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汉族官员以一己之力降服数万匪徒,却没得到清廷重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2 21:08: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汉族官员以一己之力降服数万匪徒,却没得到清廷重用

;

提起清朝历史上最厉害的汉族官员,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曾被咸丰、慈禧视为“擎天巨柱”的曾国藩。

的确,曾国藩非常牛叉,连李鸿章也称赞他是:“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甚至,对曾国藩的才干,《清史稿》用了“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八字来作为最终评定。

可是,今天历史沙龙要谈论的主角,却不是曾国藩,而是比曾国藩早出生了近一百年的另一个清朝汉族官员刘清。

一汉族官员以一己之力降服数万匪徒,却没得到清廷重用

刘清的名字很普通,没有什么特色,叫起来也不够响亮。

但刘清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没能拥有曾国藩那样的名气和声誉,与才干无关,全在于际遇。

刘清是乾隆七年(1742年)生人,原籍贵阳花溪区陈亮村,父亲刘复仁原是浙江萧山县知县。

刘复仁是一个清官,爱民、护民,关心民间疾苦。在萧山任职时,发现萧山油茶经济价值高,且生命力极强,就移植到贵州栽培,结果大获成功。贵州茶籽油遂成为了贵州的一大经济支柱,恩泽子孙万代。

刘清在父亲的熏陶下,关注国计民生,立志要为苍生造福。

不过,刘清的仕途崎岖坎坷,三十五岁才被选为拔贡,在京城四库馆当誊录,默默无闻地干了七年。到了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才候补了个县丞。四年后,补上冕宁县县丞时,刘清已经四十九岁了。

真正让刘清施展才干和政治抱负是在南充县知县任上。

一年之后,五十岁的刘清升任南充县知县。

那时,四川、湖北、陕西、山东一带的白莲教闹得很凶。

白莲教并不是新兴的团体,其发展时间已经有好几百年了。

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就以此为楷模。南宋绍兴年间,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在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教。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比较著名的有元末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反元大起义;明初永乐年间的唐赛儿起义;明末天启时期的徐鸿儒、王好贤领导的起义,等等。流传到清初,白莲教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乾隆初年,山东一带就爆发了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规模最大的,就属于这一次,史称“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

一汉族官员以一己之力降服数万匪徒,却没得到清廷重用

这一次白莲教起义参加的人数多达几十万,起义爆发于四川、湖北、陕西边境地区,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刘清任职的南充县是重灾区。

刘清作为一县之长,有守土剿匪之责,他积极招募乡勇守卫南充。

一方面,刘清有廉政爱民的好名声,乡勇都愿受他驱使;另一方面,刘清并不是一味剿杀,而是以招抚为主,号召白莲教教众只要放下武器,愿意归顺,不仅不杀,还给出路。

因此,刘清得到了白莲教教众的敬慕和爱戴。往往,白莲教遇上刘清的部队就主动避让,不愿过多厮杀。

清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达州人王三槐于宣汉县桃花乡莲池沟举义,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他的部队几乎控制了20多个州县的广大农村地区,成为了四川省白莲教起义军的主力。

一汉族官员以一己之力降服数万匪徒,却没得到清廷重用

王三槐也成为了四川白莲教首领。

王三槐有勇有谋,于嘉庆三年(1799年)大败清军于云阳、开县;此后,又与清军激战于开县梓橦庙、九龙山、铁索桥,以及太平金盆池,均大获全胜。

王三槐非常欣赏刘清,赞誉刘清是不欺压百姓的“刘青天”。

四川总督勒保一直拿王三槐没有办法,听说王三槐欣赏刘清,就派刘清前去向王三槐招降。

刘清仿佛关二爷重生,临危受命,单刀赴会,前往王三槐营中,向王三槐宣讲朝廷政策,劝王三槐接受招抚。

一天劝说不成,就劝说两天,两天不成,就劝说三天。晚上就住王三槐帐中,推心置腹,以诚相待。

最终,王三槐被说服了,跟随刘清一同到勒保军营投诚。

哪料,勒保居心不良,将功据为己有,对嘉庆皇帝谎报军情,声称王三槐是自己阵前生擒,押王三槐往北京献俘报捷,完全抹杀了刘清的劝降之功。

嘉庆皇帝亲自审讯王三槐。

嘉庆问:“为什么造反?”

王三槐答:“官逼民反。”

嘉庆问:“难道四川就没有一个好官?”

王三槐虽是受刘清诱擒,却不怨恨刘清,对刘清的政德念念不忘,说:“只有一个刘青天是好的。”

王三槐这一句回答,使刘清暴得大名。

不久,王三槐被判处凌迟处死。

一汉族官员以一己之力降服数万匪徒,却没得到清廷重用

历史沙龙在这儿补一笔,王三槐曾驻军于西充圭峰山顶窦禅寺,埋金银十八锅。王三槐死后,该寺住持道亮和尚掘出藏金,用以大建寺庙,广塑佛像,又在百子殿内,彩绘108幅壁画,窦禅寺因此名噪一时。

经过对王三槐的审讯,嘉庆皇帝有了很大的启发,他把白莲教造反作乱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官员不能执行朝廷德政,迅速地调整了朝廷政策,提拔优秀官员,惩办贪官污吏,对官场狠加整顿,“害民之官必宜去,爱民之官必宜用”。

经过一番整顿,各级官员对白莲教剿抚并用,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

被提升为候补直隶道的刘清工作也更加卖力了。他多次到起义军营寨做招抚工作,说明利害,工作卓有成效。

四川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首领,名叫鲜大川,巴州人,他的族人大多参加了起义,许多人在与官军作战中阵亡,全家生计陷入绝境。刘清派人厚恤伤亡者家属。鲜氏族人深感刘清的恩德,竟然杀死鲜大川,投降了刘清。

一汉族官员以一己之力降服数万匪徒,却没得到清廷重用

刘清在军七年,以一己之力降服了白莲教三万余人。不少白莲教的干将投诚后加入官军,为朝廷立下了战功。在白莲教被彻底扑灭后,刘清被提升为按察使。

老实说,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极大地锉伤了清王朝的元气,此后,清王朝就从所谓“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入没落的深渊。

可是,即使是在走下坡路,清朝统治者仍恪守祖训,不过过度重用汉臣。

刘清明明是世间难得的栋梁大材,嘉庆皇帝在召见刘清时,也赐诗称赞刘清,称:“循吏清名远迩传,蜀民何幸见青天”,评价不可谓不高,但就是不敢重用。

据说,嘉庆原本是想升刘清任布政使的,但勒保从旁提醒了一句,嘉庆立刻打消了这个想法。最终,刘清只做了一个按察使,并在这个位子上干到老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3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对他们任打任杀,而这也反噬着满清政府。后期出现的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很好地佐证
2024-04-23 20:59:00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鬼魅般的存在。它似乎从未在哪个朝代走入舞台的中心,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黑暗角落中,又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哪里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哪里就有白莲教。它也让清朝朝野
2023-02-03 20:46:00
决定清朝强衰的三次战乱,清廷均取得胜利
...为强盛的时代便到来了。平三藩见证了清朝的崛起强盛。白莲教作战 清朝的强盛延续到了嘉庆年间,便由盛转衰了,这一次见证的也是一场重要的平乱之战。这便是自嘉庆年间开始的白莲教起义
2023-02-04 21:35:00
和珅上亿两的家产嘉庆花了多久
...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发的状态了。其中声势最大的莫过白莲教起义了,在白莲教的激烈进攻下,清军遭到了灭顶之灾,其后再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军费更是花费数亿两白银,可以说这场起义掏空了
2023-07-21 15:50:00
清朝白莲教起义:无处安放的灵魂,是危险的或不稳定的
历史上的白莲教起义,也许看过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人并不陌生,电影中黄飞鸿作为正义之士的代表,揭穿了白莲教的封建迷行和蛊惑民心的恶劣行径,凭借自身武艺大战白莲教圣母,揭发其刀枪不入的假
2024-08-07 17:59:00
在古代兴风作浪的白莲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别被电影给骗了
在影视作品里,白莲教常常被描绘成身怀奇术、掀起腥风血雨的神秘组织,甚至被神化成了抗压不倒的“义军”。可真实的白莲教,真是电影里那样的“神秘武林”吗?它到底是维护正义的民间力量,还
2024-11-06 09:46:00
孙之獬: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剃发易服的倡导者
...初的大臣孙之獬孙之獬孙之獬本是明朝之臣,地地道道的汉族,天启年间进士及第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在馆试中得了第一,孙之獬被升迁为翰林院检讨。为了能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孙之獬攀附
2024-04-22 11:44:00
清朝走向衰落的又一个重要信号——天理教起义
...例如山东王伦起义、甘肃回,乱、陕西厢工暴动、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福建广东的海盗之乱等。这一系列的乱象都说明了清朝已经走向了衰落。这些乱象虽然均被清朝平定了,但同时也反映出了清朝
2024-06-20 20:59:00
清朝为什么封禁长白山?
...化的担忧,在满族统治者中根深蒂固。即便是从小浸淫在汉族文化历史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汉学造诣也最高的乾隆皇帝,都曾流露出了他的深深忧虑。他曾不无担心地说:“东三省乃满洲根本地
2023-08-16 20: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