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31 15:5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自崛起后,除了跟各路诸侯争霸天下时的斗争,还一直在跟士族相抗争。

其一生在纵横八方,创立下曹魏基业的同时,跟士族的斗争,也一直贯穿始终。

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曹操出身于寒门庶族,即使他认了曹参为先祖,即使他的父亲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一职,可士族们却从不认为曹操是同类,是自己人。

在三国时期,混到一定地位后,一定会跟士族打交道,这是无可避免的,社会资源大部分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治理地方,乃至治理国家,都离不开他们。

因此,当曹操真正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方诸侯之后,就对上了士族。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成为兖州牧,随即就跟兖州名士边让起了严重冲突,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一怒之下,干掉了边让。

这直接导致了第二年(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时,后方陈宫、张邈等人的叛乱,杀士族,士族是一定会反弹的。

当时,老巢兖州丢失的曹操一度甚至想要去投靠士族代言人袁绍,是程昱及时劝阻了他,而程昱,是寒门庶族。

边让对曹操的挑衅,以及陈宫、张邈等人的背叛,让曹操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和士族一定不是能和谐共处的自己人。

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这也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跟袁绍进行决战时,朝廷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给袁绍写效忠信的原因。

当时,可谓是举朝都盼着袁绍能打赢“官渡之战”,在士族们心中,“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袁绍才是自己人。

可惜的是,自己人败给了外人,士族们注定还要跟继续跟曹操纠葛不清。

而曹操在战后得知情况后,也只能把信件全部烧掉,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这不是他大度,是他无法跟所有的士族对立。

从边让到陈宫,再到袁绍,陆续发生的事情,大概也奠定了曹操坚持“唯才是举”的用人风格,坚持从寒门庶族中提拔人才,来抗衡跟他不是一条心的士族。

曹操一路崛起,在杀孔融,逼死荀彧,杀杨修等士族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从寒门庶族中寻找人才。

为此,他一生共发出过三份“求贤令”。试图多找出几个如戏志才、郭嘉、贾诩、程昱、许褚、典韦这样的寒门庶族人才。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出第一份《求贤令》,公开提出“明扬仄陋(选拔有才但地位卑贱的人),唯才是举”的口号: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再发《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以苏秦、陈平等古人为例求贤:

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已经62岁的曹操还在坚持求贤,发出了《举贤勿拘品行令》。

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在最后这份求贤诏令中,甚至都提出了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也希望有人勇于举荐,他也敢用。

这样的语气和号召,跟士族们倡导的主流社会伦理,完全是背道而驰。

要知道,东汉时,最著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举孝廉”,包括曹操自己都是因“举孝廉”而走进官场,《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公开提出“不仁不孝”之人都用,这大概是曹操对一直反对他的士族发出的最强力的反击,不过,这也是曹操最后的呐喊了。

在第三份求贤诏令发出的两年多之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就去世了。

曹操去世后没多久,他坚持的选人、用人理念就被打破了。

原因是,其继任人曹丕想要代汉称帝,为获得士族的支持,在人才选拔的方式上,跟士族做了妥协跟交换。

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即同意了陈群提出和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以此作为曹魏选人、用人的官方标准。

《九品中正制》是完全为士族中人走进官场量身定制的一套标准,按照家世、门第的大小选官、授官。

在这个制度下,寒门庶族基本无出头之日,仅家世这一条硬性标准,就把他们全挡在门外,即使能出头,也只能是依附于士族、豪门之下。

如曹魏后期涌现出来的邓艾、石苞等寒门人才,就全是司马懿举荐和提拔的,他们也只能为司马氏效力,而非曹魏皇权。

《九品中正制》不但颠覆了曹操一生坚持的用人理念,也打碎了曹魏皇权跟士族之间的权力、力量平衡。

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在早前曹操时期提拔起来的寒门庶族人才都陆续去世后,曹魏皇权没有了人才补充,仅凭曹氏、夏侯氏产出的贫瘠的人才,根本无法抗衡士族。

最终,士族得以崛起,曹魏皇权衰落,司马氏能代魏建晋,其根本也来自于《九品中正制》,司马氏是士族,是士族、豪门的自己人。

曹操生前没有被士族压倒,坚持跟他们抗争,曹丕接位后,抛弃了曹操一直坚持的扶持寒门庶族抗衡士族的路线图,虽得到了一时的辉煌,却葬送了曹魏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31 19: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曹操的用人之道:唯才是举
...和率先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二、曹操不喜门阀力求改革,曹丕妥协的产物九品中正制虽说曹操思想开明,但他依旧无法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在门阀豪族崛起的魏晋时期,曹操倘若不借助世家力量
2023-09-19 20:15:00
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在他生前还能尽量保持存在,等到他死后,却被继任者曹丕废掉一半,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当然,本文所要讲述的被曹丕废掉的人和,主要集中在社会上层。 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只
2023-06-11 16:43:00
...皇朝。未费一兵一卒夺了曹操征战一生的江山自曹操去世曹丕建立魏国之后,皇帝都比较短命。曹丕在位七年,魏明帝曹叡在位九年,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遗诏由八岁的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
2023-09-01 17:22:00
魏晋时期皇、士之争,造成了“上品无寒门”的现象
...又称九品官人法,在魏武帝曹操在位时展露头角,魏文帝曹丕继位时正式成立。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州郡中的官员的选拔,来选举出有贤能,有地位,有名望,和擅辩别人才的官员来担任\"
2023-04-25 11:07:00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期人才选拔策略的正确性,给曹魏积累了大量人才。四、曹丕为了个人利益,再次向士族集团妥协。曹操可以顺利实行唯才是举,那是因为他在曹魏有绝对的权威性。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比皇帝的
2023-04-18 11:47:00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头论足(如许劭月旦评),曹操年轻时就被许劭不待见,曹丕称帝后,撰文也曾批评许劭。 所以,曹操考虑的是:如果评点士人是依靠这些垄断舆论的人来做,甚至是听信谣传,岂不是让底层(
2023-01-26 18:07:00
官渡之战:曹操崛起与袁绍败亡
...大业就早早去世了,死之前连个龙袍都不敢穿出来。到了曹丕这里,一切都变了,因为曹丕的出身不一样了,曹操草莽创业,自然是以身份卑微被人提起,而曹丕呢,他身为曹操的儿子,自打记事儿
2023-11-15 07:25:00
曹操用人之谜,探究三国人才选拔之谜
...将。欲遣救仁。植醉而不能受命,遂悔而罢之。倘若不是曹丕玩手段灌麻了帝位竞争者,估计这事该怎么收都不好说。你想象一下那画面,关羽对曹植,也不用考虑江陵问题了吧?这便是曹操的用人
2023-10-04 17:54:00
诸葛亮害死孟达逼走李严,成了曹操的继承人
...感觉,似乎有分裂的打算。正好被诸葛亮抓住一个机会,曹丕死后,孟达感到自己有危机感,因为叛徒这种职业,通常做得都不安心,曹丕在的时候还很受赏识,曹丕意思他在曹魏本来就人缘不好。
2023-02-04 18: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