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夏天的热烈逐渐褪去,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节气。立秋,不仅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也预示着自然界万物从繁茂成长转向成熟收获的阶段。
立秋虽至,暑气未消。特别是在南方地区,人们常言“秋老虎”,形容的就是立秋后依然炎热的天气。这种气候特点使得人们在立秋后仍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通常,要等到处暑节气,天气才会真正开始转凉。因此,立秋并非凉爽的代名词,而是夏季与秋季交替的一个过渡阶段,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
《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立秋作为秋季的起始,标志着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人体的气血也开始从外向内收敛。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脾胃。”立秋时节被视为阴阳交替、气血转换的重要节点,人体之气开始收敛,为“冬藏”做准备。立秋后,余暑尚未消,降雨相对频繁,湿气仍重。此时,养生应注重收敛肺气、健脾化湿、调和气血。
艾灸是中医三大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它利用艾草的温热作用,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目的。立秋时节,通过艾灸调和气血、调脾和胃、扶正祛邪尤为重要。
下面是适合立秋节气养生的常用艾灸穴位分享:
1、肺俞穴:在后背部,平第3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艾灸肺俞穴具有养阴润肺、清热补虚的作用,增强肺脏的功能,提高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能力,减轻肺部的负担,预防呼吸道疾病。
2、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艾灸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调腑气的作用,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和痰液,使身体更加清爽。
3、关元穴:下腹部,脐中下3寸,人体前正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温肾壮阳的作用,能够补充元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使人精力更加充沛。
4、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艾灸足三里穴具有升降气机、疏风化湿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中气,促进脾胃消化,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
艾圣医皇提醒,以上穴位一般艾灸15-20分钟即可。艾灸后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受寒;多喝温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艾灸养生不仅适用于秋季,而且贯穿整个养生过程。艾灸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达到预防和调理疾病的目的。积极做好艾灸养生,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