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8 17:58:00 来源:璃月婉史

五代是处于唐与宋之间一段仅有53年的历史时期。长期以来,它给人的印象只有一个字——“乱”。

在这一历史时期,军阀混战,弱肉强食,带来的是民生凋敝、经济破坏、文化倒退。

不过,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五代的“乱”其实只是一种表象。

在“乱”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唐到宋,虽然仅仅间隔了53年,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正是因为五代起到了重要的过渡和转折作用。这种过渡和转折,都有哪些体现呢?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一、政权军权财权

1、枢密使

枢密使出现在唐朝后期,起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职务,它负责沟通皇上和宰相,相当于文字秘书。

但后来,随着宦官逐渐把持朝政,枢密使的地位节节攀升,他们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五代伊始,后梁将枢密使由内朝官改为了外朝官,也就是说它不再是皇帝的私人机构,而是成为正式的行政部门,并开始掌握全国最高军政大权。

此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都设枢密使,而且这个职务皆由皇帝亲信或者是宰相兼任,其权势之重,另其他朝臣望尘莫及。

而且,有的枢密使甚至敢于与皇帝叫板。后周时期,王峻身兼枢密使、宰相之职,他自恃位高权重,常常对太祖郭威出言不逊,当时还直接干预了对宰相任命。就连郭威的养子柴荣都要惧他三分,待王峻死后才敢回京城。

枢密使权力之大,是当时武人跋扈的一个缩影,当然也是王朝屡屡更迭的重要原因。

所以,所谓“物极必反”,在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就对枢密使的权力进行了分割。他们不仅丧失了行政权,就连基本的军权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2、三司使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几乎失去了统管全国财政的能力。各地藩镇不但手里有私兵,还能私自积蓄钱粮,形同独立王国。

于是,唐朝将本来由户部掌握的财权交给了新设的三个财政部门,合称为三司。他们各司其职,各成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加强中央的财权,削弱藩镇财权。

但是,此后的中晚唐包括再往后的五代时期,朝廷都没有真正把各地藩镇的财权统一过来。这种现象直到北宋建立才获得了根本的改观。

北宋时期,三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完全掌握了全国的财政大权。三司的最高长官三司使又被称为是“计相”,其地位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相当。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二、禁军制度

五代时期短短53年,除了南方诸政权相对稳定以外,位于中原的王朝换了5个,皇帝换了13个。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因为藩镇制度没有被根本废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禁军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革。

在唐代,藩镇有募兵的权力,他们所募得的兵称为牙兵。牙兵虽是藩镇的私人武装,但也常常拥立新的主帅,轻易干掉原来的节度使。

因此,藩镇节度使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还会组织一支亲军。

而当他们成为皇帝后,这支亲军就成为了侍卫亲军。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而侍卫亲军因为一家独大,同样会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所以,后周时期,柴荣又单独成立了殿前司,作为与侍卫亲军互相制衡的力量。

侍卫亲军的最高统帅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殿前司的最高统帅为殿前都点检。

可因为柴荣的改革并不彻底,赵匡胤还是在殿前都点检的位子上夺得了皇位。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继续柴荣没有完成的改革,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点检一并废除,并将侍卫亲军一分为二,加上原来的殿前司,合称为“三衙”。

“三衙”的统帅被称为“禁军三帅”,他们除了负责驻防首都以外,还要在天下各处军事要地设防,并且还要轮岗。这样一来,京师的禁军再也无法拧成一股绳。

此外,赵匡胤还釜底抽薪,把地方上的精壮士兵抽调入选禁军,留在地上的军队只够剿匪之用,再也无力对抗中央禁军了。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三、经济、文化

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接连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代。虽然五代实力较强,但由于连年征战,中原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致使人口大量南移。

而在南方,南唐、吴越、闽、前蜀、后蜀、荆南、南汉、楚、吴这9国则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当时的江浙地区,是经济最为繁荣之地,南唐、吴越也号称富甲天下。

在中原,能拿得出手的大都市仅开封一地,而在当时的南方,像扬州、金陵、杭州等都是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实际上,从唐朝中期开始,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就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直至五代时期,这个转移过程基本完成。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稳定在了南方,时至今日也未曾改变。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迁,五代的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唐中期以前,由于国力强大、疆土广袤,唐文化以兼容并蓄、包容大气闻名于世,包含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种子。

但从唐后期到五代,由于各个王朝控制范围的不断缩小,中华文化也开始向内发展,回归它的本位,由此带来了儒学的复兴。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彼时的南方九国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也成了中原那些文人骚客们最佳的避难所。文化中心也由中原逐步迁到了南方。

五代文化领域的一大亮点就是词的兴起。

词在唐朝本来难登大雅之堂,但在五代却异军突起,开始以诗平起平坐。因为有了五代的酝酿,到了北宋,词才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

综上,五代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晚唐,下启北宋,让唐宋看起来有如此多的不一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8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郭威为什么将皇帝位传给柴荣,而不是张永德或李重进?
...于他进行军事改革。他手下的王朴在朝廷中能力卓著,是枢密使的最好人选,能够抑制藩镇作大对国家的危害。可以说郭威为了稳定国家和长期发展,考虑得非常充分了。可他没想到的是,柴荣重用
2023-05-22 07:19:00
后梁太祖朱温是如何建立五代十国的?
...杨邠,又与亲信商议准备杀大将郭威,郭威当时的官职是枢密使,统领全国兵权,同时又是征讨叛军有功,威望甚高,刘承祐很是忌惮,后来刘承祐想杀郭威的消息走漏,郭威得知后直接反叛。
2023-08-25 06:48:00
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完美戏,为何当时无人敢反对他
...,赵匡胤的地位和资历属实太浅。而且柴荣时期的宰相和枢密使已经多是文人,曾任宰相的景范、李谷、范质、王溥和枢密使王朴甚至是科举进士。柴荣临死前半个月才调了曾历任知州的武将吴廷祚
2024-04-26 16:11:00
狄青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却遭欧阳修诬陷,是宋朝制度和国策所致
...。可回过头来呢?又让他当枢密副使了,后来又转正当了枢密使,达到了武将的“巅峰”,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应该是殊荣吧?可实际上并不是。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一般由文官担任,可一旦哪个武将
2023-04-16 12:05:00
从繁荣到覆灭,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为武将威胁甚大,便决定不但宰相需用读书人,连掌兵的枢密使也多由文人担任,就连战功彪炳的狄青也未能久居枢密院。历史上很少有像宋朝一样,出现十分有造诣的文学家成为高级行政长官的朝
2023-09-24 19:43:00
五胡十六国与五代十六国的区别
...陀是突厥别种的一支,其政权内部也有大量的汉人,比如枢密使郭崇韬、陈州刺史皇甫晖等重要将领都是汉人。后来李存勖灭亡了后梁政权,后梁政权是汉人朱温建立的,其政权余部都被李存勖收编
2023-08-23 15:27:00
宋朝至明清时期皇帝巩固皇权的策略
...增设“参加政事”,即副宰相,还保留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枢密使和三司使,三者分别瓜分宰相政权、军权、财权。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是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
2023-12-03 08:53:00
“半文盲”赵普如何成为北宋第一宰相
...用以制约宰相。就这样,中央层面,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与三司使分割宰相之权,达到相互牵掣之效。而枢密使直属皇帝掌管指挥权,禁军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护卫,
2023-01-10 14:55:00
赵匡胤成功背后的原因与个人能力
...位顾命大臣之后,刘承祐又进一步扩大了诛杀范围,将以枢密使身份坐镇邺都的郭威在汴梁的家属一并诛杀。事情到了这一步,郭威只能走造反这一步。十五日,郭威以“清君侧”的名义率领大军杀
2023-12-02 2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