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11 20:48:00 来源:康之道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立秋至,秋季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

夏秋交替,仍未出伏,一时暑气难消,有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而这时,早晚温差逐渐明显,白天很热,夜晚比较凉爽。

立秋至,未出伏,防四病: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秋老虎”是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其特点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而这时,很容易晒中暑。

同时,又是换季阶段,“秋后一伏热死人”,而这时“秋老虎”比较凶猛,更容易得病,最好防暑降温。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阴暑”指夏天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致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

阴暑属于中暑的一种,立秋后,容易发病。

暑热湿盛,腠理疏松,若突然受凉,风寒湿邪会长驱直入,从而引发中暑,其表现有腹痛、腹泻、全身酸痛、恶心、发高烧等。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立秋后,天气会明显发生变化,早晚较凉,白天比较热,这时,大多数人还是会开空调,还有些人吹了一夏的空调,身体免疫力低下,出现不适,如腹痛、腹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

立秋后,吹空调不宜时间过长,最好使用扇子或电风扇,夜里最好不开。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立秋后,暑热蒸腾,同时寒意袭人,冷热交替频繁,容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尤其是患有关节疾病的人,如痛风者,即将进入吃海鲜的季节,若经不住诱惑,吃了一些高嘌呤的食物,更容易诱发关节疼痛。

立秋至,吃“三果”,做好5件事,秋冬少生病!

立秋后,不宜吃瓜类,宜吃些果类水果。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这时,苹果逐渐成熟,而青苹果味道酸涩,宜收敛,对身体有很好的作用。

平时多吃些苹果也利于健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减少胆固醇的生成,还能软化血管。

同时,苹果还能增强人体记忆力,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记住,苹果不宜与海鲜同食,苹果中含有鞣酸,与海鲜同食,容易诱发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据《本草通玄》记载,梨,生食清六腑之热,熟食滋五脏之阴。

立秋后,吃梨还有润肺、消痰、降火的作用。但,梨偏寒,不宜一次吃太多。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桃子含有天然的收敛成分,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生成。

同时,桃子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加快肠胃蠕动,促进体内垃圾排出。

平时吃桃子,还能补虚强体,消除炎症。

记住,桃子不宜与白酒同食,酒为燥热之物,与桃子同食,容易导致昏迷、休克、流鼻血。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中医认为,酸味具有收敛作用,而辛味具有发散作用,立秋后,宜收不宜散,利于养肺。

《黄帝内经》记载,“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所以,平时赢少吃些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等,可适当多吃些酸性食物,如乌梅、山楂、柚子等。

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

立秋后,体内阳气呈内敛下降趋势,这时进行艾灸,利于祛除寒湿,补元气,调和气血。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①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为督阳之海,艾灸此穴,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②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艾灸此穴,具有清热化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顺应节气变化,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后,降水较多,一场雨后,天气会明显转凉,还应根据天气增减衣服。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立秋后,天气转凉,是运动的好季节,但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运动不宜强度过大,避免出汗太多,损耗阳气。

最好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做好哪5件事,秋冬少生病

中医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会损伤身体,不利于健康。

立秋后,阳气逐渐收敛,人的情绪也会波动,比较敏感,尤其是肺气偏虚的人,会莫名其妙的低落,出现“悲秋”的现象。

这时,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保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让自己更加放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秋季养生注意“四原则”
...草地在清晨出现凝结的露珠,秋蝉也在鸣叫。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一要润燥养阴慎进补,饮食多“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2023-08-18 04:37:00
换季不迷茫,立秋艾灸指南,让你养生不走弯路!
...血也开始从外向内收敛。《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脾胃。”立秋时节被视为阴阳交替、气血转换的重要节点,人体之气开始收敛,为“冬藏”做准备。立秋后,余暑尚未消,
2024-08-03 17:31:00
许多疾病都是由寒气引起的 中医有多种去除寒气方法
...高血压、肺气肿、关节炎等疾病,都常发作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患者遇到寒冷空气,也会诱发急性发作。从中医角度看,寒主收引,寒邪的入侵更容易引起血管壁与支气管的
2023-11-18 15:46:00
体虚的女性最怕过冬!入冬前,喝对1碗汤,健脾又补气
...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想要秋冬身体抵抗力强,不受外邪侵扰、少生病,就需要“补正驱邪”。给大家推荐一碗黄芪正气汤,在接下来寒露里,喝上5、6次,能够很好
2024-10-08 18:07:00
秋季勿忘3件事:祛湿、养阴、通经络!
...最重要的是「阴阳平衡」,如果你本来就阳气不足,到了秋冬还只是一味地养阴,只会造成阴阳失衡,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而阳气不足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一年四季空调吹不停、无节制地大饮大
2024-09-11 11:47:00
介绍接地气的夏季养生大法
...不太好的时候,脾气大的时候,睡眠不好的时候,都可以艾灸这个穴位。内关穴对一些胃肠问题也有调节作用,比如消化不好、恶心呕吐。承山穴是祛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
2023-07-30 11:36:00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运用中医的智慧,调整生活方式,迎接一个健康、温暖的秋冬吧!在这个深秋的寒露时节,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顺应自然、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寒露时节的养生
2024-04-23 12:27:00
三伏很短,健康很长 “冬病夏治”正当时
...阳气耗损,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低下,所患慢病在秋冬季节容易诱发或加重。而这类老年性慢性疾病在夏天往往处于缓解期,冬病夏治的价值就在于通过温阳扶正,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增
2023-07-07 16:26:00
气温骤降,送您5个护体锦囊
...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的效果。此外,秋冬季节,在家里也可以备一些紫苏叶(药店有售),用于泡脚、泡水、凉拌等。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和营等作用。膏方调养中医
2023-11-22 08:1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