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官员俸禄思路,官员工资极低,清代一品官员的俸禄为一年180两纹银外加180斛米,七品官员的俸禄则为45两纹银外加45斛米.这个俸禄非常非常少,因为这个俸禄中不仅包含给官员家庭的基本开销,还包括一部分办公费用。所以地方官员的亏空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员没办法,就只能想办法东挪西凑,顺便自己也就捞点。
雍正上位后,决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创立了养廉银制度。当然,雍正自己也不会变钱,他只是将过去不合法的火耗变成了合法的税收而已。自从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缴税都用银子了。但是老百姓都是散碎银子,交到国库里的必须是整锭银子,于是银子就得化了再重铸,这个过程中会有损耗,这个损耗也得由老百姓出。按照现在我们的干中学原理,一个事情越做越熟,成本就会降低,重铸银子的方法成熟后,火耗应该是下降的,但是这个比例反而不断上升,有的地方甚至高过了正税。
雍正其实就是拿这个事情入手的。这个火耗,不能说完全不合法,但显然也不合法。所以雍正首先就把它合法化了,地方官员可以征收,征收后作为养廉银,这下官员的收入大增。增加有多少?地方督抚的养廉银在1万两以上,高的能到3万两,知县也有1000到2000两,相对于过去180两、45两白银的俸禄,高了有多少?官员很高兴吗?只有一点点,这只不过是将灰色收入变成了白色收入,对于很多官员,实际收入还可能下降了。因为雍正在耗羡归公的同时,对于征收火耗的比例进行了严格限制,如果发现随意提高比例,立刻免官甚至沙头。
雍正赏罚分明的做法使其在位期间吏治还算清明。但是等到乾隆时期,这个养廉银就开始悄悄变化了。因为雍正节俭,乾隆奢靡,六下江南,十次出征,虽说又风流又武功,但是真花钱啊!这个钱谁出呢?还是地方出,于是地方又开始亏空,地方督抚又开始挪用养廉银,地方官员拿不到养廉银,又开始自己想办法,乾隆知道了这个事情,也没有他父亲的铁腕,于是贪腐之风重又兴起。到了嘉庆时代,嘉庆更是一筹莫展,仅靠自己省吃俭用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回顾雍正与乾隆父子两个,雍正赏罚分明,才造就了吏治清明,养廉银制度只是赏这一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