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确保今年粮食稳产202万吨
良田良技丰“粮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冲 曹凘源
德阳不仅以工业闻名,农业也是这座城市的闪亮标签。
1978年,德阳广汉金鱼公社(今广汉市金鱼镇)曾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从三星堆考古遗址发掘的数千年前的水稻种子,诉说着关于粮食的梦想。
新的历史不断书写:广汉市锦花村,百亩规模小麦去年亩产破600公斤,创西南地区新纪录;去年底,四川智能农机装备领域唯一一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德阳经开区;中江县2022年粮食产量80.3万吨,连续16年成为“全省产粮第一大县”……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德阳交出什么答卷?近日,记者走进德阳田间地头,只见风吹麦浪,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垠。位于“天府粮仓”核心区,德阳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定“粮”策、建“粮”田、谋“粮”技,助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定“粮”策
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创建30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正值小麦孕穗期,什邡市种粮大户王小波奔波在麦田,指导农户防治白粉病和蚜虫。他流转2600亩土地稻麦轮作,一年卖粮收入达100多万元。“买农机有补贴、政府投钱改造大田,种粮不得亏!”
多种粮、种好粮,是王小波的心声,更是德阳全市的共识。
这里种粮有历史。德阳地处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耕文化历史悠久。考古证实,3000多年前生活于此的古蜀先民已在食用大米。
这里种粮有优势。德阳小麦和油菜籽单产、农机化率等指标稳居全省前列,拥有全省首个国家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具备较为雄厚的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实力。
这里种粮有机遇。随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等部署深入实施,德阳在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也有隐忧。德阳人口总数在全省居第八位,而耕地面积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五位,抓粮食生产谋时更要谋势,须臾不可放松。
顺“粮”辰,落实建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要求。去年,在德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乡村振兴被确立为全市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提出实施“天府粮仓”建设等“五大工程”。
定“粮”策,农业园区成为重要抓手。德阳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片区实施意见,明确3至5年内,创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3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13万亩以上,支撑粮食产能达到210万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奋进‘重返前三’目标的起步之年,抓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德阳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粮食生产目标是播面稳定在472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02万吨。
建“粮”田
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超七成,居全省首位
春耕以来,中江县通济镇田间一片忙碌,数辆工程车加紧平整土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谢浩介绍,这片高标准农田计划5月初完工,目前已完成土地整理2700余亩。中江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1万亩,今年将新增8.4万亩,数量创历年之最。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最直接路径。
记者了解到,德阳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2万亩、占比73.6%,居全省首位。今年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7.4万亩,并补齐灌溉排水等短板,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用一片。
“以前田块碎,农机打个弯弯都搞不赢。现在连成一片,大家伙有了用武之地。”最让绵竹市种粮大户刘永华满意的是,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生产效率提升——之前两个人一天只能打药三四十亩,现在无人机飞一天,350亩都不在话下。
推进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的同时,德阳还抓细抓小,开展撂荒地整治。
“100亩撂荒地整治复耕后,去年产出1.5万斤大豆和5万斤玉米。”在德阳市旌阳区仙桥村,杨虎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杨廷虎尝到撂荒地整治“甜头”。2022年,德阳6.84万亩农户承包土地撂荒全部整治完成。
建好良田,更要护好良田。德阳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先后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查整治行动,确保良田姓“粮”、农田姓“农”。
谋“粮”技
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98%,变“会种地”成“慧种地”
和往年不同,广汉市种粮大户冷辑龙的麦田今年采用机械进行免耕播种。“免耕播种让小麦根系发达且扎得深,这是高产的保障。”
藏粮于技,德阳强化粮食生产科技赋能。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德阳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主推技术到位率分别达98%、95%以上。
同时,德阳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开展技术指导;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将更多高素质农民培养成科技种粮能手。2020年,广汉市黄达安等6名种粮大户,“尝鲜”职业农民制度改革,成为四川首批拥有副高职称的职业农民。
种粮有好手,更要有好种。3月初,德阳市罗江区团堆村,田野被油菜花染得金黄。这里是“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区和“种子芯谷”核心区。每年,罗江产出优质油菜种子可满足3000万亩油菜移栽用种需求。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江涛透露,力争到2025年,全市制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选育粮食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
德阳发挥在装备制造和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一方面,依托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开展丘陵地区新机具研发推广,提升全市农机化水平;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农田数字身份证,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
传感器埋进田里,监测土壤条件;电子屏竖在空中,显示风速光照……走进德阳市旌阳区桂花村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只见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这里已实现“耕种管收”全智慧化管理,变“会种地”为“慧种地”。
春分临近,山河渐暖,万物复苏。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种粮大户李杜忙着操控无人机为小麦喷洒农药。他身后不远处,矗立田间的一行大字格外显眼——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9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