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军撤退后,黎笋亲临柑塘,目睹废墟泣不成声:10年才能恢复元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16 19: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黎笋原名黎文润,1907年出生于越南广治省兆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当了一名铁路工人并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黎笋先后两次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一共坐了十年牢。这十年牢狱之灾,使他成功塑造了一个“革命斗士”的人设。之后黎笋的地位逐步上升,成为仅次于胡志明的第二号人物。

我军撤退后,黎笋亲临柑塘,目睹废墟泣不成声:10年才能恢复元气

胡志明病逝后,黎笋成为越共最高领导人,并在我国的大力支援下打赢了抗美斗争。后来我国和苏联的关系恶化,黎笋投靠了苏联,并疯狂向我国挑衅,做出了许多令人忍无可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定对越自卫反击。1979年2月17日,反击战正式打响。在杨得志的指挥下,西线部队迅速攻占了老街,并向柑塘进逼。

我军撤退后,黎笋亲临柑塘,目睹废墟泣不成声:10年才能恢复元气

2月20日晚上十点左右,我侦听部门发现了一条重要情报:先是越军第二军区司令武立中将亲自听取345师梅师长汇报老街战况和下一步作战方案;随后黎笋亲自给345师师长下令“不惜代价,死守柑塘”。这条重要情报层层上报后到了北京,邓公随即下令“必须拿下这个柑塘,看看里面有啥子名堂!”2月23日凌晨7点,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昆明军区炮4师和13军、14军共五百多门火炮一起喷出红红的火舌,向柑塘敌军进行火力急袭。

我军撤退后,黎笋亲临柑塘,目睹废墟泣不成声:10年才能恢复元气

这次火力急袭一共持续了25分钟,4000多发大口径炮弹重重砸在了敌人的防御工事和堡垒上,瞬间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抬眼望去,柑塘上空到处都是硝烟,其中夹杂着敌人的残肢。炮火刚一延伸,13军第37师和第38师就从左右两翼向柑塘守敌发起了钳形攻势。同时14军第40和第41师也沿公路向朗洋、郭参、铺楼方向突击,从东面对13军攻击部队进行策应。

我军撤退后,黎笋亲临柑塘,目睹废墟泣不成声:10年才能恢复元气

在我军两个师的猛攻下,守卫柑塘的敌第345师支持不住,师长梅荣兰不停向武立呼救。为了保住柑塘,武立派316A师紧急驰援。该师号称“百战百胜”,是越军的头号王牌。13军把预备队第39师派了出去,双方在代乃地区爆发了激战,敌人先后组织了30多次冲锋,都被39师打退,无法前进一步。经过一天激战,我37和38师扫清了柑塘外围所有的越军阵地,进逼市区。

我军撤退后,黎笋亲临柑塘,目睹废墟泣不成声:10年才能恢复元气

24日晨7时30分,我河口各炮群再次同时开火,又进行了20分钟的火力急袭。随后37师和38师对柑塘敌军发起了总攻,敌人在顽抗了一天之后全面崩溃。345师师长梅荣兰丢下残部只身逃脱,战后他被越军事法庭审判,345师也因为惨败被撤销了番号。25日中午一点左右,13军扫清了残敌,胜利攻占了越西北重镇柑塘。

我军撤退后,黎笋亲临柑塘,目睹废墟泣不成声:10年才能恢复元气

进入柑塘后,我军发现这里有许多工厂,其中包括了一座当时亚洲最大的磷矿。该磷矿是越南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在其财政收入中了占了很大的比重。正因为如此,黎笋才下达了“务必死守柑塘”的命令。后来我军撤退时,为了重创敌人支持战争的经济基础,将柑塘所有的厂矿彻底摧毁。战后黎笋亲临柑塘,面对满目疮痍,伤心落泪。之后越方用了整整十年,才使这座磷矿恢复了正常生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6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兵王师长5个小时收复者阴山,邓小平:要重点培养!后来如何?
...军虽辍学,但心中还有着一个“参军梦”——他希望加入我军,成为人民军队的一份子。这个梦想在不久之后迎来了实现的机会,1958年,18岁的廖将军在家乡应征入伍,入伍之后,廖将军可
2025-01-12 11:31:00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边贵祥为什么被任命为163师师长?
...雨中走过来的。不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也是我军的一面精神旗帜。任命边贵祥为团长,也是因为他治兵打仗的能力非常出色。边贵祥也确实不负众望,他接手430团后,不管是训练、
2023-08-07 19:09:00
对越反击战:我军撤军后,越南领导人视察谅山,对着废墟说不出话
...平了,越南黎笋视察谅山,对着废墟半天说不出话。背景胡志明在法国打工时期就认识了周总理,后来和国内的领导人也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份关系的存在在,之后,中国明明本身就不富
2025-01-22 11:57:00
越南女特工潜入部队,不好脱衣检查,张万年:摸手掌,看脚板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分辨敌人的渗透,我军采取多种辨别敌我的方法,其中一种就是脱裤子检验,敌军似乎也没有想到,仅这么一个小细节,就让越军特工暴露于无形,从而束手就
2023-10-24 15:31:00
陈赓58岁英年早逝,援越回国即卧床不起,不料越南恩将仇报
...利。陈赓自然指挥不动越军,只能向北京的上级和越南的胡志明提出建议,此战决不可动摇。 试问,逃跑的敌人不打,还有什么值得打?只要能不怕辛苦,展开运动追歼战,敌人两个兵团根本就
2025-04-24 23:58:00
对越还击50军219人被俘,3名副军遭处分,和撤编有多大关联?
...,也没有太大的困难。偏偏50军150师的1个团遇到了麻烦。我军当时已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为何448团会在撤退中溃败?448团有5个连溃散
2023-08-22 14:42:00
对越战争中,解放军战士对俘虏都做了什么?让越军战俘都连连称谢
...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俘获了两千多名越军。那么我军究竟是如何对待这些俘虏呢?其中解放军做了这件事,敌军连忙道谢。众所周知,在此战之前,我国还曾助他们打了胜战,他们此举可谓
2025-02-02 20:20:00
中建岛:见证我军击败越军,俘虏3船24人!如今已建起飞机跑道
...员气势汹汹地向我中建岛而来。而越南方面的举动很快被我军守岛部队发现,随即我军守岛部队很快在指挥员陈伟文的指挥下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当年的陈伟文 面对越南方面的美制登陆艇,当
2025-03-24 12:34:00
老山松毛岭战役中,119团的兵力如何配置?
...有来无回。低估了越军的意志力老山松毛岭大战爆发前,我军就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了越军的大致意图,为了粉碎越军的阴谋,云南前线指挥部在6月末就制定出了详细到连一级的防御作战计划。11
2023-08-19 15: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