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通讯员 石慧 张涛
为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跟踪问效工作,滨州市委编办聚焦编制资源配置效益,选取综合行政执法作为切入点,打造穿透式跟踪问效体系,以监督问效之“势”,助推编制资源赋能发展大局之“治”,实现跟踪问效工作“走在前、开新局、有成效”。
坚持“督”中有“查”,丰富“查”的内涵。构建指标模型。结合滨州实际和问效对象特点,创新设置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跟踪问效指标表,包括“编制配置效益、履职情况、满意度调查”等5项内容,执法质效、工作饱满度等17项评价指标,细化具体问效方式、标准,并优化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制定赋分权重。对评估指标标准量化赋分,分值重点向编制配置效益、履职情况等核心指标倾斜,采用加减分相结合的赋分方式,通过7个加分项、10个减分项的积分量化,更直观评估执法队伍职能发挥情况。探索量化标尺。梳理市县乡各执法领域近三年总案件数18700余件,从案件综述中随机抽查20%比例,研究建立数字模型,通过案件数、实有人数、专业水平等进行比对,演算出执法集中度、覆盖率以及专业匹配度,“全景式”分析执法队伍编制使用效益。
坚持“督”“查”合一,加大“督”的力度。厘清职责分工。印发《加强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工作的实施方案》《部门职责分工协调办法(实行)》,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厘清职责边界权限,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推动形成执法合力。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印发《滨州市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实施办法(试行)》,对选定的市县32支执法队伍的人均办案量、执法集中度、执法事项覆盖率等履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实现全面跟踪与精准问效相结合。聚焦堵点难点。通过主责主业年度考核、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渠道,以“督”问效,以“导”提质,将综合行政执法跟踪问效工作重心落脚在指导执法队伍高效履职、解决体制机制堵点难点上来,推动跟踪问效从“有形”到“有效”、从“体量”到“质量”的延展,实现全覆盖、全贯穿、全落实,探寻出一条综合行政执法跟踪问效工作发展新路径。
坚持融“查”于“督”,发挥“问”的功能。执法机构自查。重点围绕职能发挥情况,开展单位自评,并填写机构编制设置情况和职能发挥情况统计表。现场实地调研。通过查阅案件资料、座谈交流、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赴市直、滨城区、邹平市、无棣县开展执法队伍“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实现市县乡三级执法层级、执法队伍全覆盖,力求调研层面更广泛,搜集数据更真实,形成资料更客观。开展满意度调查。借助信访受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全科大网格等渠道,通过“正向”提供、“反向”采集、“第三方”搜集等方式收集群众满意度评价3103个,综合满意度为79%。将满意度评价结果及时向有关执法队伍反馈,以问题整改为导向,切实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坚持“督”“查”重“用”,夯实“用”的实效。优化执法队伍,体制更加完善。在市县级构建起“综合执法+专业执法”的“1+7”行政执法体系;全市92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有效破解“看得到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到”难题。明确执法主体,动能明显增强。通过明确职责边界、规范权力清单,强化赋能增效,进一步明晰行业管理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职能定位,有效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推诿扯皮问题。凝聚执法合力,效能明显提升。通过建立部门间综合执法协作会商制度,推动日常监管与行政处罚信息实施流转、实时抄报、实时监控、实时共享,实现综合执法工作从“单弦拉戏”到“器乐合奏”的转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