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陆金星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如今在农田里已经很难见到锄、镢、锨、镰这些传统农具了。铁匠,作为这些传统农具的制作和维修者,伴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也是越来越少。
11月1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董家洼村逢集,71岁的李新龙、65岁的李志龙老哥俩又开始了他们“演奏”了半个世纪的“乐章”。“生产队的时候我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打铁,后来弟弟长大一点,也开始干这个,我们一干就是50多年,现在活少了,五天一个集,五天干一次,百儿八十赚个零花钱。”李新龙说。
“之前活很多,下乡从天明忙到天黑,晌午饭都没有空吃,我之前从来没有睡过午觉,那时候我们自己打镰刀、菜刀、大镢,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三百块钱,2000年后就慢慢不行了。”李新龙介绍。
打铁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以前打铁都是三个人,掌钳的是师父,拿着钳子和小锤,另外两个拿大锤的在两边,师父的小锤点到哪里,大锤就要敲到哪里,淬火也有火候分寸。如今体力不行了,需求也少了,李新龙哥俩已经不再打制镰刀、菜刀、锄头等农具了,主要的活也就是修修补补。
李新龙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他弟弟有一个儿子,这些孩子都是靠他们打铁赚的钱养活大的,如今孩子大了,都已成家立业,老哥俩也老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