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20:46:00 来源:戏说三国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鬼魅般的存在。

它似乎从未在哪个朝代走入舞台的中心,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黑暗角落中,又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哪里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哪里就有白莲教。

它也让清朝朝野上下真正体会到了李诚儒所说的“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01阴魂不散白莲教

嘉庆元年,1796年,湖广总督毕沅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麻烦。

这一年,在湖北、四川与陕西,几乎同时出现了白莲教徒组织的起义,这些起义规模不大,但是种种情报表明,白莲教众率先起事的区域,就位于湖北荆州的枝江和宜都一带。

白莲教供养的是阿弥陀佛,劝人念佛修行,多做好事,死后到西方净土白莲池上,过快活日子。这团体创始于五世纪初年,到十二世纪前期,又加进了天台宗的格言,忌葱乳、不杀、不饮酒,衍变成白莲教。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黄飞鸿》剧照

白莲教有自己尊崇的神明,如弥勒佛与无生老母等。弥勒教认为现实世界充满枷锁,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只等“弥勒佛”降世,就会有一个更好的世界来到。听从“弥勒佛”的号召,苦难教众联合起来打破枷锁,就能迎来一个新世界。

对于挣扎于生死线上的多数人来讲,现实越是困难,天国就越有吸引力,信仰越是坚定,打破现世秩序的决心就越是强烈。外人看来乌托邦式的许愿,却实实在在能凝聚起建设乌托邦的激情。

在元末明初时期,

白莲教一度成为底层人推翻元朝统治的精神武器。

朱元璋就是靠着宗教起家,坐稳江山后对于宗教的打压自然得心应手。孝子贤孙们虽然爱折腾,但白莲教在明朝一直被管得服服贴贴。

清朝中后期,这样一种被统治者斥为

“邪教”的宗教组织,突然再度活跃起来。

关于白莲教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外来移民涌入所带来的人地矛盾与贫富差距的激化,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大量产生,他们无依无靠,既不被乡里士绅所接纳,又受到官府的冷落,于是,他们转而集结在白莲教的精神旗帜下,通过入教抱团取暖,来求得暂时的温饱。

这样一种现象,在湖北(鄂)、河南(豫)、四川(川)和陕西的(陕)交界地带表现得最为显著。这里多山地,地势崎岖,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历来是反政府武装活跃的温床。

白莲教在社会问题的刺激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当时的京师朝廷对此仍然缺乏了解,不仅如此,就连身在两湖的总督毕沅,也是一筹莫展。

02毕沅的烦恼

白莲教的对手毕沅远非等闲之辈。

乾隆朝官场的风气还是满人压制汉人,能混到督抚一级汉族官员,绝对是要凭借碾压众人的实力出圈,而毕沅的经历确实太过优秀,想压都压不住。

乾隆二十五年,刚刚三十岁的毕沅就在科举中一举夺魁,成为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带着天子门生的光环,毕沅早早被下放到地方官场历练,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就晋升为陕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作为乾隆眼中的红人,乾隆也给了毕沅充分的机会。乾隆发重兵攻打大小金川的时候,毕沅便担当大任,负责督运后勤粮草,及时供给前方作战部队,有效保障了这场平叛战争的胜利。

毕沅在陕西和河南担任巡抚的时候,得益于他深厚的地理学造诣,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证明他能做一个盛世的太平官。至于文教就更不在话下,作为学林领袖的毕沅,辛勤笔耕,著作等身,编纂《续资治通鉴》、《史籍考》、《墨子集注》等巨著。

▲《黄飞鸿》剧照

但是,不幸的是,湖广地区白莲教发动的不间断的武装斗争,已经惊动了朝廷。嘉庆帝与退居二线的太上皇乾隆皇帝同时向毕沅施压,身为湖广总督的毕沅,不能每天总想着舞文弄墨、著书立说,要求他及时消灭白莲教的武装,把叛乱扼杀于萌芽状态。

毕沅得到命令的时候,他已经是六十六的高龄了。此时的他,风烛残年,只想赶紧办完这件事,然后交出职权,保住晚节。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白莲教叛军一会儿在当阳,一会儿到襄阳,一会儿又在辰州冒头,按下葫芦浮起瓢,老人家追着叛军到处跑,十分辛苦。

毕沅本想尽快把朝廷搪塞过去,可是朝廷不买账,坚持要他消灭所有叛军。无奈,毕沅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调兵遣将,结果,嘉庆二年,因劳累过度,毕沅四肢麻痹,病发身亡,倒在了自己的总督位子上。

03叛军继续壮大的原因

问题远没有结束,毕沅死后不到两年的时间,白莲教众果然卷土重来,以姚之富、王聪儿为首的一支白莲教主力,自从在襄阳起事后,四处攻打劫掠防御薄弱的城镇要隘,而地方上的驻防清军力量分散,始终无法以优势兵力歼灭叛军。

白莲教组织下的起义军,在山地之中,和清军玩起了捉迷藏,他们忽东忽西,一会进入湖北,一会又跑到四川,等到清军集结起来后,他们又窜入陕西。各省的清朝官员只想着把叛军赶出自己的辖区了事,却没有想到,自己潜意识中奉行的“地方本位主义”,正导致白莲教越剿越强。

帝制时代的中国本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度,从秦始皇时候开始,统治者就设想地方围绕着中央转,地方上的一切,都应该优先服从于中央的需要。

可是,事实恰好与此相反,地方官员对于中央的命令表面上惟命是从,但放到实际行动中,却仅满足于料理好自己的一摊子。如果不是中央亲自派员下来检查工作,他们恐怕会继续将阴奉阳违的状态保持下去。

清中后期的官场生态,同样不会例外。由于地方官员这样一种保守的心理,波及川陕鄂数省的白莲教,已经开始向河南和甘肃等地区蔓延开去,清廷已经无法继续淡定了。从山西和关外出发的援军,陆续向湖北、四川一带集结,试图寻找白莲教起义军并将其消灭。

当然,

导致白莲教势大难治的原因,除了各省官员不能超越本省利益之外,清廷对地方军事控制之虚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都知道,组成清朝军事力量的主体,是八旗和绿营。

根据茅海建先生的研究,鸦片战争前夕的八旗兵有20万左右,其中一半驻扎在京师,另一半则分驻地方要隘,因其人数相对较少,所以仅能起保护旗民财产,监视绿营兵的作用,简单来说,

八旗存在的政治意义,要大过军事意义。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绿营兵

绿营则不同了,绿营的数量,要在八旗总额的三到四倍,在60万以上。

不过,别看他的数量远超出八旗,在地方控制层面,绿营兵也远不敷为用。据茅海建先生的研究,绿营以下基本都要分“汛塘哨卡”,营以下部队不是集中驻扎,而是分布于市镇要冲,这里摆几个将,那边放十个兵。其中一地驻扎最多的,也只有两百人左右。

注意,这还是白莲教起义被镇压三十年之后。

这样一种布防安排,对付小股土匪都稍显吃力,更不用说他们面对的是充满宗教热情,且组织缜密的白莲教叛军了。白莲教众利用清军主力分散的这一弱点,每每集中兵力攻其一处,多能得手。

因此,白莲教起义,直接暴露了清廷对于地方控制的虚弱无力。而也正是由于清廷正规军难以独挡叛军,才又有了地方士绅组织的团练武装。

以湖北随州为例,地方自卫力量构筑壁垒,训练乡民中精壮者,在白莲教叛军靠近时实施坚壁清野,拖住敌军,好等来官府的援兵。

团练武装的兴起,暂时弥补了清廷在地方控制中的弱点,但是,与地方官员的问题一样,这些团练因数量有限、乡土观念极重,所以

在赶走白莲教叛军后,多选择回归原先的务农生活,而不是远离乡土,追击白莲教的主力。

因此,相比于暮气极重、战力退步的绿营兵,团练武装虽然战斗意志较强,但其真正成为消灭帝国叛军的主力,还得等到江忠源创立楚勇,曾国藩建立湘军。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驻防在运河沿线的八旗军与绿营兵

04嘉庆主政后的措置与结局

当然了,地方乡绅自发组织或在官府授意下建立的准军事力量,毕竟让白莲教起义军无法再像以往那样如入无人之境,他们的补给开始出现困难,活动空间也在缩小。恰在这时,乾隆帝的病逝,也让嘉庆彻底摆脱了被太上皇干预的尴尬境地。

在清除了前任皇帝的宠臣和珅后,嘉庆把重心逐渐放在了对西南地区白莲教的清剿上,对前任湖广总督毕沅的身后清算,便发生于这一背景之下。

只不过,嘉庆帝一开始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他认为造成白莲教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主要原因是个别地方大员的懈怠,可平叛战争拖长了,他才缓慢地意识到,真正原因可能是清廷过去在地方控制上的失序与无力所积累下的重疾。

终于,到了1805年,波及川楚等五省的白莲教起义被镇压下去,清廷似能喘口气了。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本来,嘉庆皇帝上台后扳倒和珅,似乎朝野为之振奋。但嘉庆皇帝的龙座还未坐稳,就疲于应付白莲教起义,折腾数年,不仅让人看出来康乾盛世内部的腐朽,更让人对于康乾盛世的继承者嘉庆本人略感失望。

作为一国之君,嘉庆皇帝可能意识到了白莲教叛乱所揭示的帝国统治深层次问题,但是,由

平定叛乱所带来的支出两亿多两白银的财政重负,让其权衡之后,选择了将问题暂时束之高阁。

结果,大清再一次为自己回避社会痼疾的决定付出了代价,白莲教众的起义被镇压后仅仅十年的功夫,天理教又在中原地区活跃起来,这一次,叛军不但继续像以往攻打府县,还把火烧到了紫禁城内。

白莲教起义所暴露的清朝地方统治上的缺陷,并没有因为白莲教众的失败而消弭,反而愈演愈烈了。

这个问题,还将继续折磨着已经日落西山的帝国,直到19世纪50年代,迎来他的巅峰——太平天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23: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白莲教:从佛教分支到民间神秘组织的历史演变
白莲教是中国民间,一个十分神秘的宗教组织,盛行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在此之前,也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早在隋唐时期,民间就有一个来自佛土净土“弥勒佛出世”的传说,成为民间反抗朝廷
2023-10-07 09:14:00
历史上的白莲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在现代电影当中,白莲教是毋庸置疑的反派。尤其是白莲教教主,虽穿一身纯白的装束却深藏阴谋,给人一种神秘、阴险的印象。然而,电影展现与真实历史是有一定差距的。长期致力于中国秘密社会与
2023-06-25 10:06:00
探讨清朝为何忌惮白莲教
...上,民间宗教团体在社会动荡时期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白莲教作为其中之一,其与清朝的关系颇为复杂。本文将探讨清朝为何忌惮白莲教,并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白莲教
2024-10-21 20:53:00
乾隆时期是公认的盛世,为什么还会爆发白莲教起义?
...清帝国的衰落,这才成了几十年后那场鸦片战争的主因。白莲教的映射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刚刚登基不久,太上皇乾隆依旧还在享受权利。湖北、四川白莲教起义了。这场战争一直持
2023-07-01 00:50:00
白莲教为何能持续造反一千年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神秘的民间团体,叫做白莲教。在很多小说里都曾经出现过它的身影!南宋时期,有个叫茅子元的僧人创建了白莲教。早期的白莲教还是有正常信仰的,他们信奉不杀生、不
2024-04-07 19:15:00
为何白莲教会如此频繁地起义?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莲教以其独特的信仰和频繁的起义活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为何白莲教会如此频繁地起义?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为您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白莲教,源
2024-10-12 21:14:00
这是历史上最神秘的宗教,谁当皇帝就反谁
记得有部电影叫《白莲花》,故事是写白莲教起义首领王聪儿的生死经过,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也是相差不多。对于白莲教这个名字,其实大部分人是既熟悉、也陌生。此话怎么讲呢?大家所以熟悉,那
2022-12-18 13:27:00
在古代兴风作浪的白莲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别被电影给骗了
在影视作品里,白莲教常常被描绘成身怀奇术、掀起腥风血雨的神秘组织,甚至被神化成了抗压不倒的“义军”。可真实的白莲教,真是电影里那样的“神秘武林”吗?它到底是维护正义的民间力量,还
2024-11-06 09:46:00
...又与中国本土的佛、道、儒三教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名为白莲教的秘密教门。而这个教门却成为历代封建政府的噩梦。从史书中看,白莲教特别喜欢造反,谁当权就反谁,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就是想
2023-08-21 21: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