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1 04: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陈乃举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的人,皇帝夸他是“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赞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张伯行(1651-1725年),字孝先,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三十一年补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张伯行为官几十年,到过很多地方,任过很多要职,他不论在何处任何职,都“力求有益于民生国计”“贻千百世生民之福”,自己始终过着简朴而清寒的生活。如他自己所说:“臣虽历官巡抚,而服食起居未脱寒酸故态。”

宁可不做官,也不送礼,是张伯行为官恪守的准则。康熙四十五年(1706),张伯行调任江苏按察使。按照“惯例”,新任官要馈送总督、巡抚币礼,约合白银四千两。很明显,不索贿贪污是拿不出这么多银两的。张伯行对属下明确表示:“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他以实际行动破了这个惯例,没有给总督、巡抚送一两银子。这之后不久,扬州有六个秀才得罪知府被告到巡抚处。巡抚为讨好上峰,欲摘掉六秀才衣巾。伯行闻知,从爱惜人才出发,为六秀才据理详辩,才使六秀才免遭罹难。伯行任江苏按察使仅两个月,“廉惠之声已深入民隐”。

行檄止馈,拒不收礼,是张伯行恪守的又一准则。康熙四十九年(1710)正月,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此时朝野官吏贪贿,舞弊之风渐盛,两江总督噶礼作威作福,虎噬狼贪,两江人民不堪重负。伯行深知此情,到任后针对官场恶习,发布禁止属员馈赠的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壁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求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这篇著名的《禁止馈赠檄》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属员莫不折服,百姓无不欢呼,而总督噶礼则侧目以视。张伯行说到做到,除了拿朝廷的俸禄外,从不贪占公家的便宜。日用所需蔬菜米麦、寸丝尺布乃至研麦之磨石,都是从河南老家带来的。无锡县依惯例给署衙送泉水,伯行得知送来的水非普通之水,需民船载运,增加百姓负担,当即拒绝收留,并规定以后一律不得再送。

心系百姓,造福于民,不阿权贵,是张伯行恪守的第三个准则。伯行不仅自身干净,而且干事,他把造福于民与自身廉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江苏按察使任上,伯行力主革除地方弊端,对总督、巡抚多有冒犯,以至督抚联合压制排斥伯行。康熙四十六年(1707)正月,康熙南巡,降旨让督抚举荐贤能官员,伯行不在其列。结果康熙帝亲自提名,擢其为福建巡抚。三月,伯行往福建赴任,时值台湾旱灾,伯行力请捐粮赈济,“全活甚众”。福建田少人多,一年的收成不够一年之用,米价昂贵,“商利而农病”。针对这种情况,伯行坚持派人到江、浙等省买米平粜;又多设粮仓,积贮粮食,以备凶荒。“终闽任,民无阻饥之患焉”。同时,伯行大张纲纪,打击不法之徒,“一时官吏士民兢兢奉法,教化大行”。

由于伯行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为民造福,因而深受百姓爱戴。伯行调离福建时,“士民攀留不及,皆呼号如失怙恃”。在江苏巡抚任内时,江苏乡试发生科场舞弊案,总督噶礼从中收受贿银,伯行不顾身家性命,弹劾噶礼的不法行为。审案官员畏惧噶礼权势,皆附意于噶礼,致使案情复杂化。康熙帝无奈,以督、抚二人互相攻讦,俱令解任,听候审理。扬州百姓闻伯行将解职,皆罢市停业,数千人围集公馆,哭声震扬城。苏州等地也相继罢市。次日,扬州百姓又扶老携幼至公馆,具水果、蔬菜以献,伯行坚辞不受。众人膝行而言:“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面对此情此景,伯行不得已,乃收下豆腐一块、青菜一束。后来,案子了结,噶礼革职,伯行留任。江苏百姓闻此讯,欢声雷动,皆书红幅张贴于门旁:“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江南士民在京城者,集数万人,持香至畅春园,跪表感激之情。而福建省士民,闻伯行留任,“皆奔号呼吁”。这无可置疑地表明,老百姓不会忘记为官清正、为民造福的张伯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今天向大家介绍清朝大臣张伯行,他为官20余年,历仕清康熙、雍正两朝,以清廉刚直著称,曾经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可是这位被称为廉政为民的“好官”,最终却没有得到雍正帝的重用
2024-08-02 17:02:00
康熙年间的辛卯科场案,案件背后的博弈更惊心动魄
...事者,同时将学子闹事之事具折上报皇帝。同时江苏巡抚张伯行也将此事上报,而身为巡盐御史的曹寅,正巧就在扬州,他通过“密折”向康熙汇报了这场舞弊案,他在奏章中称,很多不通文理之人
2023-06-20 14:36:00
康熙一朝何以出现两个同名同姓的清官
...阿、清正廉洁的官员,在政治上予以保护。康熙五十年,张伯行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两江总督噶礼相互参劾,康熙一度免去二人之职。后来,康熙认为“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则江南地
2023-08-22 11:16:00
噶礼曾随康熙亲征,因贪赃枉法弑母之举,被母亲揭发而死
...,旋擢江南江西总督。”噶礼出任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是张伯行,这个张伯行是清朝著名的清官,被后人称为清朝的海瑞。噶礼就是个大贪官,“三十八年,授山西巡抚。噶礼当官勤敏能治事,然贪
2023-04-17 18:32:00
康熙的权谋之术有多厉害?屡屡借刀杀人
...直的官员,更加抵触噶礼。比如清朝著名的大臣,理学家张伯行,就弹劾噶礼在科考中收受贿赂。张伯行进士出身,曾官至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多年,以清廉刚直著称,他还开课授业,收授门徒达
2024-03-25 17:30:00
...算是贵族出身,他出任两江总督时与他搭档的江苏巡抚是张伯行。这个张伯行是清代著名的廉吏,堪称清朝海瑞。贪官与清官注定不能和平相处,两个人处处不和,于是两人就互相向康熙上奏本弹劾
2024-06-16 11:15:00
雍正时期一位总督每餐只吃白菜,为何还被处死
...算是贵族出身,他出任两江总督时与他搭档的江苏巡抚是张伯行。这个张伯行是清代著名的廉吏,堪称清朝海瑞。贪官与清官注定不能和平相处,两个人处处不和,于是两人就互相向康熙上奏本弹劾
2024-06-23 20:43:00
康熙年间“诈尸案”是怎么回事
...2日)。“同乳兄弟”是国蠹事情还要从康熙五十一年的“张伯行噶礼互参案”说起。众所周知,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英主,不仅雄才大略,而且为人善良宽厚。清代礼亲王爱新觉罗·昭梿
2023-07-25 22:06:00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也知道江南乡试出事了,立刻命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等地方官员彻查此事。经过严审,先是两名被多人举报的“学渣”举人对舞弊行为供认不讳。据新中“举人”程光奎供述,他与副主考
2024-06-08 16: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