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中伏来了 防暑更要防寒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21 02: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趁“热”养生,事半功倍

中伏来了 防暑更要防寒

□通讯员 孙茜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7月21日,中伏到了!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热的日子,也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同时三伏天也是养生、避病的好时节。“很多人以为三伏天重在防暑,实际正好相反,伏天最应提防的应该是‘寒’,尤其是进入中伏后。”省中医院专家表示,传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趁“热”养生,事半功倍!

身体城门大开

易受寒气入侵

进入中伏后,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暑热的天气特点,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加之劳累,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至。”江苏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徐奚如副主任中医师表示,炎炎夏日的标配就是空调、冷饮、绿豆汤,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免中暑。

专家提醒:“暑热之气盛行,若侵入人体可能引发中暑,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等。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应尽量减少外出,保持身体的干爽,穿着透气、宽松和轻便的衣物。如必须外出,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做好防晒,并少量多次补水。

然而伏天除了要避免中暑以外,还更应该注意防寒、防湿。“因为中伏开始,人体阳气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皮肤腠理开泄,此时相当于我们的身体城门大开,一旦着凉,寒邪容易趁机入侵。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贪凉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所以说,中伏后莫要贪凉。”专家强调,面对炎炎夏日,冷气冷饮必不可少,但过度贪凉会伤害脾胃导致疾病,再加上许多怕热的人士,即使在低温的冷气房里也要打赤膊或穿着露脐、露腰的上衣,这也很容易造成风寒邪气侵袭。

近日,南京连续阴雨,“淋雨、涉水、久处湿地容易导致身体被湿邪侵袭。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不宜在泳池或浴缸内长时间浸泡、洗浴。”专家提醒。

重视养心护脾

远离困意和躁乱

炎热暑湿,容易使人烦躁不安,爱犯困。“中医认为,夏五行属火,心在五脏中属阳,夏与心相对应,是阳中之太阳。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夏季阳气旺于外,心气旺盛,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徐奚如表示,因此,夏季要平心静气,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民间常说的“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

专家提醒,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热易伤心气、汗易伤心阴,“所以夏季要适当多吃一些凉润养心之品,如新鲜蔬菜瓜果,同时要避免大汗、过汗。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减慢生活节奏,多做一些平和的事情,如听音乐、下棋、散步等,保持心情舒畅。此外,我们可常揉内关穴。该穴为心脏之保护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调补阴阳气血。”

中伏阶段,护脾更是关键。“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胃功能,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而脾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喜燥恶湿,因此可适当进食甘味食物。”专家建议。

淡饮食重调理

护阳祛暑湿

炎热的天气会导致空气湿度升高,形成湿热的环境,人们更容易受到湿气的影响。“湿气滞留体内,易导致湿热病证的出现,如浑身沉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中暑、腹泻、脱水、热痉挛、疱疹、湿疹、痱子等疾病。”平安度过最热时节,养阳气、祛暑湿是关键。

“首先要清淡饮食。”徐奚如表示,“此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是理想的选择。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湿作用的食物或中药做茶饮或药膳,如芦根、白茅根、葛根、薄荷叶、荷叶、竹叶、绿豆、赤小豆、生薏苡仁、冬瓜、苦瓜等。忌过饥过饱,忌大渴大饮。老年人、幼儿以及素体阳虚之人还须慎食瓜果、冷饮等生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夏季养生提倡“少动多静”,“尤其是老人与小孩,以及体质较弱的人,尽量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可以在清晨或者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适当进行小幅度较缓和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散步、慢跑等。”徐奚如提醒,及时补水很重要,“出汗增多,易引起人体血压波动,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年轻人尤其要避免过多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和含糖饮品。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及时补水,按时监测血压。”

此外,三伏天时人体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脏腑气血通畅,专家认为,此时是舒展、养护阳气最好的时机。“无论是调理冬日易发疾病,还是驱寒祛湿、养生保健,药性都能更快速地渗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对于冬季好发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腰腿疼痛、小儿体虚等,以及素体阳虚、喜暖怕凉、遇冬怕冷的人群尤其适宜。此外中药汤剂、艾灸、刮痧、拔罐等也可以起到养护阳气的作用。”徐奚如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1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数九”寒天好养生,常吃6物,防寒抗病,坚持5件事养出好身体
...养生,为来年健康打下良好基础。“数九”天常吃6物,防寒抗病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充分说明了萝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数九寒天正是食用萝卜的最佳时节。冬季的
2024-01-31 14:20:00
如何把“闷热三伏天”变“养生黄金期”
...段“伏避暑湿”,“固护阴液”,“趁阳驱寒”和“盛夏防寒”。首先要“伏避暑湿”。我们都知道避暑就是该潜伏起来躲避暑湿邪气,暑与湿又是两个常伴随出现,而又各自不同的邪气。暑邪与心
2023-07-16 16:34:00
大寒养生重在防寒保暖、温固阳气
...受寒邪侵袭,损伤人体阳气。所以在大寒时节,养生重在防寒保暖,温固阳气。 一到冬天脚部就感到冰凉“一到冬天,尤其到了大、小寒节气的时候,脚就始终感觉到很冷,别人穿个普通鞋子就
2024-01-23 06:40:00
冬季养生肾为先:中医的养肾防寒与补肾扶阳之道
...更应注重养肾,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抵御严寒。一、养肾防寒:温肾阳,护肾阴1.保暖驱寒: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阳气不足,进而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运转。因此,在冬季要注意保暖,特别是
2024-01-16 09:28:00
立冬养生 “藏”字当先
...做储备。此时,养生应注意补肾气、敛阳气、清火气、重防寒、不熬夜。补肾气。立冬后补益肾气要围绕“藏”。饮食上宜减少辛辣生冷,吃一些清补甘温的食物。中医认为,肾脏开窍于耳,常搓揉
2023-11-08 03:43:00
大寒雪未消 养生贵在“藏”
...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防寒保暖 强身健体大寒时节,气温走低,自然界进入了收藏的季节。此时,人体也需顺应自然规律,调整养生方法。节气养生,旨在保养精
2024-01-20 01:20:00
大寒养生顺应“闭藏”,“藏”什么?
...言:“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做好防寒保暖以防阳气外散;避免挥汗如雨的剧烈运动以免耗气伤津,干扰阳气的闭藏。“神”包括人的思维、意识、情感等精神活动。大寒节气
2024-01-19 15:21:00
讲述冬季养生中的“藏”与“补”
...藏,人体新陈代谢亦趋缓慢,所以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防寒保暖、节欲养肾、静养少动、固护阳气”这16个字,核心在于“闭藏”。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是阳气“闭藏”的时段,人体的阳气
2023-12-19 07:39:00
养肝、护阳气、除春困……你想知道的立春防病小妙招这里都有!
...阳气?重保暖,捂好重点部位。不宜过快轻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身体阳气不被耗散。一般日平均气温未达到10℃时就需要“捂”,重点部位应为背、腹和足底。“捂”好背部可预防感冒;
2024-02-04 08: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江西南丰:中药材种植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药农抢抓晴好天气,种植中药材土木香。谢东摄人民网南丰4月1日电 4月1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桑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2025-04-02 11:40:00
北京东城开展清明节令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清明节临近,4月1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销售青团等节令食品的经营主体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标签标识、保存期限以及明码标价等内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董芳忠摄
2025-04-02 11:49:00
宣城市宣州区:创新“揭榜挂帅”制度 激活粮食单产提升新动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工作部署,宣城市宣州区以科技创新破题
2025-04-02 11:50:00
长期高血糖,伤血管!3个动作,自测血管健康!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但真正致命的往往是其引发的并发症——从心脑血管疾病到糖尿病足,70%的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管损伤直接相关
2025-04-02 12:00:00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
戒停安眠药 一针重启睡眠“开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东南网4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张舒姗)你是否因入睡困难而痛苦
2025-04-02 12:04:00
升温季生殖感染高发,山东东方男科医院专家支招科学防护
随着春意渐浓,气温回升,多地迎来潮湿闷热的天气。近期因生殖系统感染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较冬季增长约30%,其中包皮炎、尿道炎
2025-04-02 12:19:00
静脉采血后出现血肿、淤青?如何正确护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静脉采血是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用于诊断疾病或评估健康状况。虽然采血过程简单,但采血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2025-04-02 13:00: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任加峰主任:破解过敏性关节痛的“筋结密码”,四步调出健康筋骨
春夏交替,花粉纷飞;秋冬寒湿,关节隐痛。如何从根源上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健康屏障?国家级非遗壮医经筋疗法给出了独特答案。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任加峰主任
2025-04-02 13:41:00
【中科御方】薏米祛湿,搭配什么更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湿气重是很多人面临的困扰,而薏米作为一种常见的祛湿食材,深受大家喜爱。那么,薏米搭配什么祛湿会更有效呢?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为大家揭晓答案
2025-04-02 13:50:00
【中科御方】不同茶叶功效不同,你喝对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茶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但你知道吗,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功效,选对适合自己的茶,才能喝得健康又舒心。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就揭示了茶叶背后的奥秘
2025-04-02 13:51:00
【中科御方】绿豆汤,夏日清热解毒的佳品!
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消暑的方法。而绿豆汤,无疑是夏日里清热解毒的绝佳饮品,从古至今一直备受青睐。绿豆富含蛋白质
2025-04-02 13:52:00
【中科御方】中药熬得越久越好?其实不然!
大家都知道,中药在治病养生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很多人熬中药时,觉得熬得越久药效越好,事实真是这样吗?从专业角度来讲,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特性
2025-04-02 13:54:00
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可能与这6个因素有关!
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可能与这6个因素有关!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正常女性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属于正常范围
2025-04-02 14:00:00
子宫内膜薄对怀孕影响大吗?低于这个标准你的生育力就堪忧了!
其实子宫内膜的厚度在整个月经周期内是不断变化的,月经期只有1-4mm,卵泡期则可达到4-8mm,而在分泌期可达到7-14mm
2025-04-02 14:03: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张志勇主任:“心病”还须“心药”医
缺血性心肌病是现代医学定义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心功能减退,常伴随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中医虽无此病名
2025-04-02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