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事纯属老酒换新瓶。听其言,观其行。为政者嘴巴说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落实了没有。这就好比陈寿的石锤评价:“及(诸葛)亮卒,如其所言。”那么,曹丞相也能如其所言吗?其实,史书摆在书店里不是买不到。
实在是懒得翻,多版《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也能帮大家把相关问题厘清楚:196——219年,东汉集团寒族官吏占比56.5%。220——239年曹魏集团同类占比36.8%。到了240——264年:则直线跌落至15.3%。
其中士族的含义:三世(父、祖、曾祖)中二世任刺史、太守(省部级)。寒族(平民)定义:父祖辈皆未任大小官吏者。如果说专家著书为个人意见,那么网上查阅古书源件亦不算难,不妨亲手统计一下,看与别人的结论有多大出入。
如此,到底是谁在装模作样地搞宣传,也就不言自明了。即使是追溯回曹操时期,寒门占比也未见得有什么不同。倒是蜀汉集团不忘初心、把群众路线保持了很久。在黄皓当政前的220年——245年:蜀国寒族官吏占比一直稳居66.2%!打脸不?
纵观魏、吴两国,随着时间的流逝,“白身”在官僚体系中都呈现出不可逆转的下降之势。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一点,估计能闪瞎如今一撮鼓吹“不择手段、不拘一格”宣王粉的眼。譬如290——316年之西晋,寒族官员比例可低至12.2%!
看见没,你大晋国常态保持85%以上的士族结构,没有你大晋王王羲之能生下来就是大官候选人吗?你能看见兰亭序吗?没有大晋,就没有天下第一行书,真是有德啊!问题是,行书能拿来对抗“五少玩华”吗?
当然了,士族走上前台是不可阻的历史大潮。经纬天地如诸葛亮,也只能撑住黑夜来临前的一抹残阳。当英杰远去、礼制损抑,尚不能护住大汉这支残脉。该来的终究要来。历史大势如此,又岂是你曹操发几篇《孟德选篇》能力挽狂澜的?笑话。
如今写手张口“唯才”,闭口“不羁”。岂不闻奸雄最是看重背景之分?《三国志毛玠传》:时太祖为司空,与崔琰并典举。时有盛名而不由本者,终莫能进。由是天下之士无不以廉自励。太祖叹:用人至斯,使天下自治,吾复何为哉?
哪里在唯才,分明是在“唯德”嘛。试想,倘若真有“盗嫂为金”之徒,可能过得了崔、毛2人的关吗?幸存者差异,觉得认识几个“污行之徒”如郭嘉、戏志才的,就能编一坨“之思考”的论文,烦请先搞清楚特例与惯例的区别。
捎带,这2位被任用时,所谓的《求贤三令》连腹稿都未打下。翻遍古籍,你又能找出《三令》石锤过哪位贤达大能?说是蜀国不治史,你曹魏典籍堪称同时代详尽之翘楚,又记了哪位求职者的名字,岂不奇了怪哉?
来看看才子在曹门下是个什么遭遇吧?譬如:都说九品中正法与“唯才是举”矛盾。可此法起源于曹操“军政”。原本是“军中以立九品,盖以优劣论人才。”两者一脉相承。可惜卓越如五子,终其一生也未及“夏侯诸曹”的尾灯。
即使被曹操羞辱为“白地将军”(求经不懂夏侯渊),一起被大耳叹息“当得其魁,用此何为?”(杀个夏侯渊算什么,没弄死张郃)。人家就能凭借自己的亲戚身份当大统帅。勇如张辽破十万又怎样,不照样在“无功将军”夏侯惇手下乖乖听调吗?
唯才是举?你在唬谁?再对比姜维投降后,从区区一个中郎拔越为阁下级别(奉义将军),再在2年内晋位为征西将军,终拜大将军。这样的提拔力度终其曹魏一国,也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反在蜀汉是日常之举。
说起来真伤心,即使是孙权尚能越级提拔吕蒙,到了老曹这儿却一例木油。可曾料到,如今的风向反成了诸葛亮嫉贤妒能,孙权向士族投降,曹老板居然成了不拘一格的典范,真是人生苦短,重在性感,干好不如捧好啊!
即使是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的千钧一发之际,夏侯渊、曹仁等辈把事情搞砸到什么地步,曹老板的第一反应也是:派曹植去解襄樊之围。《武帝纪》:二十四年,太祖以植为中郎将。欲遣救仁。植醉而不能受命,遂悔而罢之。
倘若不是曹丕玩手段灌麻了帝位竞争者,估计这事该怎么收都不好说。你想象一下那画面,关羽对曹植,也不用考虑江陵问题了吧?这便是曹操的用人。也难怪铁粉如李世民亦叹道:“当个将军绰绰有余,平定天下还差点火候”了!
再来了解一下“求贤三令”的历史背景吧。建安十九年:耕籍田,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建安二十二年:设天子旌旗,驾六马,设五时副车。很清楚,所谓的“求贤令”,与篡汉立魏之步奏完全同步。
随着改庭换户的步伐愈加紧迫。这“求贤若渴”的调门就得吼着越高。此外,同时代亦颁布的《典狱令》为何就没听人吹呢:夫刑,百姓之命也。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型。说白了,也就一“求狱令”也。一来,从十五年到二十二年。
提拔一批德行卑劣之人,为求贤不计尊卑造一波弹幕。二来,既然要考虑代汉大业,就得用危机态势的集权之法,把部队的控制权稳住。再像以前那样“唯贤唯德”,估计是行不通了。再者,有才无德之人往往身份低微。无根无基,容易把控。
自然唯权贵者是瞻。后代如周朝武氏举寒微,近代如张贼拔文盲当干部,无非是大搞愚民政策,让底层盲目效忠自己。所仿效者不过曹孟德耳。综上,曹操求贤是变态,乃非常态。欲用人时公文盖章以昭天下。
到了大局已定,尘埃渐落,自然是就地消化,逐步淘汰罢了。只可惜天不假寿,大权旁落之事只能交给曹丕来办。说白了,像曹操这样的人,根本就意识不到与士族对抗的层面。再往上扒拉,身世显赫如沛国曹氏者,从来都是利益集团的一分子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