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八里桥之战:一个时代的终结,蒙古骑兵谢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20:09: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860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组建了一支2万多人的远征军不远万里,跋山涉水经过半年的远航到达大清国渤海湾上最大的港口——大沽口。英法联军上百艘战舰呈一字型排开,军舰上的巨炮同时向大沽口要塞开火,顷刻间,大沽口的清军岸防工事就像豆腐块一般崩溃,大沽口在毫无悬念下失守。联军顺利登陆,兵锋直驱大清国的心脏——北京城。

八里桥之战:一个时代的终结,蒙古骑兵谢幕

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的消息马上传到了北京城,咸丰皇帝心急如焚,要知道大沽口距离北京城直线距离不过300里,真是太危险了。而此时大清国的主力还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与太平天国作战,一时间难以北上救援,此时北京城附近的唯一一支机动兵团就是僧格林沁兵团,僧格林沁兵团有3万余人,全部都是清一色蒙古骑士,他们是冷兵器时代最令人恐惧的精锐骑兵,他们的先祖曾经征服过大半个世界。在200多年前,大清国的第二位首领皇太极经过战争与联姻相结合的方式,把这支彪悍的骑兵纳入到满清的八旗的战斗序列额(是为蒙古八旗),在之后的战争中,他们为大清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他们在大清国的地位也是无比崇高的。

八里桥之战:一个时代的终结,蒙古骑兵谢幕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满清的正规军满洲八旗和绿营兵在新锐的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甚至区区2万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开芳、李凤祥的率领下就从南京打到了天津,咸丰差一点就迁都盛京(沈阳)了,最终来自蒙古草原的僧格林沁带领他的3万骑士,在天津的独流、静海两地全歼了太平天国北伐军,拯救了濒临灭亡的大清国。之后僧格林沁兵团作为大清国最重要的机动兵团,长期驻扎在北京附近,承担起拱卫京畿的重任。

八里桥之战:一个时代的终结,蒙古骑兵谢幕

咸丰心想,英法联军劳师远征,况且只有2万余众,于是命令僧格林沁率领所部移防天津,阻止联军向北京挺近。1860年8月21日联军到达天津城下,在联军密集的重炮轰击下,僧格林沁兵团损失惨重,3天后天津失守,此役清军伤亡过半。僧格林沁收拢残兵1万余人,重新整顿后退守天津到北京的必经之处八里桥。

联军在攻陷天津后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而僧格林沁也利用这一难得的喘息之机进行补充休整。经过补充后,僧格林沁组建了1万7千人的骑兵军团,战斗力得到了部分提升。况且之前的天津战役,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守城本就不擅长,现在八里桥的开阔地带十分有利于骑兵的展开突击,面对八里桥的有利地形个,僧格林沁重新燃起了战斗欲望。

八里桥之战:一个时代的终结,蒙古骑兵谢幕

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自天津北犯,逼近八里桥附近。僧格林沁抓住有利时机向联军发起了突然袭击,导致联军阵型大乱。但毕竟联军的装备远远好过清军,联军很快镇定下来并结成稳定的战斗队形,重炮、机枪、步枪构成了远近中高强度的火力网,僧格林沁的骑兵虽然悍不畏死,但无奈装备太差,仅仅一个上午就阵亡了5000余人。之后英法联军趁清军陷入疲惫之际,发起反攻,最终清军全面崩溃。僧格林沁仅仅带着自己的卫队逃出了八里桥,自此八里桥之战结束,加上之前的天津战役,僧格林沁部3万余人,幸存者只有不到5000人,且都是老弱残兵,僧格林沁兵团实际上已经全军覆没。此时,通往北京的大门已经向联军敞开,再也没有力量阻挡联军进攻北京城。

八里桥之战:一个时代的终结,蒙古骑兵谢幕

僧格林沁兵团的覆灭,导致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就在僧格林沁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北京城后,咸丰当即开溜,跑到热河的避暑山庄躲难去了,留下北京城百余万口仍联军屠戮。消息传到了江南,此时在江南与太平军交战的主要有3大武装力量。一为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二为左宗棠为首的楚军,三为李鸿章为首的淮军。这三支力量归根到底只是私人武装(团练),他们只是对主帅效忠而不是对国家效忠,也就是军阀。如今大清国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中央军”覆灭了,再也没有力量阻止这些军阀的崛起。此后晚清的地方政权就是被这三大派系把持,被压制了200多年的汉人重新掌握了大清国的军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2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僧格林沁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
2023-04-24 18:30:00
横扫亚欧的蒙古骑兵,居然败给了印度人的长矛?
...津登陆,他们的目标直指北京。清朝派出了手中的王牌---僧格林沁来率领军队保卫首都,北京虽然有大量八旗驻守,但清廷还是命人骑着快马到各个蒙古包和宿营地召集年轻人,最终召集了约一
2023-01-31 13:04:00
蒙古铁骑最后的统帅,为何最后屈死农民军之手
...翻了船,被斩杀在麦田之中,实在让人唏嘘感叹。上图_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人年纪轻轻就官居一品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二
2023-02-21 19:32:00
第二次鸦片战争撕掉大清帝国最后的脸面,天 朝上邦从此跌入尘埃
...舰进攻大沽炮台。守卫大沽炮台的是赫赫有名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曾击破太平天国北伐军,与曾国藩合称“南曾北僧”,被称为“国之柱石”。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以御前大臣兼钦差
2024-06-23 21:08:00
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僧格林沁是满清传统军事制度最后的顶梁柱。僧格林沁的战败及死亡,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最后的顶梁柱大清的传统军事力量,主要是八旗和绿营。然而,到清代中期以后,八旗、绿营渐渐腐烂,
2023-01-09 21:51:00
忠诚勇将:僧格林沁的英勇传奇
僧格林沁(公元1811年-1865年),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受封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世袭罔替,是满清统治集团最受信任的蒙古藩王。他曾数次挽救
2023-09-06 00:15:00
八旗最后的精锐死得有多憋屈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僧格林沁应该会选择死在八里桥的炮火中。那场发生在通州的不对称战争,虽然从炮声响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发起冲锋的蒙古骑兵不会取得任何战果,但那种有死无生的冲锋也算维护
2024-05-15 13:16:00
清末最惨的一次战役是那哪,伤亡2万杀敌5人
...京师只有8公里,所以此地非常重要。满清负责此战的是僧格林沁,为了守卫住京师,僧格林沁在此布防了3万人。而参战的部队,就有满清最强的绿营军。而他们面对的则是八千英法联军,僧格林
2024-03-20 15:28:00
清朝晚期名将僧格林沁,因轻敌冒进被小卒斩杀,可惜!
僧格林沁,清朝晚期的名将,他征战半生,为清朝立下了很多战功,不过他的结局比较惨,被捻军的一个小兵所杀,死在了麦田里。公元1853年,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两万北伐,一路进
2023-01-30 17: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