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才19岁,为什么是我呢?”
今年才上大一的小明已确诊为1型糖尿病,原本应该无忧无虑,潇洒自在的人生,却需要一辈子与胰岛素为伴。
一说起这个,他就后悔万分,不应该觉得年轻就放肆不已,大吃大喝,各种饮料每天喝不停。
近年来,大家也从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中看到,糖尿病开始大众化,因此控糖戒糖的概念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线。
如果单说“糖”,它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叫法,例如食物里面的淀粉糖,水果里面的果糖,牛奶里面的乳糖,零食饮料里面的白砂糖等等都属于糖。
一、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对糖那么偏爱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甜味会让我们开心。
很多研究也表明,糖会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并且让人大脑深处的某些神经元产生多种令人兴奋的激素。
当人体摄入糖后,血糖含量会增高,胰岛素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葡萄糖、果糖等,是我们身体正常运作所需要的物质能量。
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食物中都含有糖,如米面等主食,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而淀粉是一种多糖,是我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并且不能戒!通常来说,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越多,越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就是身体需要糖,所以我们才会对糖那么偏爱!
二、那为什么需要控糖呢?
我们血液中葡萄糖的代谢途径总共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合成糖等必须物质;一类是合成糖原用于肌肉和大脑等组织;最后一类是进入细胞中进行有氧或者无氧呼吸,从而释放出能量。
然而过度的吃糖会产生很多慢性病、衰老、皮肤产生皱纹和失去弹性、身体肥胖,而且还会导致蛀牙等口腔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过度吃糖会让你生病、变老、变丑、蛀牙,也会增加混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控糖也有助于控制血压等好处,总的来说,控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大大的益处。
三、糖尿病早期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
我们常听到的【三多一少】就是典型的糖尿病早期症状,指的是【吃多、喝多、尿多、体重下降】。
此外还有伤口长时间不能愈合、视力逐渐模糊等,如果觉得自己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早就医检查并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上目前一项检测糖尿病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因为它能准确的反映出糖尿病患者,在过去两到三个月之间的平均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如果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低于百分之七,会让糖尿病患者长期依赖降糖药。而过量用药则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包括肠胃、血糖过低、体重增加,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各种副作用。
如何预防糖尿病:1,适量运动,控制体重;2,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3,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4,控制烟酒;5,定期检测。
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四、得了糖尿病平时应该如何控糖呢?
1.一天至少吃8种及以上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饮食多样化,适量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来获取足够的营养。
像蔬菜类特别是菠菜,芹菜等;水果类,糖友们可选择含糖量较低的山楂、草莓等;坚果类如核桃、花生等。
所以建议糖友能够合理搭配食物,食物的种类越广泛越好。建议每天食用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控制脂肪的摄入。
糖友们更应该避免出现挑食、偏食等不好的饮食习惯。每天需摄入不少于8种,每周不少于25种的食物种类。
比如吃粗粮时,多吃些混合粗粮,比吃单一粗粮的餐后血糖变化会更低、更平稳。
2.尽可能选择需要咀嚼次数多的食物
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和减轻脾胃负担。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平时我们也听说过吃饭要细嚼慢咽,比如鞠婧祎,她一口饭要吃几十下,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咀嚼次数增加可以减少患者暴饮暴食的风险,同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分解口腔中的糖分,更利于糖分的控制。
专家建议吃早餐最好是15到20分钟,午餐30分钟晚餐也是30分钟。
3.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每天多吃点富含粗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豆类、菌类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一是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二是降低胆固醇水平;三能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四是增加饱腹感,减少饮食摄入,控制体重。
4.合理安排用餐时间
研究发现,8点之前吃早餐的人糖尿病风险率要低些,8-9点吃早餐的人糖尿病风险率升高百分之二十六,9点之后吃早餐的人糖尿病风险率升高百分之六十九。
这是因为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也遵循昼夜规律,会在早晨达到高峰,如果早餐吃的较晚,可能会影响血糖的高低。
所以建议糖友们合理安排好用餐时间。建议早餐就餐时间是6点30到8点30,午餐是11点30到1点30,晚餐是6点到8点。
如果有必须熬夜的人,需要加餐的话可以吃点少量的水果蔬菜或者酸奶。
5.高强度运动过程中,安排小段休息时间
高强度运动过程中,安排小段休息时间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帮助控制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强度运动再加上间歇性休息是非常好的控糖运动模式,它不仅能短时间内改善心肺功能,燃烧更多的脂肪能量,更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高强度运动加间歇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6.每周慢跑+弹力带操,有氧与无氧相结合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更好。
慢跑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延长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时间,还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弹力带操属于抗阻运动。抗阻运动不仅能增加肌肉量,还能对葡萄糖的消耗利用大大增加。
两者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控糖效果。
7.糖友两餐之间间隔不超过4个小时
如果糖友两餐之间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造成低血糖;上白族的糖友还会影响到工作效率。一般食物到残渣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也就4至5小时,由于糖尿病人相较于普通人来说更容易出现饥饿感;因此两餐之间间隔4小时会比较好,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建议加餐。
8.米面汤里面加点醋
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以下是一些含钙比较丰富的食物:像一些奶制品、豆制品、肉类、海产品、谷物坚果、菌菇类、绿色蔬菜等;然而胃肠道的酸度不足则会影响到钙的吸收,所以,烹饪时适当放些醋,可以让食物中的钙转化成被容易吸收的醋酸钙。
另外米面汤食物里加醋,可以降低食物里面的糖分。
PS: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9.坚持每天按压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它位于足内侧,按压的时候需要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学上又称它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按压,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10.适当摄入硒
硒是防治糖尿病的“好帮手”
硒是构成人体重要成分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多种多样,包括消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保护生物膜、抗自由基、抗衰老、消除毒素、参与核酸、蛋白质和粘多糖的合成及代谢、参与免疫调节等
必须注意的是,硒的摄入量必须适当,摄入太多或太少都对身体有害。如果过多,可能会引起硒过量,有慢性中毒的危险,就会出现脱发、灰指甲、皮肤发黄、浑身乏力,甚至肝、肾功能退化等病症。
另外适量的喝水也可稀释血液中的糖分,对降低血糖有一定的好处。
结语
控糖、戒糖不仅能抗衰老、抗代谢病和控制体重外,还能提高我们的精神面貌、改善肠道菌群。
可能,对于糖的危害,不少年轻人现在真的还感受不到。
可能,对于很多糖友来说,想要控糖、戒糖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
但是,为了获得健康,为了我们的家人和将来着想,我们必须要去努力,尝试去控糖、戒糖。
好在人生很长,我们可以一天天,一步步,慢慢来努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