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夏至后暑热为盛 护心养阳正当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20 15: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田晓航)6月21日将迎来夏至节气。中医专家提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盛、阴气始生、阴阳交替的时节,这一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护心养阳是养生防病的关键。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龙霖梓说,夏至时节,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暑湿困脾阻碍运化,人体容易出现睡眠质量差、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心通于夏气,夏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增多,而“汗为心之液”,心阳随着汗液的排泄而损伤,人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烦躁失眠等症状。

“入夏无病三分虚。”龙霖梓说,夏至养生防病需注意保护阳气、调养心阳,补养心阴、清心宁神,清暑祛湿、益气生津。

龙霖梓介绍,具体而言,饮食宜清淡、多食杂粮;可多食苦味食物以清心祛暑,如苦瓜、苦菊、马齿苋等;适当食用酸味食物以开胃固表,如山楂、番茄、柠檬等;适当食用解暑利湿之品,如丝瓜、冬瓜、西瓜、黄瓜;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宜少食生冷以护中焦脾胃。

起居、情志和运动方面,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夏至时节宜晚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以使气血恢复,中午宜小憩以顾护心阳。夏至人体阳气亢奋,需要心平气和、保持心情愉悦,使气机宣畅。运动不宜剧烈,尽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相对凉爽时进行,可选择游泳、慢跑等,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或八段锦;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切不可饮用冰水,更不能立即冷水冲淋。

一些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在夏至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专家介绍,拔罐可以祛除瘀滞、行气活血;穴位按摩可选择按揉神门穴、极泉穴等,以养心强心;刮痧可沿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的经络循行部位进行,发挥宣通气血、祛除湿热的功效。此外,通过艾灸任、督二脉可以升发阳气、调养气血、补充元气,贴敷三伏贴能够发挥冬病夏治、养生防病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造成肌体困重、头重如裹。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就要针对暑热和暑湿两个特点来养生。从饮食上来说,我们可以针对暑热的特点多吃清热益气的食品,比如绿豆、冬瓜、丝瓜、黄瓜等,这些食物性味
2024-07-08 15:12:00
如何防暑降温,为您提供以下几个建议
...热的一段时期,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35-40℃的高温天气。暑热伤津耗气,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大暑节气,如何防暑降温,为您提供以下几个建议。消暑生津:大暑时节,天
2023-07-16 16:28:00
小暑:避暑养阳 健康入伏(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小暑节气,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欢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敏感的动物们,都在暑热时节寻找清凉的方法。 谚语有云:“小
2024-07-05 06:37:00
立秋时节话养生
...如银耳、蜂蜜、白芝麻等。着装调养。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有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俗话说“春捂秋冻”,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不必过早添衣,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
2023-08-11 09:37:00
暑热湿重易生病! 养阳气、祛暑湿是关键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健康科普暑热湿重易生病! 养阳气、祛暑湿是关键7月7日是小暑节气,标志着即将“出梅”入伏,炎炎盛夏开始登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2023-07-10 00:05:00
节气话养生 | 小暑时节顾护阳气,安度夏天
...行之中,暑与心共属火,故暑气通于心;心主神明,夏季暑热易扰心神,造成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睡眠异常,严重影响生活,甚至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可以减少暑
2023-07-06 15:58:00
夏季养生从心开始
...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毛以林教授表示,夏季属火,暑热通于心,人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因此,夏季要注重养心,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人。“养心的重点有三个
2024-05-30 10:50:00
处暑:秋凉渐起,防燥养肺(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农作物进入成熟期,五谷丰登的时节即将到来。处暑是暑热的休止,也是秋收的序曲。这一时节,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累积。此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
2024-08-22 09:41:00
让身体气血也“小满”!中医提醒:小满养生,有“2防”“3宜”“4不做”
...“湿”的开始。此时,湿气打入人体内部“潜伏”,等到暑热正盛时,暑、湿内外呼应,引发各种疾病,如脚气、水肿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好,就能祛除多余的湿气。可以多吃些健脾、利湿
2024-05-21 09:5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