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3 20: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我们是否要全盘否定一代帝王?是否可以不带任何偏见地审视历史?曾几何时,这样的反思也适用于雍正这个人物。他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要背负如此恶名?我们似乎有必要冷静地审视,有必要平和地理解。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雍正登基:空虚国库,腐朽政治

1722年秋,雍正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江山社稷。当他迈进紫禁城的那一刻,眼前所见的,是朝政混乱、贪污成风的残局。这个看似辉煌的帝国,实则内部毁灭性般的腐败侵蚀。多年的贪官当道,国库银两所剩无几。这让新登基的雍正皇帝倍感压力,却也并未气馁。因为在他看来,这正是一个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大好时机。

雍正很清楚,想要使这个国家走上正轨,他必须首先净治朝纲,铲除这些猖獗的贪官污吏。于是在即位的第一个月内,他果断出手,颁布了数道严厉惩治贪官的谕旨。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然而令雍正意外的是,这项政令遭遇了强烈阻力。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朝中的大臣们无不阳奉阴违,没有一人真正执行。原来,这些腐败的官员早已滋生蔓延,渗透入朝堂每个角落。简单的手段根本无济于事,雍正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场腐败的深潭,一场与整个官僚体系的拉锯战。

而与此同时,民间流传的关于新皇上的评价也并不好听。有人说他老谋深算、心术不正。也有人批评他好大喜功,一心想要彰显自己的功绩。面对这般境况,雍正陷入了深思。该如何收拾这烂摊子?该如何让自己的作为被民众认可和支持?他明白,现在自己急需一场雷霆之举。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整肃贪官:五年5000余万两入库

1723年冬天,一个传言开始流传于京城大街小巷。人们窃窃私语,皇上似乎要打击整治贪官集团了。没过几天,这个消息就成了现实。只见雍正帝派出了一批清正廉洁的亲信官员,如入无人之境般展开了对朝中的贪官污吏的大清洗。

他们出手毫不留情,丝毫不讲情面,将那些贪得似锦的大贪官一个个绳之以法。没过多久,朝中贪官们就哀嚎遍野,朝堂之上顿时多了不少空缺的官职。而那些权贵家族,也面临着没落的命运。有的败落,有的破产,甚至家破人亡。他们愤恨地诅咒着这个新登基的暴君,心中对他恨之入骨。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与此同时,国库的存银数量在这几年时间里突飞猛进。短短5年时间,银两数量从极度空虚增加到了5000余万两。朝中官员和民间百姓都为之惊叹不已。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其中竟有近2000万两是来自那些被查抄贪官的不法所得。

原来,这些奸官私吞的巨款加在一起,竟然比国家银库的总和还要多。如今,这些为民所苦的血汗钱终于积累入了国库,雍正也因此声名鹊起,被称为英明神武的贤君。然而,同时也有更多怨声在民间弥漫,骂他为不仁不义的暴君。泾渭分明的两种声音,似乎预示着这位皇帝继续面临的难题与抉择。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火耗归公:权贵再度愤懑

1726年春,雍正设置了一项名为“火耗归公”的新举措。所谓火耗,就是铸造官银时产生的熔炼损耗。按理来说,这部分损耗都是合法的,官员们也依照这个损耗记录少缴国库税银。

但是问题是,许多贪官会人为抬高这个损耗数字,从中牟取非法收益。这项举措直接划归了这部分火耗入国库,等于剥夺了官员非法获利的窗口。俸禄也被调整降低,使得大臣们生活拮据起来。这无疑又一次招致了朝野上下的怨声载道。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那些稍有不满的贵族官僚此时更加痛恨雍正了,把他视为破坏他们荣华富贵生活的罪魁祸首。他们甚至暗地里串联,意图对皇帝不利。而雍正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这使他对亲人们的戒心更深。

同时,他也在反思自己对权贵太过严苛的问题。他明白权力的来源需要民心,自己还需更加顺应民意才行。于是,他开始酝酿着下一步改革。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暴君印象:处理亲人残酷无情

1728年,雍正剥夺了八阿哥胤禩的兵权。胤禩原本就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长期对自己没有皇位心存不满。此时一举剥夺兵权,等于断了其造反的翅膀。紧接着,胤禩的妻子郭络罗氏也被赐死。

更令人扼腕的是三阿哥胤祉被囚禁致死一事,他仅仅是因为在另一位皇弟丧礼上表现冷漠,没有哀痛,就遭到雍正的猜忌与囚禁,直至对方在囚禁中病死。如此残酷的处置手段,令朝野人心慑服,也让暴君的骂名深入民间。然而,我们也不得不考量雍正的用心何在。

一个刚稳定江山的新君主,又将如何应对盘根错节的皇室势力与权力斗争?雍正的决定残酷,也是出于对大局的考量。但这样果断狠辣的处事手段,又是否过于极端?这似乎值得我们反思。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人头税:农民减负,地主哀嚎

为进一步整治社会,增进民生,雍正后期实施了一项颇具争议的举措——人头税。此举措实际是对土地和人口进行统一登记,按人头纳税。这样一来,贫困农民的负担大幅减轻,达到社会公平的效果。

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占地广阔的地主却要承担更重的赋税,那些原本衣食无忧的士绅地主顿时痛不欲生、哀嚎遍野。他们聚集起来,大肆批评这位昏庸的皇帝,把他描绘成一个残暴的暴君形象。面对两极分化的声音,雍正皇帝似乎也陷入了迷茫与痛苦。

他原本只想实现天下太平,却不想招来更多非议,这让他的内心备受困扰。然而面对元老院的反对,他还是坚持实施了这项革新举措。也许这就是君王的宿命——孤独地承担非议,但仍要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勤政之君的一生:奉献与错失并存

雍正于1735年英年早逝,对一个刚刚安定国家大局的君主而言,这无疑太过仓促。当这位勤政爱民的皇帝长睡黄泉之时,民众中也不乏为他悲伤痛惜之情。这位皇帝批阅奏折万言,几乎将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然而同时,他的格局与手段似乎还有未完善之处。

比如处置贪官时的僵硬与死板,以至误伤不少良民;他处理内部权力斗争时的残酷与绝决也招致了不少非议与恶名。然而,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是否应当抱有温暖与宽容的视角?他的一生光与影并存,但他为大清王朝奠定的基础,也是不容抹煞的功绩。

雍正是个好皇帝,死后何以背负骂名

结语

我们是否可以抛开偏见,平和地再审视这位帝王?他处决贪官时的暴戾态度和处理亲人时的冷酷无情,确实令人生畸和芒刺。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励政和对国家福祉的忧心忡忡,也表现了一位英明君主的风范。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值得我们理性审视、温和理解。将一位帝王简单划为善或恶,似乎有些武断与粗糙。我们如何看待雍正,就看我们如何审视和认识那段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皇帝一心为江山图治,哪管身后的骂名
...题曲里唱的那样:“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2023-01-17 23:16:00
雍正的反腐绝招:给公务员涨工资
...的主题曲唱的那样: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雍正路子对:火耗归公,高薪养廉自古以来有作为的皇帝都讲究恩威并用,反腐倡廉理直气壮,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清朝延续明
2024-06-23 20:25:00
雍正在位时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呢?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批阅的奏折却高
2023-06-27 05:51:00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的合法性,看上去像是增加了一项税目,雍正自己要承担骂名。但实际上,火耗已经以官方默认的形式经历了明清两朝,存在了一个多世纪,雍正的火耗归公相当于把这项隐性税收放在了阳光下,对
2024-06-25 15:10:00
雍正为何不得不向贪官低头
...朝最鼎盛的时期就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康乾盛世”,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励精图治,让大清的农业、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库充盈,百姓安乐,开启了大清的盛世之端。但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
2023-03-01 11:29:00
明清两代唯一治贪成功的皇帝是谁
...经曰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父亲死后,当儿子的守孝三年不要更改父亲留下规矩,就能称之为“孝子”了。然而雍正皇帝明显对孔夫子这一套不大感兴趣,他刚一登基就向群
2023-03-08 21:07:00
乾隆死后留给自己的儿子嘉庆留下多少国库资金呢
...统计》可知,康熙六十一年的国库留存为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下3453万两,由此可见雍正给自己儿子乾隆,还是留下一笔比较可观的国家“运用成本”。那么,乾隆死后又留给自己的儿子
2023-01-11 14:43:00
朱元璋杀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用了两招就解决了
...宗登基时年仅9岁,实权都掌握在宦官王振手中。王振依仗皇帝宠信,公然收受巨额贿赂以及卖官。再过百年,到了明世宗时期,“吏治玩弛”已经十分严重。贪污成了官场的潜规则,吏员的廉洁品
2023-09-13 01:30:00
雍正在位时的政策火耗归公养廉银,却养出第一巨贪
...赋。”以当年的标准来作为清朝赋税的永久标准,后世的皇帝们都不敢违背,看上去是好政策吧!其实不尽然,这是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原因也很简单,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这
2023-06-27 10: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