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河网讯 9月1日,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闭幕式上铜钟清脆敲响,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制造与维修赛道的激烈角逐正式落下帷幕。在这场全国职业院校的巅峰较量中,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这支首次征战的“新兵”队伍,霍政豪、寇嘉轩、王志文、赵梦渲四位学子,在教练团队带领下,从全国180余支劲旅中脱颖而出,斩获铜牌,一举打破交通学院在该赛项的奖牌“零纪录”,书写了令人瞩目的逆袭传奇。
“零起点”临危组队:未知赛道上的勇敢启程
7月3日,赛事组委会公布的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给毫无经验的团队泼了“冷水”,面对新的规则与标准,此时的交通学院,在该赛道上堪称“白纸一张”——设备短缺、教材空白、案例匮乏、经验为零。7月17日,学院紧急启动预案,从在校生中遴选出4名潜力选手组建队伍。团队成员迅速走访调研,梳理企业行业痛点难点,反复讨论确定框架。
40天“车轮式”逆袭:把实训室当“家”,用汗水铸勋章
备赛号角吹响,团队开启“白加黑”高强度模式。清晨,队员们迎着天未亮的曙光熟悉技术文稿;正午,烈日当头,实训车间里工具碰撞声此起彼伏;午后,教练与队员围坐修改文稿;夜晚,训练灯光依旧明亮。文稿反复修改,力求每个技术术语精准无误;操作动作不断练习,直至形成肌肉记忆。
为提升队员综合素质,团队邀请退伍军人及校内体育教师指导队列训练,邀请专业人员矫正肢体语言。设备短缺时,团队老师连夜驱车前往合作企业借调;40天里,团队累计训练超200次,修改技术文稿160余份,把实训室熬成了日夜相守的“家”,把训练场当作实战比拼的“赛场”。
校企双线“云陪练”:让车间变成赛场,让工程师化身裁判
此次比赛指定使用红旗新能源车型,为解决训练设备难题,学院迅速联动两家产教联盟单位,开启校企协同备赛模式。企业不仅支援比赛车型供团队训练,还派驻资深工程师与教练团队组成“双导师团”,将行业“真问题”“真技能”“真成果”引入实训室。
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远程诊断中心,队员训练中的误操作能被企业工程师及时发现纠正,遇到技术瓶颈,工程师们在线拆解故障案例,传授实战经验。企业技术总监程经理笑称:“我们不是在备赛,就是在帮企业做PDI(新车售前检查)。”队员们提出的多项技术解决方案,已得到企业认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长春一小时”:赛场超常发挥,“四小龙”圆梦领奖台
比赛当天,四位队员沉着冷静,将训练成果完美展现。每一个步骤精准流畅,从技术讲解到团队协作,配合默契无间。当最终成绩确认获得铜牌,四人紧紧相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霍政豪激动地说:“第一次参赛就站上国家级领奖台,感觉像做梦一样!”
铜牌之后:从“第一次”出发,迈向“每一次”的卓越
“这枚铜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赛后总结会上,交通学院领导明确了未来方向。学院已启动“汽车技术卓越工匠计划”,将比赛标准转化为日常教学标准,把企业真实工单编写进教材,让更多学生受益于赛事经验,力争明年冲击更高名次。
与此同时,四位队员被聘为“学生讲师”,新学期将为2025级新生开展公开演讲,分享备赛经验与感悟。学生们感慨:“以前觉得‘工匠’遥不可及,现在才明白,把每一次拆装做到极致,把每一个技术细节打磨到位,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从“零经验”到“铜牌战队”,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用40天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起步跑”。未来,更多“第一次”将在实训室、生产线、世界赛场上精彩上演,而长春赛场上的这块铜牌,已为学校汽车类职业教育写下最闪亮的注脚: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哪怕是“新兵”,也能在逐梦赛道上奏响凯歌。(常卫花 刘东旭)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0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