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饮用水里有“微塑料”?
“多喝热水”是解决途径之一
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足量饮水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也能帮我们维持正常的身体活动和认知能力。日常饮用水的来源很广泛,自来水、瓶装水、桶装水都可以选择。然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引发担忧。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新的显光学成像技术,观测到瓶装水、桶装水中“纳米塑料(微塑料)”的存在,并发现每瓶1升装的瓶装水中,约含有24万个塑料微粒,包含90%的纳米塑料和10%的微塑料颗粒,且瓶装水在反复开关以及高温暴晒的条件下会使水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同时,并非只有瓶装水才会存在微塑料问题,自来水也难逃微塑料的污染。有研究对来自全球14个国家的159份自来水样本进行了分析,其中129份含有微塑料,检出比例高达81.1%。也就是说,无论是瓶装水还是自来水,在我们饮水的同时都会摄入一些微塑料。
微塑料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微塑料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近几年人们对微塑料的研究颇多。所谓微塑料就是尺寸特别小的塑料颗粒,长度为1μm 至5mm,甚至还存在纳米塑料,长度比微塑料更小,仅为<1μm。
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尺寸小,更容易在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游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生活中,我们和微塑料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含有它的东西相当广泛,只要是塑料材质的几乎就难免会有微塑料的存在。不仅如此,鱼类贝类这些海洋生物的体内也可能存在微塑料的污染,并会通过饮食会进入我们的体内。饮食是人类摄入微塑料的主要途径,据估算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也许很多人认为:微塑料属于异物,即便吃进身体也应该会从粪便中排出。但实际上,吃下去的微塑料的确会随着粪便排出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存在于身体的其他器官组织中。有研究发现,每10克人类粪便中平均有20个微塑料颗粒。近年来,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表明微塑料可能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造成影响。
怎么解决水中微塑料的问题
虽然饮水会可能摄入微塑料,但其实不用太担心,对于自来水,只要把水烧开后再喝就能最大化地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
2024年2月份,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把硬水烧开,再经过简单过滤,就可除去水中80%以上的微塑料。研究还发现,烧水的过程中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水中的微塑料去除率逐渐增加,水的硬度越高,对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效果越好。这是因为煮沸的过程让微塑料能够与水中的某些化合物容易被水垢包裹住沉淀在容器底部,从而起到了更好的去除效果。
根据全球水质的不同以及用水习惯的差异,研究者估算了六大洲67个地区成人和儿童通过饮用开水和自来水所致的微塑料摄入量。结果显示,相比于每天饮用自来水,饮用烧开后的水微塑料的摄入量比前者减少了2—5倍。
“多喝热水”是我国居民的传统养生方式,不仅喝得舒服,也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帮助人体减少微塑料的摄入,对健康更为有益。建议大家水烧开后多沉淀一段时间,不喝剩下的水底,使用过滤装置,比如自来水安装过滤器、用带过滤网的杯子等,尽可能避免摄入过多微塑料。
(来源:科普中国)
《中国食品报》(2024年04月08日07版)
(责编:罗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12: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