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年过完了,剩菜剩饭怎么处理才安全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02 15: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年过完了,剩菜剩饭怎么处理才安全

过个春节,除了收获“每逢佳节胖三斤”的体重,是不是还有满冰箱的剩菜?长辈们不想浪费东西,于是剩菜热了一顿又一顿。问题来了,这些剩菜真的健康吗?吃隔夜菜会不会有什么危害?剩菜剩饭该如何保存呢?

吃剩饭剩菜会致癌吗

常听人说,隔夜菜中有亚硝酸盐,能致癌,这是真的吗?

其实,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在胃酸环境下,可与胃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类反应,生成具有致畸性、致癌性的亚硝胺,属于“一类致癌物”。

植物性食品中本身就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绿叶蔬菜的硝酸盐含量比较高,买来的蔬菜如果储存过久,亚硝酸盐也会升高,一般如果冰箱冷藏的话,3-5天后,亚硝酸盐会达到峰值,所以对于绿叶蔬菜还是少量多次购买,尽量吃新鲜的为好。

隔夜菜最大的健康风险就来自亚硝酸盐。食物在高温烹调过程中,本身硝酸还原酶活性已经丧失,但是加热后的食物更利于细菌的生长,如果在室温长期放置的话,细菌中的硝酸还原酶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高,因而造成健康风险。

浙江省宁波市质检院曾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蔬菜、肉类、蛋类等32种原材料,烹制了30多种家常菜,然后在室温(25℃)和冷藏(4℃)条件下放置,观察不同时间后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的变化。

叶菜类

实验发现,室温放置12小时后,叶菜类的亚硝酸盐含量就明显上升,有的超过了《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腌渍蔬菜中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20毫克/公斤的上限量,放置24小时后,甚至部分达到了100毫克/公斤以上。

而冷藏24小时后,所有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还在安全值内。不过,蔬菜中的维生素经反复加热,大部分都会失去活性,营养价值大大下降,因此大家还是养成吃多少做多少的好习惯,尽量吃新鲜的食物,就算冷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

鱼、肉、豆制品

它们本身的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有些加工的肉类熟食会用少量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来发色和抑菌。所以,家常烹饪的肉菜隔夜一般不会有亚硝酸盐升高的风险。

但是,鱼、肉和豆制品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放置在室温就是一个天然的培养基,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包括很多有害菌,如果食用了很容易引发肠胃炎、食物中毒。

米饭、面食等富含淀粉类食品

剩米饭即使放在冰箱中也会产生霉菌,最多在冰箱里放一天,超过两天的剩米饭就不要再食用了。

此外,新做出的米饭淀粉会糊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但冷却后,米饭中的淀粉会老化,即使重新加热,也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吃了这种米饭,很难水解和消化,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差的老人、孩子以及患有胃肠疾病的人,长期吃剩饭可能引起胃病。

剩菜的食物种类不同,其亚硝酸盐含量也不尽相同,比如蔬菜大于肉类。肉类食品长期放置的食品安全风险是来自于有害微生物,致癌风险很低。而冷藏一夜存放的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是大大低于加工食品的国家标准。

因此隔夜菜如果保存得当,其实是可以食用的,简单粗暴地说隔夜菜致癌是危言耸听。

值得注意的是,隔夜菜其实并不单指放了一夜的菜,如果放置时间超过8-10个小时,就可以算是“隔夜”了。

另外,癌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并不是吃一两次剩菜就一定会患上,肯定是跟“次数”及“食用量”有关,任何毒物的致癌、致畸都必须考虑“中毒剂量”。

如何处理剩菜剩饭

既然隔夜菜保存得当可以食用,那么该如何妥善保存剩菜剩饭呢?

绿叶菜

反复加热后维生素损失严重,隔夜后容易生成亚硝酸盐。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藏,存放别超过24小时。

根茎类蔬菜

反复加热后维生素损失明显,硝酸盐含量较绿叶类低,隔夜后口感尚可。

处理建议: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藏,可以保存1-2天。

肉类、蛋类

再次烹饪对营养影响较小,但其中蛋白质丰富利于细菌繁殖。

处理建议:可以适当保存,需尽快分装冷藏,超过24小时需冷冻。熟食需要重新蒸热。

海鲜等水产品

反复加热后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受损,隔夜后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损伤肝、肾功能。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冻。

豆制品

重新加热后蛋白质等不太容易流失,但煮好的豆制品容易变质。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买回来后尽快冷藏保存。

菌菇类

反复加热后营养损失不大,隔夜后口感尚可。

处理建议: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藏,可以保存1-2天。

汤类

剩汤长时间存放在铝锅、铁锅内会生成有害物质。

处理建议:可少放盐等调味料,用瓦锅或保鲜盒冷藏。

凉菜

隔夜后生成有害物较多,且不适合加热处理。

处理建议:无论荤素,尽量当餐吃完。

除此之外,剩饭菜如何在冰箱里存放也有讲究。隔夜菜再加工时,又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来看看下面这些小技巧。

冰箱食物保存建议

无论何种食物,在室温下放得越久,微生物就繁殖得越多,越不安全。尽量把剩菜趁热放入冰箱。

冰箱内东西不宜太满,菜不宜太大份,尽量用轻薄、导热快的保鲜盒,可以加快降温速度。

注意贮存温度

冷藏室温度应设在0℃-6℃之间,有利于减缓某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降低食物中有害细菌过度生长或产生毒素的可能性。

分开储存

分开存放可以避免细菌交叉污染,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或者把碗盘包裹上一层保鲜膜。

从冰箱里拿出剩饭剩菜,食用前要先看和闻,判断无异常后彻底加热再食用。特别是如果在夏秋季,如果食物色泽改变、有霉斑、发黏,或酸、臭等异味,说明已变质,不可再食用。

剩菜吃之前一定要高温回锅,把菜整体加热到100℃,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微波炉加热需要翻一翻多热几分钟。吃多少热多少,避免反复加热。

如何避免剩菜剩饭

虽然偶尔吃一两顿剩饭剩菜没问题,但剩饭剩菜终究不如新鲜饭菜好。而且冰箱储存只能延缓变质时间,细菌和有害物质仍会慢慢滋长。冷藏的剩菜剩饭都要在1-2天吃完。

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可以避免剩菜剩饭呢?

1.尽量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现吃现买。

2.吃不完的菜提前洗净用保鲜膜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

3.肉类、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前,最好先切成小块分装,吃多少取多少,避免反复冻融,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

4.对于做好的饭菜,如果提前意识到吃不完,可以在没有吃之前先分装冷藏,减少细菌的污染。

此外,还需要提醒大家,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幼儿、老人、孕产妇以及患慢性病、癌症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

若食用剩饭剩菜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时,应尽快就近就医。

(综合央视财经、《中国食品安全报》、《生命时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多菜吃不完。于是初一、初二、初三……都避免不了解决剩菜。那么,怎么保存剩菜既不浪费又能保证食品安全呢?虽然正常情况下,合理储存的剩菜都是可以放心吃的,但相比于烹调过的热菜来说
2023-02-01 01:07:00
剩菜最大的危害不是致癌,而是食物中毒!赶紧看看
...却留下了不少未被吃完的美味佳肴。为了避免浪费,这些剩菜被小心翼翼地收入冰箱,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供应美味。但是,这一节约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我们常常忽视却极其严重的健康隐
2024-04-06 11:45:00
年夜饭吃不完 剩饭菜咋处理
...会有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剩下的年夜饭呢?吃剩饭剩菜会致癌吗大家所担心的“隔夜食物产生的亚硝酸盐致癌”的问题,其实与食物的种类、储存方式有关。如蔬菜中含有的硝酸盐,在细菌的
2024-02-05 04:24:00
...朋好友难得欢聚一堂大家都会准备很多美食难免会有很多剩菜剩饭那么,什么样的剩菜不能留过夜?怎么保存剩菜剩饭更安全呢?如何充分加热剩饭剩菜?如何判断剩菜剩饭不能再吃了?今天就来全
2023-01-28 08:03:00
这几种剩菜不宜二次加热食用
生活中难免出现的剩菜剩饭,倒掉吧,太可惜;想热一热再吃,又怕“致癌”“中毒”……隔夜菜到底还能不能吃?究竟哪些食物不能二次加热?又该如何科学地处理隔夜菜?隔夜菜含有亚硝酸盐有毒性
2023-09-20 11:36:00
米饭二次加热会致癌?医生:真正不能二次加热的,是这5种食物
...开始怀疑起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毕竟,她和家人经常吃剩菜剩饭,难道真的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患癌的风险?中国家庭吃剩菜剩饭的习惯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是一
2024-05-26 21:41:00
剩菜存放有“秘诀”!既不浪费又能吃得健康,赶紧收藏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爱心的晚餐后,桌上留下了丰盛的剩菜。张奶奶,一位精明的家庭主妇,习惯性地将这些剩菜小心翼翼地收入冰箱,计划第二天继续享用。然而,第二天的晚餐后,张奶奶感到不适,
2024-02-27 13:43:00
过年剩的“隔夜菜”,到底还能不能吃?真的会致癌吗?快告诉爸妈
...在熙熙攘攘的老街市场,小李和她爸又因为年夜饭桌上的剩菜争执起来。李大爷坚持要把剩菜热一热当第二天的午餐,认为这样做既经济又节省时间。小李却坚决反对,她担心这些“隔夜菜”吃了对
2024-02-19 10:30:00
牛奶不能加热?医生:这几种食物加热后再吃,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剩下的食物很常见。很多人为了避免浪费,选择将这些剩菜剩饭加热后再次食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食物都适合重复加热。实际上,某些食物在再次加热后,可能会产生对健康不利的
2024-03-01 13:4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