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20:11:00 来源:精彩生活

曾经有人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问若是回到唐宋时期与一位文人共度一生,你会选择跟随哪位文人?而在众多的答案之中,点赞最多的一条为跟随苏轼。

其实,作为中国文化至盛的朝代唐宋时期大家辈出,如李白、杜甫、辛弃疾等文坛巨擘不胜枚举,但为何苏轼会脱颖而出呢?原因并不难解释,如果说李白的潇洒飘逸像是谪仙一样令人不得不仰视,那么苏轼的豁达心胸则就是人间真实,才是我们可追可求的。

仕宦四十载,却有近三十年是在被贬谪的途中度过的,倘若是一般人怕早已是心如死灰,郁结于胸了,但在苏轼的诗中你却更能读到的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是“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豁达。

而即便是面对好友离别时,苏轼也依然保留着这种豁达的心胸。这一点在他写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苏轼的被贬之路

苏轼的起点并不特别高,苏氏虽然出自初唐名臣苏味道之后,但及至苏轼父亲苏洵时却颇有几分走向颓势的味道。

适时,他的父亲苏洵每天不务正业不好好工作,也不好好养家,史称“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而直至苏洵之母去世,苏洵才年二十五而读书。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凭借聪慧以及刻苦研读,苏氏一门也才扭转颓势。在父亲苏洵的以身作则、谆谆教诲之下,苏轼与其弟苏辙的学问也得以长进。后来,嘉佑二年父子三人进京之时,苏轼、苏辙兄弟更是创下了兄弟同榜及第的佳话。

彼时的苏轼也不过21岁,但是等待苏轼的为官之路却是荆棘密布。回家守孝、被贬谪几乎成了全部……

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若是官员的父母苏轼必须回家守孝,一般来说是三年时间。很不巧的是苏轼先是因为母亲去世归家,而后父亲去世再次从官场中回到了家乡。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等到苏轼终于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最赏识他的皇帝却去世了。在接下来的党争之中,苏轼因为性格耿直被赶出京城,一路被贬。宋朝的官员等级与工资挂钩,官越做越小,苏轼的生活也就越来越艰难。

在中国古代,文人讲求“学而优则仕”,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面对这样的窘境,倘若是内心不够强大的文人,怕不早是挂印而去了。可苏轼却不然,就因为他豁达的性格。

他能为了能满足口腹之欲,不断研发新菜式;他能为了一地美景,毫不吝惜笔墨,赋诗一首;他能为了百姓,造堤修水利。

他是人,亦是文人典范。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而面对无休止的贬谪,在走过了十几个州县后,苏轼有的也不是颓废,而是更加强大。苏轼的这种豁达更是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一词中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为友人送别而作的词

钱穆父是苏轼的好朋友,当苏轼在杭州治理水患时,钱穆父正好经过杭州。想起与友人已经三年没见,钱穆父特意来到杭州与苏轼相聚。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同样是描述离别的诗句,苏轼的文风明显不同于其他人。大多数文人墨客都会沉浸在离别的氛围中难以自拔,苏轼表现的却更多是理解、淡然。

词的第一句是“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自从上次一别已经三年,这三年间你已经走过了许多地方。

“三改火”指的就是三年时间,因为古代不同的取暖时间会用到不同的燃料,三次改火就证明已经三年过去。“踏进红尘”说的是钱穆父的官职一再变动。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此时二人都因为被贬官而奔波,三年后的相见二人情感依旧没有改变,所以才会“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主要是苏轼在夸赞钱穆父,不论怎么样的困难都没有动摇他的内心,依旧守护着自己的行为底线。

前一句还在夸赞钱穆父,后一句就从见面时的欣喜转化为淡淡的悲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刚刚见面钱穆父就要在夜间上路,一人一船在微弱的月光下航行,天空中的云都只有点点光芒。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这种凄凉的已经足以见苏轼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即将到来离别的悲伤。但这种悲伤却很快便烟消云散,苏轼对友人表示,在这场歌舞晚会中,我们尽管喝酒作乐,不要去想难受的事情。

词的最后苏轼告诉钱穆父,人生就像是旅店,你我每个人都是游人。而这两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可谓是词的点睛之句,一改送别诗词的离愁别绪,惊艳千年,为无数后人传颂。

苏轼的豁达人生

苏轼的豁达并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纯粹为了安慰友人。在苏轼称赞友人坚守自我的同时,苏轼自己也守住了自己的本心。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了解苏轼生平的人都知道,苏轼在在两党之争中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每次上奏都是因为得势一党大肆打压政敌,这才引起苏轼不满。不过不站队任何一党,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党派都得罪了。这才造成了苏轼最后几乎被所有人排挤,一生都在贬官的路途之中。

苏轼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贬官吗?他当然知道,但他不想屈服,他想将自己的傲骨保留下来。所以在被贬之后苏轼依旧我行我素。

对官员们来说,苏轼这样的人极不讨喜,可对百姓来说,苏轼确实一位难得的好官。每到一地任职,苏轼都会被当地百姓爱戴,离开后百姓夹道送别更是常事。

苏轼作为一任父母官确实尽心尽力,有水患就治理水患,百姓缺少食物就带头吃刚刚发现的食品,比如说猪肉。百姓患病苏轼亲自抄录药房教会百姓,以此减少患病率。

苏轼一首旷达之词,百读不厌,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总之只要百姓需要,苏轼就会努力去做。所以虽然没有身居高位,苏轼却成为了最接地气、最务实的官员。

总结:

就像苏轼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的旅行者,没有必要对一件事情太过大喜大悲。或许苏轼一生乐观,也是因为他看透了人生的奥秘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23: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水调歌头》写的亲情还是爱情
...人翱翔于九天,无拘无束,放映到了词里,表现出来一种旷达。“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醉了,不能眠,只能辗转在朱阁之间,在窗户之下穿梭,没有想要睡意,很平常的词句。不过对于
2024-02-11 06:08:00
为何说苏轼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途径杭州,苏东坡为他摆酒饯行。酒过三巡,苏东坡写下一首《临江仙》赠与穆父《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
2024-06-28 10:50:00
乌台诗案苏轼贬居黄州,写下一首孤独的词
...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那四年里。苏轼虽然凭借着他的乐观旷达,带领全家渡过了生活上的难关,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对于43岁的苏轼来
2023-09-30 15:36:00
爱上潍坊之文化篇⑦|苏东坡与潍坊的千年情缘
...观不救亦何心”的为民请命,还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都深深影响着一代代潍坊人,也造就了如今烟火温情与豁达包容共存的城市气质。苏轼刚到任时,恰值旱魃为虐,颗粒无收,无数
2024-09-13 19:11:00
志在兼济天下,心怀诗与远方,在纪录片《定风波》遇见苏轼
...荒和瘟疫的地方父母官;是一生颠沛流离但又宠辱不惊、旷达自若的超级乐天派;是炮制了流传千年的美食东坡肉的吃货......7月31日,五集纪录片《定风波》于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
2023-08-01 08:33:00
苏轼的贬谪人生:磨砺与豁达之旅
...的,生活的痛苦击败不了他,仕途的不如意也将他越磨越旷达。那么苏轼宦海起伏的一生到底有哪些深刻的事件给予他磨砺与豁达呢?他的思想从来便是如此达观乐天吗?我们普通人又从中能寻找到
2024-05-13 07:35:00
...未酬的忧愤,也表现了关注历史、不甘沉沦的人生态度与旷达胸怀。全词写景咏史,借古伤己,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全词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2023-07-24 21:32:00
读《赤壁赋》,看苏轼怎样安然渡过大起大落的后半生(203)
...想感情,从而超脱了人事烦恼,成为一位宠辱不惊的胸襟旷达的豪迈者。元丰7年(1084年),神宗去世,哲宗8岁继位,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高滔滔(1032一1093年),英
2023-12-16 11:06:00
苏轼出于对佳人的赞美和对爱情的羡慕,写下一首词流传千古
...巩被贬得愧疚和关心。苏轼所写的关于王巩的诗词中,有一首尤为独特,那就是《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原来,王巩家中一直豢养着几位年轻貌美的歌女。乌台诗案以后,他遭到贬谪
2023-05-11 14: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