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是怎么来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0 07:08: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古代封建王朝战争史中,有一条“潜规则”共识,那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项共识似乎也给了使臣一道“护身符”,不少能力超强的使臣,借此大放异彩名留史册;然而并非是所有的使臣,都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万一有一方不遵守这项共识,那在别人地盘上的使臣,定会任意受人宰割了;那么两国交战,斩杀、为难了使臣会有什么后果呢?清朝人就干过这件事,而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是怎么来的?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源于春秋时期,当时虽然各诸侯国互相攻伐,但是战争并未大规模殃及平民百姓,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像是一种贵族竞技;春秋社会充满侠义精神,就是打仗也会有一定的规则,各种兵者诡道、尔虞我诈的阴谋、奇谋,在当时的社会中并没有任何“市场”,因此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便是“贵族竞技”的战争中,一项十分仁义的约定。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是怎么来的?

虽然后世王朝的战争,崇尚“兵不厌诈”,但一般情况下,出使他国的使臣,一般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首先使臣属于“稀缺资源”,如果一个国家中,有两三位顶级使臣,那已经是十分了不得了;一位顶级使臣,例如毛遂,可以一人之力挽救整个国家,而且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敌国的使臣也有可能变成自己的助手,所以轻率地杀掉一位顶尖人才,在某种情况下,也算是自己的一大损失。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是怎么来的?

其次使臣代表着国家,使臣负责的外交工作时,代表不仅仅是个人,背后更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与态度;且不说杀掉使臣,单是与这位使臣为难,已经是与一国为难,若是两国还未宣战,贸然制造、升级冲突,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彼此需要互相留下余地,虽然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并不是十分均等,但是使臣有纵横联合各国的能力。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是怎么来的?

而且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常发生变化,如果强国一位欺压弱国使臣,或者将他们杀掉,则彻底终结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到那时只会多出一个“你死我活”的劲敌,为自己国家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困难;所以综合考量其中利弊,杀掉使臣是十分不划算的事,而偏偏清朝人就干了这件事。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是怎么来的?

公元1860年的清朝,可谓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国内太平军四方为祸,英法列强也趁机登陆北塘,继而攻陷塘沽;当时焦头烂额的咸丰皇帝,急忙派人与英、法帝国展开议和谈判,9月17日英、法帝国派出39人的使团,前往北京向咸丰皇帝呈送女王书信;而清朝却以外国使臣不行跪拜礼,而拒绝了他们面见皇帝的请求。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共识是怎么来的?

同时咸丰皇帝下令,将39人的外国使团全部抓捕关押,以此威胁英国与法国;此举彻底惹怒了英国人与法国人,更给了他们入侵中国的更多借口;次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步步逼近北京城,终于在10月6日,攻进了北京城,还洗劫了圆明园;虽然当时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国力不及西方列强,被动挨打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咸丰皇帝扣押使团,则是十分不“体面”的行为,这也是清朝人盲目自大的一个缩影,结果为了付出惨痛的代价;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清朝酿造屈辱近代史的原因,也就可见一斑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之鉴:两国交战,斩杀使臣引发的惨痛教训
前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国际社会中一条重要的约定俗成。然而,尽管这一规则被广泛接受并遵循,但历史上仍存在一些国家或个人违背这一惯例的情况。本文将探讨"两国交战
2024-04-25 06:52:00
清朝曾杀了敌方使者是什么下场
...、伤害平民这种事也是经常发生。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虽然还存在,但也不再是绝对的“了。此时使节的地位,完全建立在自己一方的军事实力基础上。此时的“不斩来使”,已经不是在考
2023-05-15 14:50:00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源于周礼,不过蒙古使者经常被杀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都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因为使臣是负责国家之间交流的人员,无论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有多么紧张,仍然要靠使臣来传递信息,如果杀死了对方的使臣,那
2023-04-23 18:08:00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曹操和耿恭是这样子做的
...战争,好像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定看起来很好用,但是其实在历史上真的没有什么用途,两个军队都打起来了,双方还要派遣使臣相互沟通一下吗?其实在古
2023-04-25 11:26:00
古代两军对垒,大将之间喊话怎么能听清?
...派遣亲信使者代表自己去谈判。古代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在打仗的时候派遣使臣前往敌营,按照惯例是不能斩杀来使的,但也是有例外的。使臣谈判的时候会不会被杀,不但要看运气
2023-07-11 07:17:00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战争礼仪以及遵守情况
...中,都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规矩,那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在古代,这个约定基本上不需要写出来,大家也都能够遵守,近代更是有明文规定了。很多人就比较好奇,为何“两国交战,不斩来
2023-09-25 01:08:00
...景下,却也存在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那么,为何历史上会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如果真的斩了来使,又会怎样呢?这句话最早出自《左传·成公九年》,讲
2024-06-17 12:52:00
为何中国古代战场不斩来使?战争礼仪、精神气概与谋略
...战场上,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从古至今,这条规定基本上都被大家所遵守。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要遵守这样一个规定呢?要知道,来使的存在,是极有可能泄露我
2023-09-23 16:42:00
揭秘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定
...来一直流传下来,到现在仍然适用的,比如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在众多的文献中它也出现过多次,这句话倒也好理解,那就是两个国家在交战的时候,是不能斩杀对方派来的使者。按理说两边交战,
2024-03-08 12: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