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趁“热”养生,事半功倍
中伏来了 防暑更要防寒
□通讯员 孙茜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7月21日,中伏到了!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热的日子,也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同时三伏天也是养生、避病的好时节。“很多人以为三伏天重在防暑,实际正好相反,伏天最应提防的应该是‘寒’,尤其是进入中伏后。”省中医院专家表示,传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趁“热”养生,事半功倍!
身体城门大开
易受寒气入侵
进入中伏后,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暑热的天气特点,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加之劳累,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至。”江苏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徐奚如副主任中医师表示,炎炎夏日的标配就是空调、冷饮、绿豆汤,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免中暑。
专家提醒:“暑热之气盛行,若侵入人体可能引发中暑,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等。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应尽量减少外出,保持身体的干爽,穿着透气、宽松和轻便的衣物。如必须外出,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做好防晒,并少量多次补水。
然而伏天除了要避免中暑以外,还更应该注意防寒、防湿。“因为中伏开始,人体阳气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皮肤腠理开泄,此时相当于我们的身体城门大开,一旦着凉,寒邪容易趁机入侵。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贪凉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所以说,中伏后莫要贪凉。”专家强调,面对炎炎夏日,冷气冷饮必不可少,但过度贪凉会伤害脾胃导致疾病,再加上许多怕热的人士,即使在低温的冷气房里也要打赤膊或穿着露脐、露腰的上衣,这也很容易造成风寒邪气侵袭。
近日,南京连续阴雨,“淋雨、涉水、久处湿地容易导致身体被湿邪侵袭。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不宜在泳池或浴缸内长时间浸泡、洗浴。”专家提醒。
重视养心护脾
远离困意和躁乱
炎热暑湿,容易使人烦躁不安,爱犯困。“中医认为,夏五行属火,心在五脏中属阳,夏与心相对应,是阳中之太阳。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夏季阳气旺于外,心气旺盛,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徐奚如表示,因此,夏季要平心静气,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民间常说的“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
专家提醒,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热易伤心气、汗易伤心阴,“所以夏季要适当多吃一些凉润养心之品,如新鲜蔬菜瓜果,同时要避免大汗、过汗。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减慢生活节奏,多做一些平和的事情,如听音乐、下棋、散步等,保持心情舒畅。此外,我们可常揉内关穴。该穴为心脏之保护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调补阴阳气血。”
中伏阶段,护脾更是关键。“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胃功能,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而脾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喜燥恶湿,因此可适当进食甘味食物。”专家建议。
淡饮食重调理
护阳祛暑湿
炎热的天气会导致空气湿度升高,形成湿热的环境,人们更容易受到湿气的影响。“湿气滞留体内,易导致湿热病证的出现,如浑身沉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中暑、腹泻、脱水、热痉挛、疱疹、湿疹、痱子等疾病。”平安度过最热时节,养阳气、祛暑湿是关键。
“首先要清淡饮食。”徐奚如表示,“此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是理想的选择。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湿作用的食物或中药做茶饮或药膳,如芦根、白茅根、葛根、薄荷叶、荷叶、竹叶、绿豆、赤小豆、生薏苡仁、冬瓜、苦瓜等。忌过饥过饱,忌大渴大饮。老年人、幼儿以及素体阳虚之人还须慎食瓜果、冷饮等生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夏季养生提倡“少动多静”,“尤其是老人与小孩,以及体质较弱的人,尽量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可以在清晨或者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适当进行小幅度较缓和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散步、慢跑等。”徐奚如提醒,及时补水很重要,“出汗增多,易引起人体血压波动,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年轻人尤其要避免过多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和含糖饮品。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及时补水,按时监测血压。”
此外,三伏天时人体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脏腑气血通畅,专家认为,此时是舒展、养护阳气最好的时机。“无论是调理冬日易发疾病,还是驱寒祛湿、养生保健,药性都能更快速地渗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对于冬季好发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腰腿疼痛、小儿体虚等,以及素体阳虚、喜暖怕凉、遇冬怕冷的人群尤其适宜。此外中药汤剂、艾灸、刮痧、拔罐等也可以起到养护阳气的作用。”徐奚如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1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