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日照:从一锅烧鸡看百年传承 看看吧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19 13:01:00 来源:科普社会

在日照,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照五村附近,老姚家销售的烧鸡、烧肉家喻户晓,特别受欢迎。追溯姚家烧鸡的历史,已有300多年,这么久的时间,它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

日照:从一锅烧鸡看百年传承 看看吧

在日照迎宾路和公园路交汇北侧的姚家烧鸡总店,记者见到了正在制作烧鸡的姚家烧鸡第十三代传承人姚永刚。“鸡要腌制12小时再下锅,放上两块石头是压锅石,这样是为了保证鸡仔儿入味。下面是浸入的鸡仔儿和60多种佐料的混合,根据鸡的老嫩不同,要煮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不等。”姚永刚介绍道,这锅老汤是由第一代创始人姚利庆1683年传承下来,因为经常加热,不断续加的新香料也能抑制细菌,所以老汤不会坏,一直沿用到现在。

日照:从一锅烧鸡看百年传承 看看吧

为避战乱两次搬迁姚家烧鸡创始人姚利庆是山西人,在距今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姚家人曾两次被迫举家搬迁。第一次是在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从山西迁往江苏东海县。第二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因战乱从江苏东海县来到日照五村。这期间,姚家人一直没有间断对烧鸡的传承。“战乱的时候,为了不让手艺失传,就把祖辈传下来的秘方老汤用两个细口的瓦罐密封起来,埋放在自家院子里,所以很珍贵的。”姚永刚感慨道。不求量产只为传承姚永刚作为姚家烧鸡的第十三代传承人,14岁起就跟随父亲做烧鸡。“做烧鸡要用6个月到12个月龄的跑山鸡,低于6个月和1年半以上的鸡做烧鸡就不是很好吃。过去,我们主要是买鸡、收鸡,鸡如果稍微有点不好的绝对不要,我要我的品质,而且这样以后,大家都很佩服我们的高品质要求,信誉就更高了。”姚永刚说。后来,姚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区。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姚家烧鸡,前几年,姚永刚也曾尝试过扩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烧鸡,后来发现,大批量生产出来的烧鸡不论从口味、口感等各种细节上都无法保证品质。这也让姚永刚深刻意识到,做烧鸡这门手艺是必须由传承人亲手去做,亲自把关的。所以,姚永刚表示,自己会坚持一天只做100只烧鸡,不求大富大贵,只为传承。严遵家训固守秘方

日照:从一锅烧鸡看百年传承 看看吧

40多年来,姚永刚始终坚持“无德不传、无德不行”的祖训,用德行传承着这门手艺。除烧鸡外,他还开发出多种熟食、烧烤系列产品,开展了礼盒、外卖等多种业务,同时,还开起了饭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但是,因为村里拆迁,他的饭店暂时停业了,他把烧鸡店临时搬到了附近沿街的东侧面。他憧憬着在不久的将来,把饭店重新开起来。“想照顾到多年来支持我们的老顾客,所以饭店还要开在原来的位置,趁这段时间自己也好好学习研究一下菜品厨艺。”对于祖辈流传下来的秘方,姚永刚依然像他的爷爷和父亲一样顽固地遵守着。“现在,市面上各种烧鸡的口味也多,有的人说我们家老口味一直不变,我说就是要那个老的口味,像咱的国粹京剧一样,即使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也必须要传承。我们烧鸡也是,有人喜欢这口味,有人不喜欢,我们都要传承下去,我也是要尽我百分百的能力去传承。”姚永刚坚定地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丝过亿’。”依托于宿州泗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泗县积极响应“一县一业”的政策,重推山芋产业,致力从山芋种植到山芋粉丝深加工一手
2024-11-07 07:11:00
生吃补肾,熟吃健脾!正大量上市!2天吃1次,作用真大
...的,一面是半圆一面是扁的,这种形状的板栗靠近外壳,日照充足,比较甜。4.看颜色。板栗颜色老旧像巧克力色一样,有可能是陈年板栗,要选择外壳鲜红褐色,表面还有些小小细毛品质比较好
2023-10-22 21:07:00
一锅烧鸡满城香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一锅烧鸡满城香秀洲这口老味道,好吃到心坎里! ■文 姚雨婷 摄 孙奕晨 整理 张佳丽美食,为人间烟火与岁月积淀的精华,是漫漫岁月中不断改进完善的成果。烧鸡作
2024-04-03 07:46:00
鸡肉肥美满口香,符离烧鸡香飘千里
...习记者 王珮琪“大火车开到了符离集,符离集端出的是烧鸡。”一曲独属于宿州市的《烧鸡歌》回荡在耳边,同时也向世人缓缓展开了一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旅客乘着绿皮火车抵达符离集火车站
2024-04-23 06:14:00
“四大烧鸡”香气成分特征被解析
...研究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解析了我国传统四大烧鸡的香气成分特征。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期刊《食品研究国际》。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辽宁沟帮子熏鸡和安徽符离集烧鸡并称为我
2024-01-03 08:50:00
看,这里有座“烧鸡博物馆”
...自:农村大众报地方名吃衍生出文化品牌看,这里有座“烧鸡博物馆”高来德烧鸡色泽红棕发亮。游客纷纷驻足拍摄馆内陈列场景。一纸沂南县税务局颁发的“个体经营税务登记证”,落款为198
2024-06-03 16:34:00
全国哪里的烧鸡最好吃?中国四大名鸡,你吃过哪几种?
全国哪里的烧鸡最好吃?中国四大名鸡,你吃过哪几种?在中国的美食文化中,烧鸡是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佳肴。各地的烧鸡风味各异,各有特色。其中,河南道口烧鸡、德州扒鸡、符离集烧鸡和沟
2024-02-27 06:53:00
李先生转行做出“网红鸡”
...学徒,新品竟比人更“红”李先生转行做出“网红鸡”做烧鸡只有简单的配料。 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刘文文近两三天,莱西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了,很多人都在推荐一款具有小时候味道的烧
2023-01-13 14:16:00
想吃烧鸡不用买,只需注意3点,保证皮脆肉嫩,和店里卖的一个味
想吃烧鸡不用买,只需注意3点,保证皮脆肉嫩,和店里卖的一个味但是自己在家做烧鸡,很多人都做不出外面烧鸡店里的味道,吃起来不仅不够入味,而且白肉部分没嚼劲还发柴。今天洛洛就教大家最
2023-10-21 22: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10月2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综合训练馆内,38名来自老挝、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学员,正在潜心学习吴桥杂技的各种绝技
2025-10-07 08:31:00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今天让我们一起点亮家乡月亮月是故乡明千里“冀”相思愿你阖家幸福中秋快乐策划:郭伟、王博统筹:兰翠娟编辑:高二会视觉:衡成亮技术:许润泽、赵小博
2025-10-07 08:36:00
“秋糖季”助力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组个“户外局” 共赴山水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清新的景区绿道,晨跑者与骑行者共享盎然生机
2025-10-07 08:41: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有国才有家,在这里感悟如此真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这个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如潮的参观者
2025-10-07 08:41:00
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列车、车站联动救助晕倒旅客
大皖新闻讯 10月4日中午,合肥至庐江方向的K8451次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旅客小吴突然晕倒,列车长第一时间行动,进行广播寻医后
2025-10-07 10:02:00
唐尧古镇绕着古调飘,瓷韵沾着乐声半山腰,千年乐魂 DNA 动了,保定等你来!
2025-10-07 10:45:00
10月3日20时45分许,夜色渐浓,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辅警正按照安排开展执勤工作。期间,一名独自徘徊的女孩引起了民辅警的注意——女孩神情焦急
2025-10-07 11:39:00
外省游客在西安遗失卡包 西安莲湖公安民警出差时送还
“没想到西安民警不仅联系到我,还特意利用出差间隙送过来,你们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太暖心了!”10 月 5 日,外省游客从西安莲湖民警手中接过遗失的卡包时
2025-10-07 11:4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中俄两国艺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两国人民友谊的生动体现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主席
2025-10-07 13:33:00
假期走到尾声,不少外地游客开始陆续返程。特产店、文创店,成为很多人太原之行的最后一站。在感叹“不枉此行”之余,众多游客的旅行箱中
2025-10-07 19:15:00
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黔电铁军千里驰援粤区抗击台风保供电
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节。早上七时,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大楼前已人影攒动。数十名抢险队员身着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
2025-10-08 00:24:00
国庆中秋假期 安庆海事及时救助3名患病船员
大皖新闻讯 国庆中秋假期,万家团圆之时,安庆海事始终坚守岗位,10月5日至6日,先后救助3名患病船员。10月5日凌晨
2025-10-07 23:30:0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消息,该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2025-10-07 19:49:00
外地游客在西安不慎遗失手机 在“好人”和民警帮助下很快找回
10月5日晚,外地游客撒某某正与女友在北院门风情街惬意游玩,享受着古城西安的独特魅力。然而,游玩途中的一时疏忽,让他不慎遗失随身携带的手机
2025-10-07 22:27:00
因“越狱”走红的扬州卡皮巴拉“豆包”结婚了!新郎来自福建
据现代快报,10月7日,扬州茱萸湾动物园里张灯结彩,网红卡皮巴拉“豆包”与“核桃”举办了浪漫的“豚豚婚礼”,游客送上玉米
2025-10-07 1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