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立德树人,凸显人才培养叠加效应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29 17: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从创建伊始,成信大便肩负起培养气象人才的使命,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融合。成信大为我国气象事业培养了3万余名优秀气象人才,其中包括中国气象系统约70%的大气探测业务骨干、民航系统50%以上的气象装备保障人才和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部分气象保障工作者。他们当中,有耕耘在中国气象事业重要岗位的奋斗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功臣、气象领域的科研业务创新骨干……他们为气象、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行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历经多年发展,成信大不仅成为国家重要的气象人才培养基地,更在大气科学科研与成果转化上取得显著成效,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摇篮”。

成信大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不断完善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体系。自1978年开设本科专业以来,成信大大气科学学科已逐步构建起清晰完整的教育体系,于2004年开始发力高层次科研型人才培养,2016年成为四川省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大气科学本科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荣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由大气科学学科主要支撑的地球科学和环境与生态学学科均进入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学校在该学科领域已迈入世界高水平行列。

在人才培养上,成信大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时代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气象行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入其中。坚持科教融合,推动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促进,积极发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分类培养,支持拔尖创新型、卓越工程型、行业精英型等多元人才培养与发展。

坚持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向。成信大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依托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平台,推动优质科研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成信大把科研设施转化为教学创新平台,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基地等一批开放共享的省重点实验室(基地)为提升大气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质量提供支撑。成信大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特色优势,将最新成果或进展融入教学,将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方法达到科研育人目的。成信大把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共同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进入导师课题组感受科研氛围、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接受科研熏陶、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从而培养和挖掘具有科研领导力和科研潜力的优秀人才。

发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信大关注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立足特色优势与多元化发展,以培养符合气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三段培养、两次分流、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学阶段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兴趣教育并举,专业教育阶段注重专业意识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分类培养阶段支持拔尖创新型、卓越工程型、行业精英型等多元人才培养与发展。同时,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并举,既满足气象行业发展的需求,又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融合,实现优质资源融会贯通,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形成正向合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培育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气象人才。

在课程思政方面,有获得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称号荣誉的一批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大气科学专业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大气探测技术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气象雷达系统教学团队获批首批全国气象教学团队,大气科学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大气流体力学”和“天气学分析”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出版了国内首部大气科学类课程思政教材——《大气科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在实践育人方面,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鼓励学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其中,连续举办了15届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科普活动,是列入团中央全国暑期“三下乡”的专项活动之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汲取智慧、练就本领、增长才干、提升情怀。在文化浸润方面,致力于赓续红色基因,打造校史馆、大气探测博物馆等精品校园文化阵地;坚持每年开展“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挖掘报道大气科学领域优秀校友事迹教育感染学生,充分利用融媒体的宣传手段让气象文化更直观、更生动,筑牢文化育人基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局面,对于我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主线课程思政秉承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立德
2023-10-11 09:31:00
...准要求、高质量育人的发展思路。大力度创新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谋划,精准引育。学校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积极谋划人才发展“大文章”。以学科发展为指引,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
2024-03-19 10:02:00
山东英才学院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把思想品德综合评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实践育人,探索形成“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实践育人模式
2022-12-28 05:43:00
...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逐步完善大思政课建设格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力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大思政格局构建,谱写社会主义思政教育新的时代篇章。[作者房吉高系浙江音乐
2024-06-03 01:14:00
...文化、地域文化、校园文化资源,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各方面的优质资源,着力构建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培育有机结合,全要素同向同行育人的协同机制。着力构建
2024-04-12 05:16:00
西京学院“大思政课”引擎驱动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大思政”格局、建设“大思政”队伍、打造“大思政”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
2024-03-18 05:02:00
强军论坛丨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
...鲜明导向,就要使一切办学活动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课堂连着三军,教学事关打赢。必须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狠抓实战化教学改革,有针对性优
2023-09-08 12:14:00
...业建设模式研究”。先后撰写发表了有关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模式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了自治区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
2023-08-18 04:47:00
...。要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深化双融互促,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一体贯通,以一流党建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坚守教育强国初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2024-04-19 07:2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