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5 15: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代的雍正皇帝去世后,子孙尊其庙号为“世宗”,这一盖棺定论的用词非常贴切。“世”字用在皇帝庙号中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帝王世系在这一代发生转移,雍正以庶子身份夺嫡而继位,符合世系转移的情况。第二为承上启下之意,我们常常讲清代康乾盛世,其实康熙、乾隆两朝各繁荣了60年,雍正在其中起到的承启作用非常关键。

康熙皇帝在位时做出的贡献,主要是消除了关系到清政权存亡的外部威胁,巩固了国家的根基,且康熙注重与民休息,因此清朝迎来了一段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在朝廷内部,其实还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承平日久之下,这些问题在康熙末年逐渐暴露,若得不到妥善处理,清政府的统治可能会从内部先出问题。

雍正皇帝的功绩,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个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改革会带来阵痛,发展速度放缓,且雍正在位时间短,所以人们提到清朝盛世往往会将他忽略。而实际上,雍正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清朝后来在乾隆时期进入全盛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雍正在位期间,为改善国家财政和吏治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被称为“火耗归公”。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雍正剧照

“火耗”这个词语,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通行。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改革后,将百姓赋税合并为银两征收,地方官从百姓手中收到零碎的银两,以火熔铸成银锭上缴国库。在重铸的过程中,会发生银两的损耗,例如百姓上缴了一百两碎银,铸成银锭后还剩九十两,这其中损耗的部分,就被称为火耗。

由于银锭熔铸过程中实际损耗的数量是不确定的,各级地方官员在征收税银时,往往会比实际的数量多报损耗,有的甚至每一两白银就有五钱的重耗,而其中多报的火耗,就被各级官员侵吞,落入了各地私设的小金库中。

明末清初之世,地方官员侵吞火耗的现象十分普遍,被视为官场上的潜规则,这显然不能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贪官理论来解释。事实上,官员视征收火耗为常态,与当时官僚薪酬体系设计的不合理有关。

明朝在设定官制时,将官员的俸禄定得很低,各级官员仅靠朝廷发的工资,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开支,连体面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清官固然让人敬重,但要求所有官吏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是不现实的。清初沿袭明制,各级官员也额外加征火耗,作为俸禄之外的收入来源。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银锭熔铸产生火耗

对于地方官员私自征收重耗的行为,清廷的心态事实上也非常矛盾。一方面,正如前面讲到,官僚俸禄太低,朝廷不能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尤其清初时期根基不稳,更需要得到官吏的支持,若直接断了他们这条财路,引起地方官僚的抵触,对巩固清朝统治十分不利。

另一方面,清朝立国之初,吸取了很多明朝灭亡的教训。其中之一,为明末时朝廷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才激起了许多农民军起义,这也是清朝统治者们喊出“永不加赋”这一政策口号的原因。而承认火耗,则无异于以官方的形式给百姓加征税负。

在这样的矛盾心态下,清廷只能默许地方官员加征火耗的行为,不敢摆到台面上来讲。一直到康熙末年,由于一些客观地原因,清廷不得不公开讨论并重新审视火耗的问题。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康熙剧照

康熙末年,由于承平日久,人心思倦,加上康熙皇帝年老精力衰退,对官吏的监督有所放松,以致腐败现象严重,官吏挪用公款,许多省份财政出现亏空。

在追索贪腐官员,仍无法弥补国库亏空的情况下,有大臣如陕西巡抚噶什图向康熙皇帝上奏,提出用各省多年征收火耗形成的小金库来填补亏空:

“陕西亏空甚多,若止于参革官员名下追补,究竟不能速完。查秦州县火耗,每两有加二三钱者,有加四五钱者,臣与督臣商议,量留本官用度外,其余俱捐补合省亏空,如此则亏空即可全完。”

陕西巡抚这一建议,相当于希望以皇帝背书,为官员的火耗行为正名,同时解决当时国库亏空的问题。但而康熙当时却不认同这种做法:

“此摺朕若批发,便谓朕令加征;若不批发,又谓此事已曾奏明,竟自私派。定例私派之罪甚重。火耗一项,特以州县官供应甚多,故于正项之外,略加些微,以助常俸所不足,原属私事。若公然如其所请,听其加添,则必致与正项一例催徵,将肆无忌惮矣。”

康熙此言,道出了其心声。在康熙看来,火耗的存在,是在当时畸形的官僚薪酬之下,不合理的产物。他作为皇帝默许火耗存在,却不愿意拿到台面上讲。这也是因为康熙担心万一自己承认了火耗的合法性,相当于变相加税,可能引发一些更加棘手的问题。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雍正剧照

彼时康熙皇帝大限将至,为了保全自己的令名,不想去触碰这个敏感的世纪难题,也无可厚非。但雍正继位后,总不能继续无视这个问题,再一直拖下去,迟早会积重难返,难以措置。

然而要整饬财政问题,尤其是要把手伸到地方官员的钱袋子里,如果方法不当,则必事倍功半。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布政使高成龄上奏,提出火耗归公和养廉银的概念,雍正下谕让群臣议奏:

“此事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平心静气,秉公持正会议,少有一毫挟私尚气。阻挠不公者,国法具在,断不宽宥。各出己见,明白速议具奏。如不能画一,不妨两议三议皆可。”

从雍正的语气,可以看出他对这次改革的重视,而特别强调“两议三议皆可”,则说明雍正知道此次改革阻力极大,商讨出一个能让各方势力接受的对策并不简单。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雍正剧照

此项改革商议的过程非常复杂,自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直到雍正五年(1727年),在雍正的坚决推行下,让火耗归公制度在全国成为定制。

雍正的所谓火耗归公,实际上是做了康熙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以清廷官方形式承认了火耗的合法性,根据各地省份大小厘定额度,由朝廷统一征收纳入国库,不再有地方官员自己掌管。征收的火耗除了填补国库外,多出来的部分以养廉银的形式下发,仍作为各级地方官员俸禄之外的一项额外收入。

或许有朋友会提出疑问,火耗一项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征收,都是来自百姓的民脂民膏,雍正进行这一项改革到底有什么意义?总的来说,好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雍正将归公的火耗银钱填补财政缺口,顺利度过了康熙晚年以来造成的国库亏空的财政危机,解了一项燃眉之急。

第二,官方正式承认征收火耗的合法性,看上去像是增加了一项税目,雍正自己要承担骂名。但实际上,火耗已经以官方默认的形式经历了明清两朝,存在了一个多世纪,雍正的火耗归公相当于把这项隐性税收放在了阳光下,对百姓而言并没有增加额外负担,反而是解决了部分地方官员随意横征暴敛的问题,对许多地方的百姓而言事实上减轻了税负。

第三,过去火耗由基层官员征收,以层层向上贿赂的方式供应给各级官员,非常容易在官员中形成相互勾结的利益集团。而中央集中火耗征收权后,钱还是照样发给地方官员,但却是以从上往下的形式发放,既避免了上述不利影响,也有利于增强中央对地方的影响力。

当然,官僚贪污腐败是个痼疾,雍正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难以彻底根绝腐败。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仍然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改革尝试,也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年间地方改革的多样性和基本原则
...:军费粮饷若有短缺,可以题请朝廷划拔额外的经费。18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央政府资助重大的灾赈和建设项目意识增强的时期。雍正斥责那些因灾赈而请求公捐俸工的官员,部分反映出他有意将
2025-02-06 19:01:00
雍正在位时的政策火耗归公养廉银,却养出第一巨贪
雍正施行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促进官员廉洁改变吏治的真相,不过是官员们换了种办法去敛财而已,其实质反而加大了人民的赋税。火耗归公制度由来已久,近乎贯穿与明清两朝近500多年的历史,而
2023-06-27 10:21:00
火耗归公的含义是什么?雍正为何大力推行这一政策?
...世”。尽管雍正帝的统治时间仅有十余年,但他实施的“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等政策,成功扭转了康熙晚期国库困窘的局面,推动了农业发展,为乾隆帝的繁荣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康
2024-10-10 15:09:00
雍正在位时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呢?
...。如此勤政换来的是国泰民安,在他大力推行的政策中“火耗归公”尤为出名。听到这个词很多人会觉得陌生,而“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呢?火耗一词的由来火耗
2023-06-27 05:51:00
雍正的反腐绝招:给公务员涨工资
...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雍正路子对:火耗归公,高薪养廉自古以来有作为的皇帝都讲究恩威并用,反腐倡廉理直气壮,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清朝延续明朝的制度,官员的俸禄很低
2024-06-23 20:25:00
乾隆上位后为何大肆给宗亲翻案
...加试了一道题目,让考生来论证一下,他爹雍正发起的“火耗归公”,到底是不是个好政策,考生们看到题目都傻眼了,谁敢对雍正评头论足,即使是政策也不敢啊。虽然乾隆在开场白中说了,大家
2023-06-14 21:13:00
在《雍正王朝》中,如果是八阿哥继承皇位会怎样?
...然心术险诈,终非社稷之器。”若其继位,清朝或将在18世纪中期提前步入衰退,而非迎来“康乾盛世”的延续。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2025-03-25 11:44:00
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效果如何?也就是雍正将它用明白了
...度。当然,雍正自己也不会变钱,他只是将过去不合法的火耗变成了合法的税收而已。自从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缴税都用银子了。但是老百姓都是散碎银子,交到国库里的必须是整锭银子,于是
2024-12-18 22:26:00
清代的耗羡何以成为贪腐之源
...官污吏也多有举措,但到了他在位晚期,始终对“耗羡”难题无能为力,使得官吏的腐败、吏治的废弛却日益严重,似乎一切都积重难返。滥征“耗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与清代官员的俸禄多寡有
2024-06-15 16: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