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为什么封禁长白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6 20:27: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白山黑水的长白山地区,历史上是满族的故乡和发祥地,被视作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

清朝定都北京后,大量的关外军民“从龙入关”,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在顺治元年,就大约有近90万人进入了关内,造成了东北“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的境况。

为了巩固满清根据地,改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万木参天的原始状况,重振当地经济,增加朝廷收入,以应付关内连绵不断的战事。清廷在顺治8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允许农民入关开荒种地,采挖资源。由此,又有一大批百姓来到了关外。

但在康熙七年,清廷却颁布命令:“辽东招民永著停止。”这就相当于“封禁”了。由此,也开启了“封禁”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200多年的历史。

清朝为什么封禁长白山?

那么,清廷为什么要在这个地区采取如此长时间的“封禁”政策呢?

一、为了保存维护满清的“龙脉”和根据地。

在满清统治者看来,长白山地区是“祖宗肇迹兴亡之所,是满族龙兴之重地”。满族祖先肃慎、挹搂、勿吉人、渤海人等均视长白山为灵山之地,对长白山有着特殊而神秘的尊崇观念。

满族人认为,长白山山脉自西向北发展到龙岗山后,分成了两条山脉。北脉至盛京后,成了福陵所在地天柱山和昭陵所在地隆业山;西脉至兴京门,成了永陵所在地开云山。所以,长白山是和满清的“龙脉”连接在一起的,保护长白山,就是保护满清的“龙脉”。

到了康熙年间,“崇祀长白山更甚,封长白山神,在乌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称两祭,祀同五岳”。1682年,康熙帝东巡至吉林时,为缅怀满族先祖,率众跪拜长白山,行三拜九叩大礼,举行望祭仪式。

在乾隆当政时,还曾在吉林境内,向长白山遥致祭礼,并留下了《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一文,从而将对长白山的尊崇推向巅峰。

于是,清廷将长白山周围的千里林海悉数划为了禁区。

同时,满族人也将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视作根据地。

满清入关后,虽然从表面上统一了中原,但此起彼伏的反清浪潮,一直伴随着整个清朝历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依然错综复杂。满族在取得了经济文化都远比自己进步许多的汉地统治权后,始终有着一种怀疑猜忌和畏惧的心态。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欲保留其发祥之地,勿使汉人侵入。则一旦中原有事,不至蹈元人覆辙。”

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满族为防万一,不得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清朝为什么封禁长白山?

二、防止被汉人同化。

满族是游牧民族,崇尚“武义本习”的风俗习惯,和中原的农耕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保留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满人采取了封禁长白山的政策。宁可将长白山大量的土地闲置,也不愿将这些肥沃的土地交由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人耕种。主要目的,是防止被汉人同化。

这种被同化的担忧,在满族统治者中根深蒂固。即便是从小浸淫在汉族文化历史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汉学造诣也最高的乾隆皇帝,都曾流露出了他的深深忧虑。他曾不无担心地说:“东三省乃满洲根本地方,诸宜倍守满洲淳朴旧俗,并力挽渐染汉人习气。”

三、为了保护长白山丰富的资源。

长白山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出产人参、貂皮、鹿茸、珍珠等珍稀资源。它们不仅是满族贵族生活的传统必需品,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清朝统治者为了独占这些资源,才将长白山划为禁区。

《清实录》记载,所有长白山的产参场,“令各揽头举熟悉刨夫,在苏城子、海诺恩屯、呢满口等处寻采,按额上交好参”。

除了人参外,长白山地区的官员每年还必须猎捕活鹿数十只,送内务府,交专人喂养,“供祭祀需用”。甚至包括清朝官员帽子上的珠子,都是大量地从长白山源源不断地送来的。至于珍贵而稀少的长白山貂皮,清廷特别重视,每年都要由驿站官员派出官兵,一路护送到宫里。

清朝为什么封禁长白山?

四、加强国防,抵御外辱。

康熙四年,一伙沙俄匪徒窜入黑龙江上游,盘踞在雅克萨,肆意袭扰边疆百姓,劫掠当地居民财物。1671年,康熙在第一次东巡时,就曾反复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罗刹虽云投诚,尤当防御,操练士马, 整备器械,毋堕狡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在长白山封禁区内划出了多个围场,专门供八旗兵围猎练武,提高战斗力,抵御外辱。

1687年,康熙第二次东巡时,亲自到长白山围场中狩猎,以此鼓励八旗士卒重视围猎练武, 加强备战。

清廷在对长白山长达200多年的封禁过程中,保护了满族的“龙兴之地”,也保护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不过,封禁长白山这一措施,客观上也极大地阻碍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削弱了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卫,造成了清末时期沙俄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整个国家也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清朝封禁长白山的举措,是狭隘的,也是失败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中国东北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政府为何封禁长白山200年,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
清政府封禁长白山200年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清朝的统治和民族政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者在入关前与长白山地区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长白山地区有着特殊的关注和
2024-08-06 10:06:00
清朝为何要封禁长白山200多年?这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清朝封禁长白山的原因有多个,其中包括政治、军事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首先,长白山地处边境地区,是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的接壤地带。为了防止俄罗斯帝国的侵略和入侵,清朝采取了封禁长白山的措
2023-09-27 16:26:00
不咸-且喜意大|满族制香技艺非遗传承
...之略白,但没有盐的咸”,此乃不咸山之得名。不咸山为长白山最古老的称呼。长白山人民对大山的崇敬礼拜,反映着东北各北方民族认识自然、解析自然的历史进程,也认证着北方民族信仰万物有
2024-12-03 11:17:00
“寂静而生”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对话巡展开展
12月11日9:30,“寂静而生”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对话巡展在吉林省图书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通化市人民政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剪纸研究中心共同指
2023-12-12 13:04:00
农历三月十六 长白山地区最神秘的节日
长白山人参 来源:图虫创意农历三月十六,传说是山神爷老把头的生日,是长白山地区独有的节日—— 长白山老把头节。 把头,即巴图鲁(满语,英雄)。老把
2024-04-23 15:52:00
传统村落保护丨吉林: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迎来观光潮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长春5月2日电 题:吉林: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迎来观光潮新华社记者周立权、许畅木瓦片、木房梁、木墙体、木烟囱……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长白山密林深处,有
2023-05-02 11:18:00
吉林延边,为何“一半韩流,一半东北”?
...。这其中的原委,还要从本地最负有盛名的自然景观——长白山说起。广义而言,东北地区东部的一切大山都可以被称作是长白山脉的一部分。而狭义的、作为旅游景区、滑雪胜地、以及盗墓小说故
2022-12-27 08:39:00
白玉兰(商务)酒店长白山池北游客服务中心店 正式上线
第255家正式上线2022年12月,白玉兰(商务)酒店长白山池北游客服务中心店正式上线,这是白玉兰酒店正式上线的第255家店,踏雪而来、美如玉冠!酒店简介酒店共75间客房,多种房
2022-12-26 19:30:00
长白山下面有墓穴到底是真的假
说到长白山,这个地方有很多人都会想到盗墓笔记。一是由于在清代的时候非常重视保护这个地方,二是这么多年来很多电视剧的题材都是来源于这个地方,而且还非常的火爆。在盗墓笔记中,曾经有这
2023-05-15 15: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