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武志聪
教学中有挫败感很正常,怎样让自己在课堂上的挫败感变成课堂上的教学亮点,我认为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一道试题、一个知识点讲解得不能让学生理解,会让我产生挫败感;讲解之后学生仍然存在很大疑问,会让我产生挫败感;在讲解的过程中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会让我产生挫败感。在如此多有挫败感的时候,我不能一味地去后悔、去自责、去生气,而是要面对它、想办法解决它,让这一节课的挫败感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亮点。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关键阶段,有几节课是对标点符号进行系统复习,其中最难讲解也最难理解的要属破折号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说明了。
最初讲课的时候,我只是就课本内容进行解释,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但是在练习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
①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②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参考答案给出的结果是:①解释。②补充说明。
有些学生认为②应该是解释说明,把“老师的表扬”作为“回报”的解释;有些学生认为②应该是补充说明,“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的补充。对此,大家争论得热火朝天。过了一会儿,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我,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来说。”
此时需要我这个决策人给出大家满意的答案。此时的我内心是不安的,手心是出汗的,因为我也不是很理解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它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所以我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这是很失败的一节课,在学生需要我给出答案的时候,我却哑口无言。当时的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心虚、惭愧、自责一下子笼罩了我,让我喘不过气来。
这就是我在课堂上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挫败感。
在这个班经历了这么一遭,让我没有勇气站在另一个班的讲台上。我需要认真地思考并总结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够在以后的课堂上终结这种令人羞耻的感觉。当天晚上,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设想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此做了有针对性的笔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课堂上不能再次出现这种挫败感的情况了。备课之后,我用简洁明了的数学形式对破折号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说明进行了总结:
句子形式:A——B。
解释说明:B的内容小于A或者等于A的内容,即A包括了B。
补充说明:B的内容大于A或者与A的内容有交叉,即B在A的某点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出了A没有的内容。
我用这个方法在另一个班进行讲解,同样是意想不到,意想不到的顺利,意想不到地取得了好的效果。
多么简单的问题啊,为什么当时就会出现挫败感呢?我在心里问自己。
用同样的方法,我重新在第一个班进行了讲解,学生听完之后马上有针对性地练习了十道题,结果全部正确。学生和我都从挫败感中走了出来,进入了满满成就感的境界。
我和学生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①和②,发现参考答案给出的解释并不完全准确。①句只是表示解释的意思,因为“开除了”所以“没有资格跟我说话”,解释并不是解释说明,“开除”是对“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的补充,B是对A的延伸,①句作补充说明更合理;②是解释说明,“回报”包括“表扬”,这样讲解更合理。我和学生同时感受到了古人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真理,收获很大。
这就是我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挫败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使之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亮点,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这种挫败感会一直激励我成长。
(作者单位:滑县第二高级中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