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穷山村变全省典型的逆袭之路
城北镇上村村用活资源发展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
曾经,两口水库是城北镇上村村的最大“家底”,200多亩耕地撂荒无人打理,“穷村”的帽子戴了一年又一年。如今,上村村大米端上了珠三角市民的餐桌,研学基地来的人一拨又一拨,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速位居梅江区第一……从无人问津的穷山村,到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上村村经历了哪些变化?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上村村距离城区不到5公里,以前村集体收入主要靠两口水库不到1万元的租金,经济发展排名常年靠后。
“穷村”如何富起来?面对发展困境,上村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于2017年将当时最主要的村集体资产——两口水库的承包经营权公开招标。从那以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提高到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有了“第一桶金”后,便开始通过发展产业,破解村集体收入“造血”功能不足这个问题。
在村委会,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打包大米。再过几天,这批约15万斤的大米将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对耕地曾经长时间撂荒的上村村民来说,大米走向珠三角,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21年7月,以省侨联、暨南大学为主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入驻城北镇后,上村村扎实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在驻镇帮镇扶村团队、本村党员及返乡大学生等多方联动下,集约原上村砖厂51亩土地,成立了智慧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重新疏通并加固了700多米的水圳,解决了200多户村民的灌溉需求,共复耕复种220多亩土地,种植的太空稻、草莓番茄、红宝石玉米等绿色农产品远销省内外,让“沉睡的土地”产出“致富的粮食”。
暨南大学驻上村村第一书记余广庆说:“我们开发的各个品种,都比较受珠三角消费市场的欢迎。一年大概销售20万斤。”
在一产发展的基础上,上村村树牢“发展思维”和“产出思维”,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推动富民增收产业发展,真正把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记者在上村村委会看到,一排排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上村村积极探索“村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又一尝试,通过驻镇帮镇扶村团队暨南大学的结对帮扶,建成了237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可达12万元。
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的,还有村里正在发展的第三产业。2022年4月,在暨南大学驻村工作队指导下,上村村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了梅州市上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王子瑜也获聘梅江区首批产业村长。公司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村企联动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在平台的微信小程序上,可以购买来自梅江、平远、五华等十几个村的产品,消费者只要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质优味美的梅州土特产品。
与此同时,公司与客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开展合作,发展农旅研学项目。今年吸引研学团等2000多人,既为村里增添了人气,也增加了财气。
两年多来,上村村全面激活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聚焦破解村集体收入“造血”功能不足这个关键制约因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完成了从17.1万元到60万元的重大突破,经济平均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实现了从“落后生”到“先进生”的全面逆袭。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黄媚湄 沈志伟 魏祺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5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