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八闽小聚”餐厅厨师长获好评
邱瑞荣:传承与创新的“新闽菜厨星”
邱瑞荣获评“新闽菜厨星”。
头水紫菜石榴包。
水煮佛跳墙。
在去年省商务厅举办的“2023年新闽菜系列评选颁奖大会”上,一道精巧的“头水紫菜石榴包”备受评委赞誉,获评“新闽菜名菜”。其创作者——“八闽小聚”餐厅的年轻厨师长邱瑞荣,也一举摘得“新闽菜厨星”的桂冠。
家学传承名师引领
邱瑞荣出生于莆田仙游的一个小镇,他的爷爷是当地知名的乡厨。从小耳濡目染,他对烹饪产生浓厚兴趣。2009年高中毕业后,他向爷爷表达了学厨的决心。爷爷认为他在烹饪上确实有天赋,不应局限于乡宴,于是引荐他拜莆田菜大师关玉标为师。对邱瑞荣来说,关玉标是他从厨之路遇到的第一位贵人。
关玉标是中国注册烹饪大师、莆田市烹饪行业协会会长,更是“妈祖筵席”非遗传承人。在关玉标的指导下,邱瑞荣五年磨一剑,练就了扎实的厨艺基本功。
“做厨师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关玉标老师向我传授了很多传统莆田菜的制作秘诀,也令我学会了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邱瑞荣说。
勇闯上海 再遇贵人
学有小成后,邱瑞荣于2014年怀揣梦想来到上海,在一家米其林一星闽菜餐厅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陈世杰。
从莆田到上海,从传统餐厅到米其林餐厅,前者学到的是基本功,后者学到的则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制作流程以及菜品创造力,邱瑞荣的学厨生涯因此丰富多彩。
陈世杰不仅传授他厨艺,更引导他研发菜品、建立后厨标准作业程序。邱瑞荣说,“陈世杰老师一直按主厨的标准训练我,他对我职业生涯的引导与规划让我受益终身”。
邱瑞荣深知,勤奋是成为好主厨的必由之路。他每天提前到岗,检查备菜和档口情况,确保心中有数。此外,他还坚持每月至少逛两次菜市场,关注行业动态,
不断积累和实践。
创新传承 双轮驱动
2020年,邱瑞荣正式成为“八闽小聚”的厨师长。这家在福州、厦门、武汉、深圳四城开店的新派闽菜餐厅,致力于研发福建各地菜肴,如闽东菜、闽南菜、客家菜、莆田菜等。
如何荟萃八闽餐桌精华,满足不同地域食客的需求,成为邱瑞荣关注的焦点。
“深圳店的客人对于闽菜的接受度比较高,武汉店的客人则希望菜的味道更重些。在外地开闽菜餐厅,很多菜肴也需要改进。可能很多福建人会觉得这样的闽菜不地道,但是餐厅的好评告诉我们,创新和传承同样重要。”邱瑞荣举例说,比如莆田炒米粉,在莆田当地,这道菜好的成品是必须带点锅巴的,但外地人会觉得这是炒焦的次品,与其让客人勉强接受,不如将这道菜的口感调整至适中,让外地客人也吃得开心;又如,两年前他参与开发菜品“水煮佛跳墙”,当时引来同行的抨击,但他觉得,水煮烹制的“佛跳墙”在外地更被食客接受,而也正因为“水煮佛跳墙”,引发了外地食客品尝正宗“佛跳墙”的兴趣。
在“2023年新闽菜系列评选”中受到好评的菜品“头水紫菜石榴包”,创意来自邱瑞荣的细致观察。他介绍,传统的头水紫菜是拌好放在小碟上桌,紫菜的调味汁很容易在下筷时滴在桌子上,这在比较正式的宴会场所会让人感觉有点不雅。“我想到用粤菜里菌菇包的做法来解决汁水滴落问题,再在主材中点缀鱼子以增加口味层次感。现在这道冷碟已经成为我们餐厅的招牌菜!”
都说好主厨是餐厅的灵魂,邱瑞荣希望他对闽菜的热情可以让“八闽小聚”的菜品呈现品质与精致的融合,在尊重传统烹饪技法与食材原味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让闽菜在全国甚至国际获得更高的接受度。(全文共1447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0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