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
□盘州市柏果镇柏果小学 王秋萍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你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你是很难捕捉到生活的火花、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从阅读这个角度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果学生能够对课文里描写的事物,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比较深刻地体会课文里的内容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提高写作水平呢?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和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观察,养成他们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一、着眼现实生活,指导学生观察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些贝壳到底都是什么样的?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词语的意思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亲眼观察一下各式各样的贝壳才行。当教师把贝壳标本——展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尽情地观察的时候,他们一看,一边发出了啧啧的惊叹声。观察使学生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他们不但理解了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描写的贝壳产生了感情,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从写作这个角度来说,每篇文章的材料都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学生只有经过观察,对自己所要写事物有了比较深切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形象,才有可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图画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和配有插图的课文。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有“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和“看图作文”。图画作为观察的对象,它表现的事物,一般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地观察,可以使观察活动尽可能做到细致周密。这类图画都有相应的文字叙述,观察这类图画,对培养学生观察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笔者教《桂林山水》这篇“看图学文”时,阅读课文之前,先放幻灯片,让学生注意观察桂林山水的图画。我指导学生,或者从近到远先看水,或者从远到近先看山,目的是教他们观察要有顺序。经过一步一步地观察,学生从画面的具体形象中,初步体会到:桂林这个地方,有山,又有水;山间有树,又有花,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真是山青水绿的美景啊!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他们感到要把桂林山水的秀美充分地表达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于是产生了学习课文的迫切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再来阅读课文,感到特别亲切,积极性很高,收获也比较大。
三、指导学生从课文的范例中学习观察的方法
有不少课文是学生学习观察的范例,如之前上过的课文,像《找骆驼》《蜜蜂引路》《记金华的双龙洞》《火烧云》等。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目的、重点和顺序,教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让学生结合课文范例来学习有关的观察知识,然后再经过实际练习,促进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麻雀》一课,作者对小麻雀怎样站在地上,猎狗怎样捕麻雀,老麻雀怎样救小麻雀等,观察细致,因而描写得很逼真。于是,笔者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指导他们学习《麻雀》的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利用课间十分钟让他们仔细观察同学们的活动,如怎么打乒乓球,怎么跳橡皮筋,怎么爬竿,又怎么在教室里洒水:把袖子一挽,一手端盆儿,一手撩水,小水花儿溅到地上……观察完毕,马上让他们每人写一个片段。写这样的片段,难度不大,篇幅不长,教一点儿,写一点儿,学生有兴趣,老师批改也容易。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写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都很低。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先简单后复杂,先静态后动态,先局部后整体,不要一下子要求过高。例如,低、中年级可以从观察粉笔盒、书包一类简单而又熟悉的静物开始,逐步提高要求,再观察常见的花草、小动物和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等,到了高年级再指导他们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例如,在“五讲四美”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表现心灵美的人和事等。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最基本的观察知识和技能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具体的方法、步骤,以及观察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观察,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在观察中遇到的困难。待学生掌握了初步的观察方法和步骤以后,可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尝到独立获得知识的极大乐趣。每次观察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对观察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列出观察提纲;观察之后,应该要求学生及时地说出或写出观察的结果,并随时注意发现他们在观察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或纠正。只要长期坚持,学生一定能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总之,引导学生观察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年龄及观察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准备好的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哪怕是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班级学生,也能上好写作教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