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21 06:56:00 来源:康之道

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糖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糖尿病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血糖高的人,多留意是否有6症状,若一个没有,糖尿病还远

1.皮肤发痒

长期性血糖上升很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毛细血管的并发症,肌肤毛细血管阻塞很有可能会引发肌肤缺乏营养,造成肌肤外型变软。一部分病人发生皮炎湿疹,很有可能伴随发痒,病人须前去皮肤美容帮助医治,部分可使用激素类等外敷药。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2.肢体麻木

出现糖尿病后,如果总是感觉到自己有肢体麻木的症状出现,需要警惕血糖升高了。血糖异常升高时,血液中糖类物质增多。

容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此时患者可以感觉到肢体麻木感明显。针对这种情况,还需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来稳定血糖,这样麻木的感觉才会得到改善。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3.视力下降

当你经常出现视力下降视力模糊的症状时,别一度只认为是自己的眼睛出现了问题,有可能也是自身血糖偏高诱发的不适症状。

根据医学研究调查:糖尿病患者有73.4%左右的人群,都相信有眼部疾病的问题,比如:白内障疾病,老花眼,散光问题,眼球歪斜,视网膜病变。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4.浑身无力

高血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浑身无力状况十分广泛,血糖新陈代谢不够是元凶。医生专家表明,血糖指标值超过正常的范畴,血夜深厚节节攀升;营养成分供给不够、神经中枢抑止等状况五花八门,造成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等病症。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5.肚子总是饿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偏高大多是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亦或者是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导致体内的糖分无法被胰岛素给转化和分解,多余的糖分就会被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因此,就会总觉得饿。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6.伤口难愈合

手上如果是出现一个小伤口的话,过一段时间的话可能会慢慢的愈合。

那如果是血糖过高手不小心被划破就会造成血流不止,同时伤口也很难愈合,这也是很多做手术的人要控制体内血糖的主要原因。

同时还会造成感染以及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所以想要知道自己身体的血糖是否过高就要看一下自己受伤的伤口是否又喝得过快。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随着时代的进步,血糖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根据最新颁布的血糖标准,4.0~6.1已不再使用,大家不妨自查一下!

未成年人空腹血糖数值需要控制在4.0~6.1mmol/L。

成年人空腹血糖数值需要控制在4.3~6.1mmol/L。

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数值需要控制在4.4~6.9mmol/L。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总结好了:降血糖的5个方法,能真正做到的却很少

1.定期监测血糖

高血糖的人必须要自我监测血糖,能准确反映出身体实际的血糖情况,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好饮食和运动,这样才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产生。一般需监测一日三餐后两小时血糖、餐前血糖、夜间和睡觉前血糖。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2.记得多喝水

水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多喝水,每天喝够1800毫升的温开水,可以保持各个器官的湿润度,还能将身体多余的糖分通过尿液排出去。

但是,提醒各位一定要多喝白开水,不能喝饮料,因为饮料当中添加了糖分,饮料喝多了会导致血糖值持续升高。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3.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若是想要有效地降低体内的血糖,那么在平日的饮食上就需要格外的注意,除了要少吃一些糖分含量和升糖率较高的食物以外,更要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这主要是因为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膳食纤维还能够有效地延缓机体对糖分的吸收和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稳定体内的血糖,达到将血糖的效果。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4.坚持运动

降低血糖的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多锻炼身体是让血糖稳定的关键。很多人本身肥胖,身体各项指标就开始变化,胰岛功能可能会降低而导致血糖升高。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变得慵懒,不爱运动,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想去运动也没有动力,长时间缺乏锻炼身体肥胖之后,出现糖尿病的概率高。

如果想要认真地降低血糖,运动量充足很关键,应该多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来锻炼身体,促进热量消耗维持血糖的稳定。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5.保证睡眠

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佳会影响身体内血糖的水平,使血糖紊乱,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还会引起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等问题。所以晚上要保证睡眠的质量。

建议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还要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让身体处于舒适的环境当中有利于身体的放松。也可以睡前泡脚按摩等,缓解身体,舒缓神经,起到安神作用。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延伸阅读:血糖恢复正常能不能停药?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下来了,如果在停药后血糖再次升高并且高于正常范围,建议继续吃药,以免导致高血糖情况再次出现,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如果盲目停药,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如果只是出现一过性的血糖高,比如药物性高血糖、应激状态等,血糖降下来了一般不必吃药。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来袭!4.0~6.1不再适用,建议自查下

结语:每个年龄段的血糖标准不一样,每个人的体质也是存在差别的,我们可以根据血糖的标准范围来检测自己的血糖是否正常。不妨自查,在这个范围内,你的是否符合标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4年“血糖标准”公布,年龄不同,标准不同,建议对照自查一下
...别。新的血糖规范曾经发布。倡议你依据本人的状况停止自查。假如血糖能在合理的范围内,阐明身体颐养得很好。糖尿病前期,身领会发出5个信号,希望你不会遇上1.视野含糊人体内的血糖含
2024-02-21 10:50:00
2024年“血糖标准”公布,年龄不同,标准不同,建议对照自查一下
...024年“血糖标准”发布,年纪不同,标准不同,倡议对照自查一下新血糖标准根据年纪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青少年阶段(12-18岁)
2024-03-02 10:33:00
再次提醒:饭后有这3个表现,多半餐后血糖已超标!赶紧自查
...后有这3个表现,多半餐后血糖已经超标了!大家要赶紧自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却成为了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
2024-11-21 09:29:00
中老年人,不想脑梗、心梗,这8个指标别超标,建议自查一下
...。中老年人,不想脑梗、心梗,这8个指标别超标,建议自查一下1、血压不管是从健康角度还是国家指南来看,成年人的理想血压都应保持在120/80mmHg附近
2023-10-29 11:14:00
饭后有这3个表现,多半餐后血糖已经超标了! 10个饮食坏习惯,赶紧自查……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国2型糖尿病病友都有餐后血糖升高的问题。如果饭后有以下3个表现,大概率是餐后血糖超标了:1.疲劳乏力表现:疲劳、乏力、没精神、犯困等糖尿病病友大多存在胰岛素分
2023-08-25 10:09:00
【自查】:高血糖暗藏下肢血管堵塞危机!堵没堵,摸这里就知道!
...下肢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坏疽。自查方法:摸这里就知道!想要初步判断下肢血管是否堵塞,其实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摸足背动脉。位置定位:足背动脉通常可以在
2025-03-06 11:07:00
排便时,若存在这两种情况,可能是血糖超标警示,自查比对
想象一下,如果您的身体能通过简单的日常活动向您发送健康警报,您会怎么做?实际上,它已经在做了。其中一个被广泛忽视的信号就是我们的排便习惯。它们是身体健康状态的镜子,能够揭示包括血
2024-08-07 10:29:00
赶紧自查,这个五个小习惯可能破坏血糖稳定?
有时糖友弄不明白了,明明饮食和前些天差不多,怎么今天血糖就不好了呢?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几个生活中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小细节!看看你有没中招过?早餐喝粥大家平
2023-06-21 15:15:00
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有哪些?你们应该知道
...,但我们对高血糖的警惕心不能变,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自查自己的血糖标准,结合生活中的细节,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采取降糖措施。一旦发现早期高血糖症状,积极配合用药和治疗,要为自己的
2023-04-17 16:3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血脂报告单上“↑↓”符号,哪个指标风险大?
许多人在拿到血脂检验报告单时,最关注的是报告单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健康信息,其中一些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紧密相关
2025-11-14 06:49:00
掌握糖尿病足早期信号 这5个部位要重点检查
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前来医院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2025-11-14 06:49:00
“大脑重启”不是科幻片:MECT治疗室里的“无痛升级”全记录
在精神科治疗领域,有一种被称为“大脑重启”的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它就像给大脑做一次精密的“系统升级”
2025-11-14 06:49:00
咳嗽总不好?中医辨“寒热”、西医查病因!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相信许多人都经受过咳嗽反复发作的困扰,持续咳嗽不仅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还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干扰
2025-11-14 06:49:00
便秘太难受,可试试这些方法改善
蹲厕所半小时,腿麻了还没动静,你是否也被便秘缠上过?其实便秘不只是排便困难,长期忽视还会导致腹胀、口臭、皮肤变差,甚至增加痔疮
2025-11-14 06:49:00
中医如何看待腰椎病的成因以及预防
腰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腰椎病的成因有独特理解
2025-11-14 06:49:00
北京京医中医医院专业治疗耳鸣深度探析:优势、方法与患者选择
耳鸣的困扰在于其无形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情绪健康。当寻求专业治疗时,北京京医中医医院的耳鸣专科因其纯中医的系统疗法而备受关注
2025-11-13 11:45:00
医学科普|年轻男性必修课:前列腺炎的防与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前列腺疾病似乎是中老年男性的专利。然而,门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开始因前列腺问题而就诊,其中以前列腺炎尤为常见
2025-11-13 11:46:00
确诊乳腺癌怎么办?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详解诊疗流程
当诊断书上写下“乳腺癌”三个字,初期的震惊与迷茫或许还未散去,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
2025-11-13 11:47: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康佳:产后肩颈僵硬伴头痛,多是“经络不通”
康佳,首都名中医、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科、教、研近40年,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
2025-11-13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魏玉龙:经络辨证,精准治疗头痛
魏玉龙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临床系副主任、气功教研室主任。历经20余年临床实践
2025-11-13 14:40:00
东城中医医院马剑雪: 产后脸上长斑不消,别只怪日晒,多是“肝郁血瘀”
马剑雪,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四川省名中医胡玲香老师。2013年至今跟随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房繁恭主任医师学习
2025-11-13 14:40:00
杏林春暖除鼻患,丹阳陆鸣斋中医诊所创新疗法获赞誉
随着季节更替和环境变化,鼻炎已成为困扰众多民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的鼻塞、流涕、喷嚏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11-13 15:23:00
深圳永福医院:排便剧痛、大便出血 警惕肛裂找麻烦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破裂后形成棱形裂口或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据欧美统计女性比男性多得此病
2025-11-13 15:25:00
数据管理再进阶!盈康一生以DCMM四级认证领跑大健康行业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公布最新评估结果,盈康一生成功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4级(量化管理级)认证
2025-11-13 1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