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今年11月8日进入立冬时节。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开始养精蓄锐,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此时,养生应注意补肾气、敛阳气、清火气、重防寒、不熬夜。
补肾气。立冬后补益肾气要围绕“藏”。饮食上宜减少辛辣生冷,吃一些清补甘温的食物。中医认为,肾脏开窍于耳,常搓揉按摩耳廓有补益肾气、强健身体的作用。
敛阳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收敛阳气,是此时养生的基础。若出现手足冰凉、怕冷、腰酸,很可能就是阳虚。立冬后,穿衣需保暖,以防感冒、耗伤阳气。
清火气。冬季最常见的一种不适可能就是上火。中医认为,导致身体“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外感,如外感火邪,或喜食辛辣,或大量食用羊肉、桂圆等温热之品等;二是内生,通常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如心情不畅、作息不规律等。
重防寒。冬季防寒要从背、足做起。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中医还强调“寒从脚下起”,因此暖背、暖足在冬日尤为重要。每晚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温度以30至40℃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改善睡眠。
不熬夜。进入冬季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方面。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老人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可使头脑清醒。
(本报记者 卢智子 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