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酷暑三伏,赤日炎炎,此时天阳下济,地热上蒸,雨水不断,外界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湿度大,而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增多,睡眠及饮食减少,以致抵抗力下降。如同三九一样,三伏也是身体健康的关口,稍有不慎就有会生病的风险,要格外小心,加强以下“四防”。
防中暑 伏天阳气鼎盛,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调节极易失衡而发生中暑。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及太阳镜;伏天要及时补充水分,正确的方法是多喝水,但也不可暴饮;宜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各种清凉饮料;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迅速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上述饮料,并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解暑药。
防受寒 在暑热蒸腾的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在预防中暑的同时,切莫贪凉过度,不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使人着凉,引起感冒。三伏感冒亦称“热伤风”,由于为“因暑取凉”所致,外界气温高,人体散热差,主要表现为发烧,甚至持续高热不退。着凉后还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肾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伏天淋雨后要及时洗澡并更换衣物;出汗过多时尽量避免吹过堂风;合理使用电风扇和冷气空调,吹风或降温不可过猛,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即吹风或进入冷气房间;夜晚睡眠时,应盖好腹部;伏天空调使用不当,还可导致“冷气病”及“空调病”。
防伤湿 三伏之时适逢古代所称长夏季节,此时阳热下降,雨水增多,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遏热伏,汗液难以蒸发、排泄,不仅易致中暑,而且伏天的“热伤风”不能速愈。湿邪最易伤脾,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常使人感到头目昏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即所谓疰夏,又称苦夏。此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富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绿豆、荷叶粥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亦可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夏天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季节,尤其在暑热难当且潮湿多雨的伏天,就清热利湿而言,瓜、豆堪称首屈一指的“济世良药”,应注意选食。
防疫病 伏天人体消化功能及胃肠抗病能力下降,湿热的气候又给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饮食若有不慎,极易发生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防止“病从口入”,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食品最好现吃现买,并妥善保存,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看清保质期。剩饭剩菜要加盖网罩,或放入冰箱,谨防污染,再次食用时必须经过彻底加热。对腐烂变质的食物切莫心慈手软,要及时处理,生吃蔬果一定要洗净,带皮的最好削皮。各种餐具如碗、筷和厨具如刀、菜板等,要定期消毒。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要用手乱抓食物,也不要喝生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