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前语 | 贵阳的街巷正被咖啡香浸染——今年5月,世界咖啡大赛奖杯首次烙上贵阳印记,无数人打“飞的”追一杯“冠军豆”。贵阳,不产一粒豆,却让烘焙厂扎根本土,把豆子卖到全国销量前十,冠军咖啡师星散各处。谁在造梦?谁在托举?当外地游客拖着行李箱“绘制”咖啡地图,轻抿慢尝喀斯特的浪漫时,答案已沉入杯底!
“贵阳咖啡”火出圈了,但是贵阳不产咖啡豆,整个贵州目前也没有咖啡种植,那么贵阳市提出的“从种子到杯子”的产业链构想,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
咖啡有其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首席科学家黄家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咖啡为热带植物,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具有特定要求,区域年均气温在17.50℃-21.50℃之间为宜,最冷月均气温高于10℃,且冬季无霜,需要土层深厚肥沃,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pH值在5.5-6.5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且排水良好。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首席科学家黄家雄
黄家雄建议,如果贵州能找到适合咖啡生长的地理气候区域,可以种植在云南有广泛种植的萨奇姆(Sarchimor)系列抗病高产品种,采用“乔-灌-草”复合栽培技术模式,上层可以种植澳洲坚果等乔木植物,透过上层荫蔽树,确保有一半的阳光能照射到咖啡树,中层为咖啡,每亩种植333株或222株,下层为一年生草本作物,如黄豆、花生等,在间空地种植,搞好施肥、灌溉、中耕、除草、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首席科学家黄家雄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清国,长期在黔西南州望谟县做芒果育种、栽培和推广研究,对咖啡种植也有一些关注和研究。
刘清国记得,2012年,在望谟县新屯街道办灞桥村,一家合作社组织咖啡豆种植,种植面积约20亩,后期由于产品销路导致没有继续种植;2018年,云南一家公司在兴义市北盘江镇南龙村种植200余亩,由于公司内部原因和产品销路等问题停止种植。
云南种植的咖啡树
遗憾的是,贵州的咖啡种植尝试,似乎就止步于此了。
刘清国说,贵州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区,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下,年均温19.5℃以上,最冷月均温10℃以上,属无霜或少霜地区,土壤酸性,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具备咖啡豆种植潜力。
“从地理条件看,贵州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地区种植面积零星分布,山高坡陡,不能形成规模化种植,造成较高种植成本。”刘清国说,这些地区的温度相对中国咖啡种植主产区海南、云南低,如果要产业化种植,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把控咖啡产品品质、产量。
云南保山种植的小粒咖啡树
从种植品种来看,刘清国认为,小粒咖啡品种适宜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种植,但是要突破低温冻害防控技术、修剪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加工技术等技术难题。
“利用先进现代农业科学辅助咖啡种植,可以让一些原本不适合种植的地区成功种植咖啡。”云南孟连来珠克精品咖啡庄园负责人官勇告诉记者。
2019年,官勇建立自己的精品咖啡种植基地,引进了不同于云南传统的咖啡品种进行种植,历经五年,已经成功种植了瑰夏、巴天、SL28等37个咖啡品种,并尝试用水肥一体及数字化、生态化的方式对咖啡进行种植及管理。
官勇认为,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如果贵州要开展精品咖啡的种植,更高的市场溢价需要承受更高的种植成本,如果遭遇市场寒冬,可能缺乏抵抗能力。
咖啡树
“当然,如果需印证种植及市场条件的推测,还需要做小规模的种植尝试。”官勇说,从供应链角度来讲,如果实现本土化种植,可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土地资源禀赋与区域气候适配性仍是制约产业布局的核心变量,需作为前置性条件纳入可行性评估。
在中国,云南和海南是咖啡豆主要种植区,在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法国人将铁皮卡咖啡引入云南宾川县朱苦拉村,开启了云南乃至中国咖啡的种植历史。从一株苗到如今的上百万亩种植面积,云南小粒咖啡已经成为中国咖啡产业的重要代表。
咖啡豆
如今,在云南的不少地方,手捧一杯本土咖啡正悄然成为生活日常。田间耕耘的咖农精研品质,城乡民众品鉴本土咖啡渐成风尚,从精心种植到乐于消费,云南咖啡已成为一份值得骄傲的本地味道。
但云南咖啡也经历过一些新老观念的纠结。2020国庆节期间,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取景的影片《一点就到家》上映,影片讲述了三位青年从城市到“黄路村”的咖啡创业故事。影片中,年轻一代挥刀“砍掉茶树种咖啡”冲劲,与老一辈的茶树情结产生了激烈冲突,但故事最后,新老理念融合,年轻人端着“普洱咖啡”走向世界。
这样的新老观念更替,会不会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演绎更精彩的咖啡故事?
——————————————————
四问“贵阳咖啡”系列报道
哪些人在贵阳卖咖啡? | 一问“贵阳咖啡”
一批冠军咖啡、高水平咖啡赛事评委,“隐居”在贵阳街头小巷,他们或从五湖四海聚拢在贵阳,抑或从贵阳走向世界。
贵阳咖啡真的好喝吗?丨二问“贵阳咖啡”
旅游高峰期,云岩区文昌阁附近的堰塘街SeekSeeking店内,90%是外地人,主理人陈枭龙见证过两人一天做500杯咖啡的盛况。
如何保住“冠军之城”咖位?丨三问“贵阳咖啡”
专家建议,贵阳可把冠军门店、老巷子与刺梨风味美式等特色产品串成“山地慢生活”主题线路,游客“喝一杯咖啡、读一座山城”,进一步放大消费与城市品牌势能。
贵州长得出咖啡豆吗?丨四问“贵阳咖啡”
贵州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区,具备咖啡豆种植潜力。专家建议贵州可以采用“乔-灌-草”复合栽培技术模式种植萨奇姆(Sarchimor)系列抗病高产品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登芳
编辑 陈露
二审 江婷婷
策划 | 三审 岳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