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正值中伏前后。“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期,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35-40℃的高温天气。暑热伤津耗气,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大暑节气,如何防暑降温,为您提供以下几个建议。
消暑生津: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出汗多,水分、盐分流失量大,暑伤气阴,所以需及时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多食用一些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暑效果的应季蔬菜,如丝瓜、黄瓜、绿豆、豆芽、冬瓜、鲜藕、荷叶、西瓜等开胃清暑祛湿之品。还可选择生津止渴饮品,如酸梅汤、菊花茶、绿茶等常温饮品。切忌过食生冷,易直中中焦脾胃,反而导致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胃肠感冒等。
健脾祛湿:“暑天无病三分虚”,暑气过剩,易伤津耗气,人们在大暑炎热之季,常感口渴、疲乏、无精打采;暑多夹湿,“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暑湿胶着,可表现为饮食不振、肢体酸懒。大暑期间的饮食,以清淡、健脾、祛湿为主。夏在五行属火,五味为苦,夏季适当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热除烦之效;苦能燥湿,有提神醒脑之效,有利于炎热的夏季恢复精力和体力。大暑伏天,可食用淮山药、生山楂、绿豆百合粥、薏米小豆粥等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食物。
养心调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大暑,暑热之气比较旺盛,也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期,中医学理论认为,夏季应心,在此时节,养心成为养生的关键。高温酷热,易生心火,容易出现心烦急躁、无精打采、睡眠不安等,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心绞痛频发、卒中风险增加,为此平时多注意起居规律,保证睡眠充足,情绪稳定,“心静自然凉”,《养生论》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大暑伏天,运动避免过于剧烈,宜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可选择游泳、钓鱼、慢跑、散步等活动,微微汗出,不大汗。
防暑护肤:民间有“冬天暖,夏天凉,伏天不要晒太阳”的说法,夏日炎炎,上午11点至下午4点是阳光照射最强的时候。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出现烧灼感或者刺痛感,甚至出现皮炎、色素沉着等。应避免伏天长时间太阳光直射,做好防晒防暑降温。
大暑注重养阳:《养生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天气炎热,阳气外张,皮肤腠理开泄,若过食饮冷、空调温度过低、运动后冲凉或吹冷风,极易风寒直中,损伤阳气,出现精神萎靡、身体畏寒、四肢冰凉等。《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大暑节气,宜顺时而养,顾护体内阳气,故有“春夏养阳”之说。大暑节气,除避免贪凉饮冷以外,可适当食用温性食物,比如生姜、羊汤、鸭汤等,或热水泡脚、洗热水澡,适当运动以助排汗,排除湿冷寒气。此外,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体表经络气血最为旺盛的时节,此时腠理开泄,有利于药物渗入,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风寒湿痹病患者而言,此时可通过内服或外用药物,辅助阳气以驱除体内寒湿之邪,比如“三伏贴”,即为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疗时机。
大暑节气,暑热酷盛,夹湿困脾,心火易盛,当祛暑生津、健脾养心!暑热耗气,贪凉饮冷易耗阳气,尤当顾护阳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