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朝的八旗兵在满洲刚崛起的时候异常骁勇。在大明政治腐败、冰期来临、农民起义一起发作的时候,睿亲王多尔衮带领八旗士兵南征北战,一统天下。
建立清王朝后,八旗士兵因康乾盛世的来临逐渐无仗可打,平时又很少训练,甚至玩起花鸟,抽起大烟来。

而清朝收编的绿营军连马都不会骑,两者一比,五十步笑百步。
到了清朝中后期,已经不再有明君。统治腐朽,全方面落后西方。西方一点点通过试探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
在清朝行将结束的时候,一批汉人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纷纷站了出来。这里面的核心人物就是曾国藩。与汉人不同,蒙古人几百年来一直和满族人很亲密,在国难当头之际,也有一个蒙古亲王以身作则,南征太平天国,北战捻军。
他征战一生,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为清王朝续命。这个人就是僧王僧格林沁。

一、没落的贵族
僧格林沁在蒙古里意为尊贵的狮子。
他是蒙古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中。但他的家族在贵族里是最低的四等。在清朝中期蒙古人是清朝胜过八旗军和绿营军最骁勇的军队。
在西方纷纷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清王朝的优势不在,蒙古也开始衰落,无论是军事制度还是实战也无法与西方殖民入侵者抗衡。僧格林沁家族的贵族地位其实和平民没多少差别。
僧格林沁的叔父没有儿子,他很小就被过继了。在15岁的时候他继承了叔父的爵位。清朝和明朝不同。有爵位的贵族不需要到封地,都在京城办事。
当时社会危机特别严重,清王朝岌岌可危。年少的他希望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干一定会有出路,因此在未来的建功路上,他凭借着自己的英勇和忠诚为人们称道,他经常以一当十,被称为“巴图鲁”,人们都说他是勇士。

二、南征北战
咸丰年间,发生了震惊整个清廷的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殖民者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天国愈演愈烈。即使有很多汉人官员出来为国家出力,但是清廷还是比较忌惮的。毕竟不是一个民族,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拥兵自重?
这个时候,僧格林沁脱颖而出。僧格林奇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僧格林沁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军队都没战斗力(八旗军和绿营军都变得贪生怕死),而他的军队勇猛异常。
咸丰皇帝也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多次对他奖赏。作为蒙古人的僧格林沁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和太平军的作战中多次身先士卒,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和太平军作战的两年里,大小数百次战争,把太平军打得不敢见他,因此他名声在外,统治者都称他为国之栋梁。
在清廷签订《南京条约》后,西方人发现原来所谓的天朝上国也不过如此而已。

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揭开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序幕。
在咸丰帝的命令下,僧格林沁奉命去前线抵御外国入侵者的进攻。
僧格林沁将火炮集中布置在天津的大沽口,他对这样的战略非常擅长而且很有细心,严密的防御措施再加上他有利的指挥,在和英法联军激烈的血战之后,僧格林沁的军队打退了英法联军。这次战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仅有的一次胜利,这样的结果让咸丰帝很满意。
清朝开始对蒙古军队重视,对官方军队八旗军和绿营军是相当的失望,对曾国藩的湘军又不信任。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僧格林沁的失误,英法联军卷土重来并一路打到了北京。他们烧毁了圆明园,在北京城里各种烧杀掳掠。清政府的权威彻底失去。
咸丰帝被迫逃到了热河,一怒之下削夺了僧格林沁的爵位。但是还保留着他钦差大臣的职位。咸丰帝没多久就病死了,同年还是孩子的爱新觉罗·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

同治帝继位后,又继续信任僧格林沁,开始大力重用他,用他来牵制那些带着兵的汉人军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
三、16岁少年砍下头颅
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草原的蒙古男儿,僧格林沁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的战斗力自然是令敌人惧怕,把天平天国的农民打得肝胆俱裂。
太平天国运动后来由盛转衰,主力都聚集在遥远的南方。于是,他很快就回北京了。
同治帝即位后,河北、山东一带捻军开始到处作乱,僧格林沁奉旨到山东、河南、安徽剿灭捻军。
次年受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所邀,和奕一起里应外合发动了祺祥之变,铲除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辅佐慈禧垂帘听政。
同治四年,在山东高楼寨和捻军偶遇,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菏泽县高楼寨深处的吴家店,被捻军赖文光所率的军队包了饺子。

僧格林沁于是带领自己的骑兵卫队突围,在树林里潜伏。他一直尽力在和敌军周旋着,这时的僧格林沁劳累过度,在敌人的多次劝降下,他们的几十人被引诱进了狭小的地带,敌人把他们重重围困。
僧格林沁没办法了,只能奋力突围,他的士兵们被一群围过来的捻军给绞杀。就剩了几个人和他杀出重围。他们下了累倒的战马,一路狂奔。但僧格林沁身上到处都是伤口,流血不止。
僧格林沁终于体力不支,倒在了空地上。他倒下时正好被一名叫张皮绠的人看到。
张皮绠也知道这个人就是僧格林沁,杀了他有太多的赏金。
拿起自己的朴刀,手起刀落,僧格林沁被斩了首。就这样,僧格林沁以身首异处的结局从历史上羡慕。
四、少年张皮绠的结局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山东,没过多久,就传到了北京宫里。僧格林沁的战死对清廷的影响巨大。慈禧知道后如失左右手。
慈禧命令侍卫把他的灵柩运回北京,停朝三日以示哀悼。从此清朝的军政大权逐步落到汉人手里。
那么那个名叫张皮绠的16岁少年又是何许人也?
据说张皮绠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头目,上面给他的任务就是去追杀僧格林沁军队的残余势力,正好碰到了僧格林沁。

后来他回到了南方,提着僧格林沁人头的他被洪秀全亲自召见,封官给钱。
1864年,南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后来他逃跑了,有一次喝酒的时候他不小心说出自己杀过蒙古僧格林沁,被人告发,被清廷赐以凌迟之刑。
据现场的人回忆,张皮绠在被凌迟处死的时候,没有任何后悔。可见当时清政府给人的印象多么差。朝廷命官人人得而诛之。

结语
在《清史稿》里,赵尔巽对僧格林沁的评价很高,说他:
僧格林沁忠勇朴诚,出於天性,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治军公廉无私,部曲诚服,劳而不怨。其殄寇也,惟以杀敌致果,无畏难趋避之心。剿捻凡五年,扫穴擒渠,馀孽遂为流寇,困兽之斗,势更棘焉。继事者变通战略,以持重蒇功,则僧格林沁所未暇计及者也。然燕、齐、皖、豫之间,讴思久而不沫,於以见功德入人之深。有清藩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旂常增色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