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张冬梅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就必须重视自身科研素质能力提升,唯有以能力为支撑,对科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深度思考,持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才能在思政课中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昂斗志的教学目的。要从根本理念、保障机制、评估维度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和帮助广大思政教师切实提升科研能力,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努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承担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提升自信、开拓视野,更好把握科研规律。高校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实现理念上的转变,扛好科研责任、厘清科研使命、增强科研自信,真正把科研作为提升自我、服务学生的阶梯。在研究目标的把握上,要树立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意识,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需求,将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作为自身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更好承担起教育科研的使命责任。要坚守学术初心,厚植理论素养,以身作则地向青年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所应有的家国情怀与学者风范。要基于国际视角扩大研究的广度,立足于历史视野增加研究的厚度,特别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汲取养分,将深研厚悟所得的科研成果、理论收获充分融入教学中,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搭建平台、强化激励,不断完善制度保障。高校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自身突破,也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强化激励和保障,继而全面提升教师科研动力。一方面,高校及相关部门要构建帮助思政教师学习、成长的科学机制,搭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完善学术共同体建设,通过同行经验分享会等方式,为高校思政教师提供更多输出表达以及培训学习的机会,帮助其掌握前沿科研动态,学习一流科研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与人文关怀,保障科研条件、改善科研环境、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思政教师始终葆有昂扬的科研热情和动力。应以构建现代化科研平台为目标,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资金、人力等资源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思政教师积极探索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科研项目。要着力组建科研能力强、科研效率高的专业科研团队,并积极鼓励研究成员间相互学习与帮助,持续营造良性竞争、齐头并进的科研局面。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用好科研评价、成果考核的“指挥棒”。合理的科研评价系统是高质量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思政教师的科研评价也应在课题申报、中期检查、成果验收等方面多管齐下、细作功夫,努力推动科研成果更好落地转化。在科研选题立项环节,应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全局、立足于长远,切实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与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益。在科研进程汇报环节,应加强思政教师科研诚信建设,坚持外部科学监督与内部诚信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完善的学术管理制度,对教师学术研究轨迹与科研能力水平发展进行跟踪评价,保障思政科研项目沿着正确方向有序稳定推进。在科研成果验收环节,应完善评价标准,突出质量导向。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不良倾向,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与盲审机制,同时重点评价思政科研成果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人才培养贡献,根据本单位本学科特点,坚持差异化分类评价,平衡定量与定性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通过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为高校广大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营造活跃、规范的良好氛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1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