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19: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曾经纵横欧亚的蒙古铁骑,到了19世纪正式歇菜了。而这支劲旅最后的统帅,曾不顾巨大的科技差距与伤亡抵抗英法联军的入侵,还十分卖力地围剿农军起义军,不料最后却阴沟里翻了船,被斩杀在麦田之中,实在让人唏嘘感叹。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人

年纪轻轻就官居一品

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弟拙赤合撒儿的二十六代孙,1825年,和索特纳木多布济去世,僧格林沁正式继承扎萨克多罗郡王的位置,从没落贵族一跃成为能够在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的蒙古显贵。

僧格林沁虎背熊腰,猿臂善射,长期担任皇帝侍卫。道光帝非常喜欢这个年少的蒙古郡王,不但赏穿黄马褂,让他在御前学习行走,掌管火器营等军事部门,还让他担任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兼正蓝旗蒙古都统。在正白旗蒙古都统乌尔恭阿因病赏假的时候,僧格林沁暂署任正白旗蒙古都统,年仅23岁就成为了正一品大员。这样做除了是因为僧格林沁本人讨皇帝喜欢外,也是满清皇室为了巩固和科尔沁蒙古的联姻关系,控制蒙古军队的需要。

随后的十几年,僧格林沁的职务和封号还在不断地变,镶红旗、镶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蓝旗的蒙古都统和满洲都统他全干过。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大胆揭露台吉干珠尔巴诺门罕私开牧场的违禁事件和理藩院失察之罪,被道光帝嘉许并授命协助调取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等三盟蒙古精兵三千名准备参战。不过最终清朝割地赔款,这支骑兵还是没有派上用场。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太平军北伐图

挫败太平天国北伐军

1851年,洪秀全等“首义六杰”在广西金田县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随后一路北上,攻克武昌城,然后顺江东下夺取金陵,于1853年正式定都南京。

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就不想着全军北伐了,只派林凤祥和李开芳二人率领2万太平军北上京畿。1853年五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河南,僧格林沁受命统领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扑五营及察哈尔各官兵,并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蒙古诸王劲旅出京会战太平军。

当时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基本费拉不堪,朝廷不得不让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办理团练,以对抗太平军。而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是另一支可以任用的有战斗力的部队了。当年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天津附近,咸丰帝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军进剿。僧格林沁在天津南王庆坨与北伐军开战,充分发挥蒙古骑兵机动和骑射的野战优势,使得以步军为主的太平天国北伐军损失惨重,僧格林沁因功获得“湍多巴图鲁”称号。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图

1855年正月,僧格林沁东连镇木城围困太平军,太平军突围失败,统帅林凤祥被俘处死。僧格林沁因功被加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还被允许世袭罔替,俸银加倍。同年六月,僧格林沁又在山东冯官屯大破太平军,生擒李开芳,从而搞定了这一支北伐军。

僧格林沁在战役中也充分发挥了蒙古骑兵的优势,将北伐军全部歼灭,展现了不错的军事指挥才能,名震天下,同南方湘军统帅曾国藩并称“南曾北僧”。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清军大沽口防御

对战英法联军先胜后败

1859年,因换约冲突,英法美三国舰队来到大沽口外,试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坚持自己的换约要求,被联军拒绝,联军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并在下午3时进攻大沽炮台。

此时的大沽炮台防务由僧格林沁负责。之前联军打清军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因此这次他们认为大沽炮台也是一打就垮,所以没有做充足的战争准备,带的舰船也不是很多。而僧格林沁利用联军的轻敌心理,先发制人发动炮击。这一通操作收到了奇效:清军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英舰队司令何伯被打成重伤。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此战毫无疑问大涨清朝士气,也让僧格林沁的威望达到了顶点。而英法两国恼羞成怒,宣称要对中国实施大规模地报复,于是两国于1860年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一万五千英军和七千法军杀向中国。联军在攻占舟山、大连湾和烟台后,舰队来到了大沽口外海。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天津大沽口清军被英法联军攻破后的惨景

僧格林沁想要复刻大沽口之战的辉煌,可是咸丰帝对和谈抱有幻想,没有像上次那样做充分的战争准备。而僧格林沁也做了战略误判,认为联军只是在海上称雄,而陆战不是自己的蒙古骑兵的对手,不妨把联军引上岸再乱杀。于是他忽视了北塘地区的防务,使得联军从容从北塘登陆,攻陷塘沽后,水路共同拿下了大沽炮台。

联军随后占据天津,同清朝谈判要求在《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再让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朝拒绝,并将谈判代表巴夏礼和士兵等39人扣押,关入牢狱之中。

清廷这一通操作,你说它想打吧,又不敢真的强硬到底,一直派人议和,想拖延时间。说它想和吧,又干出了关押使者的事情,以为拿了这些人质就可以要挟联军了,没想到反而给了联军扩大事态的借口。9月,联军攻陷通州,随后在八里桥和僧格林沁率领的2万蒙古骑兵正面交战。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

僧格林沁一直以自己的精锐蒙古骑兵自豪,一开战便向英法联军的阵地冲击。可是英法联军摆好枪炮阵地,拿这些冲锋的蒙古骑兵像靶子一样射击,大片大片的蒙古骑兵被射倒在地。蒙古骑兵也是悍不畏死,继续坚持冲锋,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冲进联军的阵地当中。僧格林沁想的是哪怕有几十人的小队冲进敌军阵型,就能发挥快马长刀的优势开无双,可是联军硬是靠着火力优势将骑兵死死压制。

不过僧格林沁部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行为值得赞叹,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夸奖清军的勇气。僧格林沁绝望之下,只能率领残军退守通州,东亚最后一支精锐的蒙古主力骑兵就这样被热,兵器打垮了,之后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随后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革去僧格林沁郡王爵,仍留钦差大臣职。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咸丰皇帝,1860年10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

求胜心切而被反杀

1860年,直隶、山东及河间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捻军兴起,与南方的太平军遥相呼应,一同给清廷添堵。捻军以马队为主,机动性强,于是清廷恢复僧格林沁郡王爵,命其率一万余清军赴山东与捻军作战,后来甚至授予他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的权利。

平叛初期,僧格林沁还是发挥出了水平,带着蒙古骑兵和步军多次击败捻军,在鄂东霍山黑石渡收降捻军十几万人。可是捻军和太平军不同,他们利用马队的机动性与清军周旋,且不以推翻清廷为宗旨目标,纯粹就是打到哪算哪的流寇作战模式。而这样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并存的模式给僧格林沁累得够呛,常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捻军活动地区

1865年,太平天国残部在赖文光的率领下同捻军合流,继续在北方流窜。不过这次捻军想要玩一把大的,给僧格林沁来一次“斩首行动”。他们不断地引诱僧格林沁部来回机动,今天到河南,明天到湖北,后天到山东,仿佛遛狗一般地遛僧格林沁。

而僧格林沁也上头了,一定要除掉捻军而后快,于是也拼了命地跟着捻军跑。其实捻军的做法,和僧格林沁的老祖宗们在草原上诱敌深入然后伏击的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杀红眼的僧格林沁忘记了祖宗战法,就搁那一门心思地追来追去,越追越疲劳,手下的蒙古骑兵也是难以支撑。

最终,捻军将僧格林沁引到山东曹州府城西面的高楼寨旁的柳树林当中,伏兵齐出。僧格林沁虽然骁勇善战,也有火器部队,但是捻军不给他组织火力的机会,直接近身肉搏,在激战中大败清军。清军残部躲入附近的村中防守,捻军在村外挖壕沟步步推进。僧格林沁趁夜突围,捻军骑兵冲散了僧格林沁的亲兵队伍,僧格林沁赶紧躲入一处麦田,被捻军童子张皮梗搜出,直接砍头。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上图_捻军伏歼清军僧格林沁部

一生建立战功无数,以骑兵见长的僧格林沁,居然被农民军的骑兵给干掉了,实在是阴沟里翻船啊。客观来说,僧格林沁在满蒙亲贵里是难得的好贵族了,不仅为国英勇作战,还能体恤百姓,军旅每到一处就会下令安民,制止和处分扰民事件,招抚和安置难民。他和士兵同吃同住,让士兵爱戴他。据说他的灵柩返回北京时,百姓献上七十多柄万民伞,兵卒和百姓们哭成一片。

朝廷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了葬礼,两宫太后亲往祭奠,赐谥号“忠”,在紫光阁为其画像,赏其孙那尔苏贝勒、温苏都为辅国公,在各地建立祠堂祭祀。由此可见,僧王的一生也真是传奇了。如果他生活在王朝上升期,很可能是能和岳钟琪、福康安并称的名将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乐行与捻军的崛起:从民间武装到太平天国盟友
...很强,所以依旧盘踞在老家雉河集不肯远去。1863年3月,僧格林沁指挥着蒙古骑兵开始向着雉河集发起进攻。张乐行自恃有二十万人马,竟然正面迎敌,与僧格林沁展开会战。可惜张乐行手下
2024-01-30 21:38:00
八旗最后的精锐死得有多憋屈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僧格林沁应该会选择死在八里桥的炮火中。那场发生在通州的不对称战争,虽然从炮声响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发起冲锋的蒙古骑兵不会取得任何战果,但那种有死无生的冲锋也算维护
2024-05-15 13:16:00
忠诚勇将:僧格林沁的英勇传奇
僧格林沁(公元1811年-1865年),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受封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世袭罔替,是满清统治集团最受信任的蒙古藩王。他曾数次挽救
2023-09-06 00:15:00
晚清猛将僧格林沁2年参百战尽数殄灭,西方人称他为“巴图鲁”
...生,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为清王朝续命。这个人就是僧王僧格林沁。一、没落的贵族僧格林沁在蒙古里意为尊贵的狮子。他是蒙古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中。但他的家族在贵族里是最低的四等。在清朝
2023-01-02 14:14:00
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
...族的蒙古王爷,他便是成吉思汗的第27代孙,铁帽子亲王僧格林沁。这位僧王的人生经历也是十分之丰富和传奇。他从小并不是出生在富贵人家,他父亲布和德力格尔虽然是车左后旗台吉家族的旁
2024-06-20 21:01:00
能全歼强悍的蒙古骑兵是太平天国的军队
...有时,在一个地区打转转,又乘着对手疲倦,忽而攻之。僧格林沁军虽然装备精良,却屡次吃亏——追赶会失利;不追也时常遭袭击,弄得军心沮丧,士无斗志,胖的拖瘦,瘦的拖死。僧格林沁每战
2025-01-15 15:00:00
僧格林沁的剿捻之路
...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代孙,晚清时期的蒙古族将领僧格林沁,自小便爱好习武,尤其擅长骑射。凭借着后来在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僧格林沁在清廷中,获得了“国之柱石”的称号。由于晚
2023-08-18 17:47:00
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僧格林沁是满清传统军事制度最后的顶梁柱。僧格林沁的战败及死亡,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最后的顶梁柱大清的传统军事力量,主要是八旗和绿营。然而,到清代中期以后,八旗、绿营渐渐腐烂,
2023-01-09 21:51:00
僧格林沁:清末名将的传奇人生
清末名将——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他的一生述说着清朝末年的无奈。在国力弱小、思维僵化的时代,面对洋人的入侵,他展现了无可战胜的坚韧。每当读到清末的历史,愤怒之余更是弥漫着深深的悲
2024-02-13 19: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