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人才是强国安邦之本,人才是民族复兴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近年来,无锡经开区锚定“高端人才集聚区”目标定位,坚持用人才“第一资源”赋能创新“第一动力”,支撑发展“第一要务”,精耕细作,不拘一格“引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才赋新城”人才品牌,奋力打造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引领区、新发展理念全域实践区。2023年1月1日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将推出专栏《才赋新城——无锡经开区高层次人才访谈录》,从开放包容、创新融合、真情实意等角度,为您讲述无锡经开区的“人才经”。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依靠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则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今年8月底举行的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活动中,无锡市南湖中学校长袁锦明这样说。作为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省生物特级教师、第4、第5期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锡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袁锦明始终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幸福成长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自他担任南湖中学校长以来,在校训“尚正”精神的引领下,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进课堂改革和德育改革,在坚守中求进,在规范中求细,在改革中求变,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孤灯苦读夜已深,笔尖砥砺志永坚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越是高的地方,越是险的地方,越有好风景。我就是这段旅程中的一名行者,在别人驻足休息时,我更愿往高处登一登,往险处攀一攀,所以我也常常能欣赏到很多人看不到的美景。”“一个教师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其生命的长度,而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创造出最大价值,我要注重生命的质量。”翻看袁锦明的工作记事本,时常能看到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文字。
刚参加工作时,袁锦明在一次讲座课上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一名老师只是‘教教科书,看教参书,写教案书,改教辅题’,那么退休时一定总结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从那时起,他就有了人生的追求——“要做,就做个名教师”。袁锦明坦言,刚参加工作时自己只有大专文凭。底子薄、学历低是“短板”。为此,他花了1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本科、硕士学历进修。“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年求学时,夏天宿舍没有电风扇只能汗流浃背地学习。每天晚上就着床灯看书至凌晨一二点,半个星期坚持看完一本,做好读书笔记。就这样,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我养成了终身读书的好习惯。”袁锦明说。
与满足一般阅读不同的是,袁锦明坚持把阅读体会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接起来,思考、提升,然后试着把它们变成文字。白天忙教学,晚上9点半回家后就忙着写文章。用袁锦明自己的话说,数十年如一日地笔耕不辍,书桌前的木凳子坐坏了一张又一张,换来的是教科研上累累硕果。近5年,他发表在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有500多篇,其中有22篇在省级以上生物专业期刊《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上发表,其中有10篇发表在核心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丰富教科研理论成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16年,袁锦明调任至南湖中心担任校长一职,他就不遗余力进行课堂改革。在他看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课堂教学逐渐打破以往教师“填鸭式”单向输入模式,课堂形态逐渐多样化,学校也应在课堂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探寻着适合自己的模式。
“学校地处太湖新城区,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教育和人文资源,为学校确立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办学基调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也为学校师生创造了优质的学习工作环境。无锡经开区教育事业发展起点高、速度快、理念新。随着一批高端创新资源与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愈加迫切。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急需面对的问题。素养目标导学模式,正是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搭建。”袁锦明说。
为推进适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该校分学科组建了7个学科工作坊。各学科工作坊开展了基于学科素养目标的确定和叙写、基于素养目标的教学理解和设计的实践研讨,构建出有学科特色的“素养目标导学”课堂教学范式。
比如,语文学科工作坊构建出“创境示标、个体叙写、组内论写、多元评写、二度再写”作文课堂教学范式;数学工作坊构建出“创设情境提问题、导入新课示目标、知识为例找方法、变式训练悟方法、当堂检测用方法”代数课堂教学范式;英语工作坊构建出“情境问题导入、语篇意义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语言文体小结、写作迁移应用”课堂教学范式……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彰显学科特色的教学实践,让“素养目标导学”种子生根发芽。
得益于素养目标导学模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中考教学质量年年有攀升。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迅速,一批教师在省、市、区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1位老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7位老师在江苏省基本功大赛或江苏省初中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位老师分获基础教育“部级”、“省级”精品课。南湖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在持续推进的征程上,学校申报的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校素养目标导学的学科教学变革行动研究》已成功结题,《中国教育报》以《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发展教师核心素养》为题对学校的素养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学校申报的《初中校基于真实情境的“素养目标导学”真学课堂实践研究》被列为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学校也被列为无锡市第三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学校、经开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培育单位,江苏省优质教育示范单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情用心照亮学生前行路
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袁锦明认为德育教育提升也十分重要。“让每一名学生自主幸福成长”是袁锦明奋斗的目标。
2003年锡南高中和华庄高中两校合并成立太湖高中,时任总务副主任的袁锦明因工作调整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他大胆创新,带领全体班主任在班级制度的生成层面、班级制度的内容层面、班级制度的实施层面进行重构和创新,构建了一系列班级制度,大力实施班集体学生自主管理,启动转化后进生的“心桥工程”,开展六星级班级、五星级宿舍达标考核活动。这一创新改革,吸引了100多名参加全国德育年会的代表前来华庄校区参观。
在南湖中学,设立于2016年的“华东重机奖教奖学基金”已经走过了7年,共惠及500多名学生。该校初三学生杨同学品学兼优,曾获得两次立志勤学奖。杨同学说:“奖学金既是对长期以来我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的肯定与支持,也是对我生活上的一份雪中送炭。我将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馈社会。”袁锦明表示,该校新市民子女占比90%,其中部分学生家境贫困。奖教奖学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同时对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助学,为他们接受公平教育、提高自身本领创造条件。
回忆起几十年的从教工作,袁锦明表示,行者的路总是充满着艰辛,但行者的人生却是最幸福的,沿路的风景是这趟旅程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他愿继续做一个永远的行者!“今后,我将带领全体教师继续勤勉工作,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助推每位学生发展。通过共同努力,为无锡经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袁锦明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爽 段丽娟 通讯员 赵斯玲 图片由南湖中学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