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
□盘州市民主镇中心校 刘微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指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乃为人之基、做人之本也。回古望今,凡成大事者,无不是道德之大成者。初中时期,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毫无疑问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犯罪低龄化的情况引起了更高的重视。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初中是一个思想萌芽、茁壮成长的时期。我们万不能小觑“恶小为之”的危害。特别是现在,人的思维越来越自由,压力越来越大,三观越来越不受控,行为越来越开放。加之现在网络越发普及,很多初中生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将自己的灵魂寄托于虚拟世界中。在网络中,他们喜欢聊天、交友、侃得天昏地暗,以为浪漫之极,遇到了知己。实则,有百分之七十的青少年在网上结识的新朋友,其中有百分之五十的青少年会与网友见面、通信、打电话等。有证据表明,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青少年会被骗财骗色。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但事实就是如此。不仅如此,现在初中生还有法制观念淡薄,群殴群窃、介于流氓团体之间等很多的不良行为。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知道这些,还要去刨根问底,找其根源。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得出,初中生产生这些不良行为有这些原因:
1、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初中生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虎头虎脑、有始无终。这样的初中生常常遇事则逃,无法正视自我、缺乏自信,稍遇打击,便会有自闭、自毁的举动发生。事实证明,青少年的许多严重问题行为,如出走、逃课、斗殴等都与其意志力薄弱和自控力差有关。
2、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很多孩子,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因为缺乏关爱,多数都会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在心里藏着特别多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发生暴走,伤害到其他人。
3、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的影响。当下,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举止言谈不雅,打架骂人更是常事,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孩子。同时,他们有他们自己所奉行的一套规则,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人吃亏,讲文明没用”等,这都为其子女滋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不仅如此,有的家长毫无原则地溺爱、袒护子女,缺乏严厉;有的则严厉过度,不顾子女感受,缺乏民主。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还有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父母双亡家庭等,也会对初中生品德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为初中生受侵蚀、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便利。
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当今社会,人们的自由度提高,很多人便开始放纵。特别是对性的观念变得开放与随意。这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的不良影响,之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曾经针对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做过一项关于早恋的数据调查。在收集了5338份有效样本后,调查数据显示,在三座一线城市中,初中生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约为10.6%,不难发现早恋行为在如今的年轻人中早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要优化“规范”训练的意志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往往是受心理所支配的。心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意志状态。因此,让意志的磨炼化作坚强的品质和行为表现,必须优化人的心理环境。让初中生学会自我检测与监督、自我评价与自我强化。这能让初中生提升自己的意志力与自控力,在根本上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其次,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辅导,针对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促进初中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初中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有不良习惯的初中生正确认识自己心理、生理变化及产生不良习惯的成因、后果,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然后,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家庭教育亲合力。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逐步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采用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克服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为初中生攻击性等不良行为的矫正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再然后,优化社会环境,激励孩子健康成长。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注意联手开展教育活动,取得校内与校外教育的一致性,抵御各种不良因素对中初中生的思想腐蚀和侵害。加强学校环境的整治,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最后,我们必须教给初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德,为人之本。重视德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但德育教育不是单靠哪一方就能完成的,唯有多方努力,共同促进,才是成功之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5: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