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关于泰宁饮食,鱼宴如雷贯耳,那是依凭“十里平湖”的大金湖产出了天生丽质的鱼类。一鱼多吃,少了地域性,千岛湖岸边的农家一样能做出来。听闻上青乡崇际村经营豆腐宴,用的食材是现做的游浆豆腐。我对这种独特的制作方式有印象,此前游览邵武和平古镇,在古巷道旁的豆腐作坊,看到有人俯身大木桶,持木瓢于冒热气的豆浆上游动,由此结花成形的豆腐,就叫游浆豆腐。
春末的一天下午,我们直奔上青乡崇际村,入住乡村民宿,看游浆豆腐制作,吃豆腐宴。
凌晨3点半,在村尾的豆腐作坊里,有人已经把泡好的黄豆打成浆,正在用布袋过滤甩浆。等到直径一米多的大木桶八成满时,置入蒸气棒,煮开豆浆,再一瓢瓢把面上的浮沫撇干净。
师傅睡眼惺忪,是一位中年妇女。此前,我在当地旅游宣传视频多次看到她的形象,戴着头巾,身穿蓝底白花的棉布汉服,一副旧时客家妇女的装束。她把一个厚重的松木瓢放到豆浆上,从边上小木桶里舀来一勺水,倒满松木瓢。那个木桶里的水,清清的,呈浅黄色的样子,应该就是发酵变酸的母浆了。只见师傅俯下身,用三只手指钳住木瓢把柄,像弹琴似的,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灵巧变动中,瓢沿着木桶周边开始旋转游动。松木瓢笨重,只浅浅露出浆面一点。木瓢前部呈弧形凹陷,在缓慢的游走中,瓢内陈浆在看似不经意间一点点溢出。松木瓢带动木桶里的浆水流动,老浆新浆搅拌融合。师傅还常常眼睛贴近浆面,细辨浆水的微小变化。然后往松木瓢里添陈浆,周而复始。新老浆水交融到一定时间了,乳白豆浆颜色变深,木桶里隐约出现星星点点的絮状物,胶凝作用出现了。
一个小时后,终于等来一场收获:絮状物凝聚成团,隐约绽出一朵朵乳白的花。师傅的松木瓢继续游了近十分钟,她把木桶边缘浅浅的黄绿色清浆舀起,倒入边上的陈浆桶。当天用去多少陈浆,就要添加多少,日日用日日不减,老浆水永不枯竭。记得豆腐作坊门口贴有一副对联:一块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说道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木桶里水落石出,丝絮洁白,在中间开始簇拥下沉,形成一个边界模糊的圆球状物。旁边台架上一溜木模框已经铺垫好白棉布,师傅将豆腐花一瓢瓢舀起泼上,然后把棉布扯紧包严,叠上一溜儿木模框,再泼一层豆腐花,几层以后盖上木板压石块,挤出多余水分。压干水分的豆腐,最后被划成均匀的四方块,中午豆腐宴最主要的食材已经准备妥帖。
油豆腐、农家豆腐、凉拌豆腐、豆腐炖蛋、炒豆腐干、牛肉蒸豆腐、泥鳅钻豆腐、豆浆鱼……一盘盘、一碗碗端上桌,都是地道农家菜,佐餐之物是豆香浓郁的豆浆。
它不像北方盐卤点的老豆腐那样咀嚼有物,也不似南方石膏水点的豆腐那样水嫩软滑。这种豆腐兼取了两者之长,细嫩爽滑还富有韧性,能把牙齿和口舌侍候得非比寻常地舒服。
曾在晚饭后与家人去泰宁古街的传统民居喝客家擂茶,进门看女店家正在桌台上忙碌着,擂持和擂钵两相研磨,发出好听的“嗤嗤”声响。我探头去辨认桌面的坛坛罐罐,茶叶、花生、芝麻……店家看我有兴趣,便让我也来擂两把。我从小在客家祖地长大,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尽管动作生涩,起码还擂得起来。
擂钵就是陶制钵头,口大底小,内壁密布辐射状粗粝沟纹。粗可盈握的擂持,通常取香樟和油茶树棍做成,而木棍研磨下来的木屑也成了擂茶的一部分。擂动时双手握棍,抵着钵内物朝一个方向均匀发力,借的是巧劲,顺势旋转,直至物料变成浆泥。
擂制过程颇具表演性,类似闽都打燕皮。我在客家祖地宁化,曾目睹一位中年妇女将笨重擂钵倾斜,一手按之于桌,另一手握擂持,歪首依惯性旋转擂磨。她的动作娴熟,流畅有劲,配着研磨声响,韵律感十足,让我眼前无端跳出一幅画面:山谷的蓝天上,老鹰展开羽翅,纹丝不动,纸片一样随气流飘起飘落。
泰宁擂茶与毗邻的将乐县一样,都叫清水擂茶,强调清凉生津功能。主料是茶叶、芝麻、川芎、陈皮,也可以适当加入新鲜的鸡骨草、凤爪草、薄荷,原料加盐反复研磨二三遍,擂至细烂如泥后,徐徐倒入开水,或煮开,再用笊篱滤去渣滓,一钵乳白色的擂茶便制成了。讲究的话,开水温度、冲入角度和搅拌方法都有要求。水温太高,蛋白质凝固过快,擂茶水乳分离不交融;水温太低,缺乏香气有生味。
擂茶是广义的,不一定非要有茶叶不可,原料不外或干或鲜的植物叶子、花瓣、果实和水,和现在人常喝的凉茶、菊花茶、苦丁茶同属一个类别。无论茶叶、川芎、陈皮、藿香,还是凤爪草、薄荷、鱼腥草、车前草,等等,这些草本的功效无外乎清热利湿、消炎解毒、祛风消暑、健脾养胃,多属于药食类的辛香草本植物。擂茶时根据时令季节、用途不同灵活选择,多一种少一种没太多讲究。但手握特制擂持,擂磨里或晒干或新鲜的芬芳植物,冲入开水上嘴喝……这套流程却是一致的。
小时候吃过清明粿,多为甜食,在食物匮乏的年代,那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奢侈品。清明时节田间地头黄花绽放的鼠曲草,属于一种药食类青草,性味甘,有化痰止咳和强肾益筋的功效。鼠曲草泰宁方言叫暖菇,与其他地方做法不同的是,捣烂鼠曲草与籼米粉浆舂打后不是制粿,而是捏成了皮,内包炒熟的香菇、腊肉、笋丝、辣椒、豆腐干等,也有豆沙甜馅。菜馅包成大饺子形状,甜馅则包成圆形,上锅蒸熟即是泰宁人的至爱——传统小吃暖菇包。刚出锅的暖菇包白里透绿,油软滑润,少不了一股清淡的草香。
碧玉卷也是泰宁不能不提的名小吃,当地亦称“韭菜糍”,单看菜名便让人舌根涨潮。碧玉卷的做法不复杂,将韭菜与大米混合,磨出绿色米浆,再煎成绿色饼片,像春卷一样卷入炒香的馅料便可食用。
妻子每次从老家返回,总会带几坨魔芋团,开始不以为意,炒焖入味了,吃着吃着,也感觉那特殊的香味和口感颇有不寻常之处,哪天,尾随制作季节,专门寻上门去体验一番也不是没有可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